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明
摘 要:日本近年来采取“主动进攻型”政策,积极推动农林水产品及食品的海外发展。为此,政府出台了包括“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在内的多项相关政策,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组合型”支持政策体系。该战略具有强调官民并举的实施理念,基本战略与地区战略协同,政府间双边经济合作机制与民间投资的联动,产品、设备等硬件与技术、管理系统等软件的“捆绑”式出口等特征。
关键词:农产品;食品;价值链;战略;海外发展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20)01-0007-10
DOI:10.14156/j.cnki.rbwtyj.2020.01.002
近年来,日本企业掀起了新一轮的海外发展浪潮,相对于上个世纪中后期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海外发展方式,本轮浪潮除向海外出口日本的产品外,还以推广日本某些产业的运营系统、管理经验、先进知识及国际标准等为明显特征。日本政府通常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对一些产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国际竞争力等做出综合研判,并选定特定战略性产业作为重点推广对象。日本近年来提出的“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恰好符合上述特征。
一、战略实施背景及其政策基础
日本农業的国际竞争力,较制造业而言相对处于弱势。日本政府及各地方自治体也一直对本国农业及农产品采取了多种保护性政策,这种长期性的保护政策反而进一步削弱了日本农业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改变上述局面,近年来,日本逐步通过多种举措,正在实施一项名为“全球食品价值链”的战略,以进一步增强日本农业、农产品以及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战略实施的背景
日本“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实施,主要是基于如下4方面的考量。
1.全球食品相关市场急速扩大而国内市场逐步萎缩。有分析预测,世界食品市场从2009年的340万亿日元将增加到2020年的680万亿日元,市场规模增长1倍。尤其是亚洲市场将从2009年的82万亿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229万亿日元,市场规模增长近2倍。欧美食品市场也将由2009年的222万亿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363万亿日元[1]。此外,全球的冷冻冷藏食品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以东盟为例,东盟主要国家(泰国、菲律宾、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6国)的冷冻冷藏食品市场规模,2010年为89.31亿美元,2015年增至138.97亿美元,2020年将增至211.07亿美元[2]。而与之相反的是,受人口规模缩小以及少子化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国内的食品市场将出现逐渐萎缩的倾向。因此,实施“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弥补国内市场不足,抢抓全球食品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积极扩大海外食品市场份额以实现日本食品产业的增长。
2.以“主动进攻”态势促进农业及地方经济的振兴。日本农业历来是一个被高度保护的产业,
一直以“高关税、高补贴”著称[3],农业改革势在必行。该战略的实施将改变以往“被动防守”的态势,以“主动进攻”的姿态积极“走出去”,推动农业改革。日本的食品产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占据多数的地方性产业,日本食品产业及其产业链的海外发展,也可促进地方经济的振兴以及中小企业的海外发展。此外,日本的农民及农业团体组织还关乎日本相当一部分国会议员的选票,是其重要的“票田”。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益也符合政府的政治诉求。
3.通过民间投资与经济合作的联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日本认为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模式正发生变化,已由原来的以单纯削减贫困为目的向充分运用民间的资金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村收入的方向转变,向灵活运用日本的经验与知识深化双边关系、促进共同成长的理念转变。在农林水产和食品领域,也已不再是单纯以ODA对生产阶段进行援助,而是通过经济合作完善生产体系,通过民间投资与经济合作的联动,从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在海外构筑附加值高的食品价值链。同时,日本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农林水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普遍存在大量的损耗,致使生产者无法获得合理的收益。因此,完善冷链等食品价值链的下游环节,不仅可以降低食品损耗,而且也将为日本高品质食品的出口创造有利环境。
