周再德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推进,当前我国越来越强调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政策文件,以期加强事业单位的内控水平,提升其社会效益。但就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现状来看,其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等,影响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探析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问题;对策
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意义
(一)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的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政府在下拨资金时需要各单位提交预算申请,经审批通过后进行拨款,因此单位的使用资金有限,在运营中需严格依照预算指标开展投资活动,确保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而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实施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规范单位的业务流程,提升单位间的分工合作,且内部控制中的预算管理可对单位的资金及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避免出现贪污腐败现象
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交流沟通及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新时期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可优化内控环境,同时系统的风险评估、规范的控制活动、顺畅的交流沟通及强有力的内部监督可提升单位风险应对能力,提高单位工作质量;内控管理中事业单位借助系统的监管体系监督,可对职工的工作效率及质量等进行全面监督考核,有利于减少单位的贪污腐败行为。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当前多数事业单位虽逐渐面向市场,但受单位传统管理模式影响,部分单位管理层及职工的内控意识仍较薄弱,如强调业务活动的开展,忽视内控管理工作;对内部控制概念、重要性等认识不正确;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员工对内控工作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较低,组织机构也设置不完善,缺乏内控管理机构,内控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内控制度多倾向于财务管理方面,对业务活动的控制较少等。
(二)内部控制制度欠缺
当前各事业单位纷纷依照相关文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其内控制度制定中未结合单位现状、业务需求等,对内控活动的指导性不足,具体表现为:1.相关管理机制不完善,如岗位分离制度、岗位责任制欠缺,部分不相容岗位未有效分离,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现象普遍。同时内控管理中管理层强调内控执行结果,忽视内控管理过程,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工作缺失,内控制度流于形式。2.控制活动不规范,如预算管理、内部审计、固定资产管理、费用支出控制等环节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中单位部门间的交流沟通不顺畅,职工内控意识淡薄,且业财融合水平偏低,财务与业务部门的数据传输不及时,沟通较少。预算编制中财务人员依据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增量预算法编制本年度预算方案,对本年度业务活动的忽视导致单位预算方案不精准,预算超支严重。且预算执行中单位的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预算调整流程不规范,致使预算执行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1]。
(三)风险管控机制缺乏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管理中多数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存在缺陷,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运营多依赖于财政拨款,单位受市场影响较小,其风险意识也相对薄弱。部分事业单位虽意识到运营风险,但由于各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仍处于薄弱环节,其只能借鉴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相关制度。但由于其内控风险信息获取不及时,且无法精准把握单位的各项风险,风险评估、预警及应对措施的制定缺乏针对性。
(四)内审监督力度薄弱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薄弱的主要表现是未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工作由财务人员负责,或虽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但由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知识及业务能力不足,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同时,单位的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未明确规范内审人员的审计职责、审计对象等,审计人员仍以财务审计为主,且易受行政干预降低对内部部门的审计监督力度,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事业单位优化内控制度的对策
针对上述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H自然资源局为例,通过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及内部监督等角度探析事业单位优化内控制度的对策。H自然资源局作为地区政府工作部门,其原属国土资源局的地区分局,经机构改革后单位隶属于区直事业单位,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主要负责辖区内中心城区规划区以外区域土地、矿产资源、城乡规划审批、测绘管理和监督,不动产登记、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地质环境与地质遗迹保护等。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新常态下,H自然资源局要持续提升单位的社会效益就要全面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升内控质量。这一环节单位领导层要通过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文件政策了解内部控制概念、要求及意义等,树立内控意识,并结合资源局现状制定内控制度。之后通过下发文件、组织各部门学习、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内部控制及相关制度,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思想认知。同时单位要增设内部控制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并依据各部门的权责发布岗位工作任务书,落实岗位责任制及岗位分离制度,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及责任主体,制定问责制度,对各责任主体进行终身追责,通过系统的内控组织机构强化内控管理。
(二)规范内部控制活动
内控制度建设中H自然资源局还需结合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流程制定系统的管控制度,规范各部门的业务流程。
例如,预算管理中单位从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考核等方面出发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如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全面收集并分析单位各项收支信息,并结合单位上年度决算状况及本年度人员定额、实物定额、业务活动等科学编制预算;预算执行中完善监督机制和预算执行适时分析制度,明确规定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规划,并由专人实时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实施预算执行分析工作;预算调整中完善授权审批机制,经过严格规范的审批流程调整预算方案;预算考核中优化考评体系,健全奖惩制度,提升员工对预算控制的参与度[2]。
(三)强化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H自然资源局要树立风险意识,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宣传风险防范理念,之后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聘请业务水平及社会反响较好的评估机构对业务活动进行系统分析,评估单位财务风险,确定各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点,规范风险评估流程,完善风险控制办法。同时,单位要健全风险评估工作机制,由财务部门等关键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风险评估小组,并规定评估小组至少每年实施一次风险评估,当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要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并将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领导班子[3]。
(四)加大内审监督力度
内审监督环节自然资源局需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构建合理的内部审计机制,明确规定内审岗位就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如精通内部审计标准、程序,了解会计原则和技术,具备会计、金融、经济法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信息技术;规范内审的工作流程,如审计部门定期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并监督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执行情况,关键岗位和人员设置状况等,定期或不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开展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及时发现、分析并纠正单位内控管理中的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仍相对落后,新常态下单位要进一步优化内控环境,规范内控活动,加强风险评估,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牛玥.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9,13 (14):258+260.
[2]岑积仁.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9,243 (01):226.
[3]田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9,220 (11):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