4.促进日本食品相关产业链的出口。食品产业包括种植、养殖、种业种苗、加工、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涉及灌溉设施、农业机械、农场、食品制造设备等基础设施,还涉及冷链物流、物流中心、零售及餐饮等流通销售网络以及交通、电力等多个领域。通过国家层面战略的实施,整合上述环节、设施设备及领域的优势,以食品整体产业链的“一揽子工程”模式向海外发展,可以提高日本在世界饮食市场的占有率,增强农业及食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外,还可以通过完善生鲜产品、加工产品等高品质日本食品的出口环境,以及通过海外的日资企业构筑面向销售市场的出口投资体制,为更多食品价值链企业的海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战略实施的政策基础
日本之所以实施“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其根本原因是日本的食品及其相关产业所拥有的优势。其一,是2013年12月,“和食——日本传统的饮食文化”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本可以借此向海外推广日本食品这一品牌。其二,是在硬件方面,日本在农业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包装乃至灌溉设施等食品相关制造业方面拥有制造优势。其三,是在软件方面,日本拥有ICT(信息通信技术)、节能环保技术、保鲜技术、品质管理技术、种植农场、品种开发等先进技术优势。其四,是拥有先进而完善的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物流系统及管理体系。其五,是在下游环节,拥有POS(销售终端信息管理)、便利店、购物中心等先进而便利的日本型食品流通体系。上述优势是日本得以在海外推行“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基础。
除日本食品产业所具有的上述优势外,日本近年来所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及战略安排也为“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政策基础。
在涉及食品产业向海外发展的基础设施方面,“基础设施出口战略”(2013年5月17日经协基础设施战略会议经协基础设施战略会议,成立于2013年3月。其成立目的是为支持日本企业在海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能源、矿物资源的海外权益获取,使日本的海外经济协力(经协)的实施更具战略性与有效性。该战略会议由内阁官房长官任议长,财务省、总务省、外务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等省厅的大臣为成员构成。决定)中提到:一方面要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开设免费讲座、接收对象国的专家及研修人员,为日本食品产业的海外发展培养相关人才。另一方面在“创新性基础设施领域”中专门设有“农业·食品领域”,强调以日本先进的农业基础设施、高端食品制造体系、冷链等高品质物流体系、日本食文化普及、植物品种保护体系等,全方位构筑日本食品基础设施体系的出口及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推进,同时促进向中南美等地的海外农业投资。在重点发展的地区中还特别提及在东盟、非洲等地构筑食品价值链。2013年8月29日,农林水产省制定了《农林水产品·食品的国别及类别出口战略》,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将农林水产品及食品的出口额提升至1万亿日元的目标[4]。
在涉及向发展中国家推广日本食品相关产业方面,2015年2月20日内阁会议通过的“开发合作大纲”中,将“高质量经济增长及消灭贫困”作为重点课题之一[5],强调要通过食品价值链的构筑等促进当地农林水产业的发展,确保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原动力。
另外,针对农林水产业及食品领域,日本也制定有相关计划或战略。“食品·农业·农村基本计划”(2015年3月31日内阁会议决定)指出,一方面为确保食品的稳定供给,需要通过官民一体的方式促进农林水产品及食品的出口,战略性地开拓国际市场,提升食品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为应对各类风险需确立综合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作为支援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措施之一,将灵活运用双边政策对话机制,与民间投资相协调,官民协同推进食品价值链的构筑。“农林水产业的出口能力强化战略”(2016年5月19日,由农林水产业·地域活力创造本部提出),强调通过把握并深耕市场、农林渔业者和食品事业者的海外发展、产品向海外的运输和销售、降低出口成本、确立推进体制确保战略实施等,强化日本农林水产业的出口能力。同时将达成出口额1万亿日元的目标完成时间由原来的2020年提前至2019年完成。此外还有“俄罗斯远东等农林水产业平台”“俄罗斯远东等农林水产业平台”,是基于2016年5月日俄首脑会谈时安倍总理与普京总统在经济领域达成的8项“日俄合作计划”而创设的。截至2019年6月,日本已有209个企业及团体加入。,其中第6项即通过农林水产业的开发、建设植物工场、完善水产品加工设施以及建设谷物物流等,实现远东地区的产业振兴和面向亚太地区出口的基地化。
多年来,日本一直致力于农林水产品及食品的海外发展,相继提出了关于农林水产品、食品出口(Made IN Japan)的“国别、商品别出口战略”、向世界饮食界推广日本食材的运用(Made FROM Japan)、日本“饮食文化、饮食产业”的海外发展(Made BY Japan)等推广理念。而此次“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提出,则是以“Made WITH Japan”的理念进行一体化推进,促进日本饮食文化、饮食产业的国际化,最终实现“ALL Japan”(见图1)。可以说,“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是以往相关政策及战略的集成与深化。
二、战略内容评析
2014年6月,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了《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所谓的食品价值链,指联结农林水产品从生产到制造·加工、流通、消费4个环节的附加价值,形成以食品为基轴的附加价值链(详见图2)。为处于价值链中的生产者、制造业者、流通业者、消费者带来更高的附加价值,并通过产业链的构筑提高整个食品产业链的附加价值。有关食品价值链的4个环节中,生产环节包括农业机械、种苗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如灌溉等);制造和加工环节包括食品加工团地、食品制造设备(包括日本产食材的出口和利用);流通环节包括冷链物流、低温物流中心等;消费环节则包括日系便利店、超市、百货商场以及日本料理店等。
“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其一是通过日本食品产业的海外发展,强化日本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食”作为日本食品产业海外发展的基础;(2)发展高品质的冷链系统;(3)运用日本先进的农业生产、食品制造、物流体系(如,ICT、节能环保技术、植物工厂等);(4)运用具有先进性、便利性的日本型食品流通体系(如,POS、便利店、购物中心等);其二是战略性地运用日本的对外经济合作。如,园艺作物产地的培育、高性能农业机械的导入、农业基础设施的整备(如,灌溉设施等)、人才培养、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如,农业生产标准、食品规格等);其三是促进日本食品的出口。(1)面向海外的日资企业出口日本食材(食品工厂、餐厅、超市、便利店等);(2)完善出口市场的冷链等基础设施;(3)通过海外的日资企业构筑“进驻百货商店型”的出口体制等。
“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由基本战略与地区战略两部分构成。其基本战略包括10个方面,即通过产学官协同予以战略应对;构筑日本与对象国间的产学官协同机制;充分运用经济合作战略;完善食品价值链的相关基础设施;改善商业投资环境;强化信息收集体制;人才培养;推进技术研发;促进资金的顺利筹措;强化相关省厅、机构等的合作与推进机制等。
在“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地区战略中,日本将其主要划分为东盟、中国、印度、中东、中南美、非洲、俄罗斯及中亚等地区战略(详见图3)。
每一地区战略都根据各地区或国家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食品价值链构筑措施。(1)东盟。其具体措施是:①通过东西、南北和南部三条经济走廊的物流网络构建“食品走廊”;②完善高附加值产地、食品加工团地、冷链物流等流通销售网络;③完善以马来西亚等为基地的世界清真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网。(2)中国。以沿海及内陆大型城市为目标,完善高品质食品的生产·加工、产地与消费者的冷链、零售·外食等流通销售网络完善。(3)印度。通过灌溉设备、农业机械的导入,完善联结高附加值产地、食品加工团地以及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冷链等流通销售网络,推进高附加值食品价值链的构筑,降低食品损耗。(4)中东。①通过干旱型農业生产、ICT、种植工场、品质管理等先进技术的导入,完善高附加值产地、食品加工团地、冷链等流通销售网络;②以迪拜为基地,完善世界清真食品的生产和流通销售网络。(5)中南美。①利用日本的先进技术,以社会中产阶级为主要对象,完善安全、安心、美味的食品的生产、加工、冷链、物流设施等的流通销售网络。②将出口欧美等第三国纳入战略,从安全、安心的水产品的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方面构筑食品产业链。(6)非洲。以“非洲发展会议”(TICAD)为基础,通过农业开发支援以及为食品和营养安全所建立的保障体系,与民间投资合作导入优良种苗和农业机械,完善灌溉设备,充分利用肥料等措施,增加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推进高附加值农业和六次产业化,完善产地与消费地及第三国间的流通销售网络。(7)俄罗斯及中亚。通过高旱地区的农业生产、灌溉、ICT、植物工场、品质管理等先进技术的导入,完善高附加值产地、食品加工团地、冷链等流通销售网络。
上述差异化的地区战略,旨在通过挖掘和利用各地区潜在的增长能力,提振日本民间企业的海外发展意愿,以官民协同机制实现与“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战略会议”和“农林水产品等出口促进全国协议会”等组织的联动,综合运用双边政策对话、官民协议会等机制,以形成发展模式为重点,推进“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实施。除上述地区战略外,日本还将在越南、印尼、缅甸和俄罗斯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双边政策对话机制的建立,进而为日本食品价值链的海外构筑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目标是在急速扩大的世界食品市场中,以产学官合作强化日本的优势,推进从农业生产到制造·加工、流通、消费的全球食品价值链构筑,实现日本食品产业的海外发展。以官民协同方式加强民间投资和经济合作的联动,在发展中国家构筑食品价值链,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同时完善食品相关基础设施和日本食品的出口环境[6]。其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日本的食品关联产业(食品制造业、饮食服务业)的海外销售额达到5万亿日元,达到2010年约2.5万亿日元的2倍。更高的目标是到2030年海外销售额达到约20万亿日元。
三、战略的具体实施
为推进“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有效实施,日本强调要构建产学官协同机制所谓构筑食品价值链的产学官协同机制,“产”主要指运用经营资源的投资等商业活动;“官”主要负责完善营商环境;而“学”则主要是对海外的商业活动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技术研发活动。以增强国际竞争力。食品关联企业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时,面临投资周期长且受当地政府影响大等风险,需要解决在规制·制度、食品的规格·标准、当地人才的确保、物流销售渠道的确保以及资金筹措等课题,方能在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取得实效。为此,日本针对“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实施,制定了具体的9个项目,并明确了实施要点及主要内容(详见表1)。日本政府强调,该战略的具体实施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地方自治体、民间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等协同,形成产学官一体,以合力的形式予以积极推进。
在产学官一体促进“全球食品价值链”形成方面,日本于2014年6月成立了“推进全球食品价值链官民协议会”,以构建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为指针,以产学官合作为模式,通过日本食品产业的海外发展构筑全球食品价值链。截至2019年6月10日,该协议会拥有成员420个(包括民间企业323家、相关机构及团体54个、专家11人、地方自治体25个、相关省厅7个)[7]。协议会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1)构筑食品价值链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共享、宣传等;(2)有关构筑食品价值链的调查、使团派遣、项目形成等的合作与协调;(3)推进有关构筑食品价值链的商务环境的完善等。
作为日本政府向海外推广农林水产品及食品的主要负责部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于2017年4月成立了“日本食品海外推广中心(JFOODO)”,重点承担向海外推广日本农林水产品及食品的职能。该中心将日本和牛、日本水产品、日本茶、清酒、葡萄酒、工艺啤酒、大米粉等特色产品作为重点推介对象,并面向主要推介国家制作了相应语种的宣传资料,开展有针对性的推广活动。
为有效推进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实施,日本还搭建了“推进全球食品价值链公共机构支援平台”,明确了各公共机构的具体职责。从个别洽谈、市场开拓支持、信息提供、资金支持(融资、出资、担保)、保险(贸易保险、融资保险、投资保险)、提供用人和人才信息、经济合作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涉及的公共机构有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国际协力银行(JBIC)、日本贸易保险(NEXI)、海外交通·都市开发事业支援机构(JOIN)、海外需要开拓支援机构(酷日本机构)、农林渔业成长产业化支援机构(AFIVE)、日本政策金融公库、国际协力机构(JICA)等[8]。
在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具体实施方面,日本正按照既定计划予以稳步推进。如,以日本在越南实施的食品价值链构筑为例。经过详细调研后日本认为,越南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约50%,农业经济占其GDP的约20%。构筑从生产到加工、流通、消费的食品价值链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越南农业的发展形态各地区呈现多样性,无法实施全国性的统一的发展规划,有必要根据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计划。另外,需要经济合作与民间投资联合协作的方式以提高越南的农业技术水平。
基于上述认识,日本与越南于2015年8月订立了“日越农业合作中长期计划”,并在中长期计划之下,以示范性地区为对象,从提升生产能力和附加价值、食品加工与商品开发、改善流通和冷链系统、各领域间的横向机制构建四个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五年行动计划(2015—2019年)”。
在提升生产能力和附加价值方面,计划是在义安省改修老旧的灌溉设施,构筑安全蔬菜的生产体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附加价值,推进农业机械化和高品质饲料作物的应用和推广。在具体实施中,日本在保护当地植物品种的前提下向越南派遣水产政策方面的专家,导入了适应寒冷气候的生长期段、产量高、抗病虫害的品种,进行试验线培育后逐步扩大种植面积,2016年已达到400 hm2。对义安省年久失修的灌溉系统设施的改修项目,预计2020年完成。实施了“义安省农业振兴开发计划策定支援项目”,成立了承担匹配和交易斡旋的组织机构。
在食品加工和商品开发方面,将林同省作为示范省。计划是根据国内外需求,生產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建造食品加工设备、集中筛选储藏设备等。具体实施是对林同省有关农业振兴的品牌战略(主要是草莓)及其宣传进行支援;彻底实施设施栽培的温度管理,逐步扩大高原蔬菜的耕种适宜地。
在改善流通和冷链系统方面,主要选择在河内、胡志明市等大城市的近郊实施。计划是建设冷藏、冷冻仓库,完善低温流通体制,促进民间投资。开展农产品和食品的规格、认证等的两国共同调查。具体实施情况是从2016年7月开始,在胡志明市近郊省份对冷冻、冷藏、常温的温度管理方面的高品质、大宗物流服务已开始提供。根据2018年10月两国缔结的无偿资金援助协议,对河内建设中的农产品食品品质检验检测中心提供必要的器材。此外,2018年4月两国已缔结有关农产品食品规格认证的合作备忘录。
在建立各领域间的横向机制方面,计划是针对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是完善抑制海水倒灌等的基础设施;针对森林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是强化流域保障林的造林、地区居民森林管理能力等;通過在相关大学开设免费讲座,派遣日本有关食品企业的讲师等方式,培养高级人才。在具体实施方面,针对湄公河流域的海水倒灌问题,日本帮助越南实施了“北乾省水管理项目”,该项目2017年开始实施,预计2022年完成。在森林保护方面,实施了“保护林造林·可持续管理项目”。针对高级人才培养,在越南国立农业大学实施了由日本企业管理层授课的讲义等活动。
从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实施后的相关数据来看,从图4可以看出,日本的农林水产品出口额在2007年时为最高值,直至降到2009年的谷底,这应该与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关,此后大致呈阶段性增长。2018年日本农林水产品的出口额约为9 068亿日元,较上年增长12.4%。其中农产品出口额约为5 661亿日元,较上年增长14%。林产品出口额约为376亿日元,较上年增长6%。水产品出口额约为3 031亿日元,较上年增长10.2%。2019年1~6月间,日本农林水产品的出口额为4 486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9]。日本农林水产品出口额的目标是2019年度达到1万亿日元,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完成该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另外从表2可以看出,按照出口金额,日本2018年出口前20位的农林水产品中,食品类产品的出口额多数都呈逐年增长趋势。尤其是酒类饮品、调味汁、青花鱼、牛肉、火腿肠等增幅较大,而扇贝等海产品类增幅较缓。
结 语
日本整合自身在产品品质、先进技术和设备、先进的经营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的优势,采取官民并举的方式,积极向海外拓展日农林水产品及食品,构建全球食品价值链的发展战略,其经验可归结为如下3点:一是,政府通过多项战略,打“组合拳”共同构建起有利于日本农林水业及食品业向海外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二是,政府、公共机构、民间企业、社会团体、金融机构等积极搭建各类支持平台,全方位支持“全球食品价值链战略”的推行。三是,政府积极完善与相关国家间的双边政策对话机制和官民协议会等合作框架,为企业及产品“走出去”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尽管从目前来看,日本的农林水产品及食品的出口目标基本能够实现,但构筑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食品价值链”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方面:其一,是日本的食品尽管品质高,但由于成本较高,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着价格偏高的评价,进而影响其最终的产品销量。因此,如何解决好成本与价格间的平衡关系仍是今后的课题之一。其二,是目前日本的农林水产品及食品在日本所有出口产品中的比重还很低。以2016年为例,汽车行业占10.5%左右,钢铁行业占7.4%左右,而农林水产品及食品仅占0.4%左右。再从各国农农林水产品及食品的出口额占本国GDP的比重来看,荷兰约占10%,美国约占0.8%,而日本仅占0.1%左右[10]。因此,逐步扩大日本食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额,也需日本多方面的努力。其三,是农林水产品及食品的出口涉及冷链物流、冷藏冷冻设备、食品出口标准等特性,在部分相关基础设施尚不充分的国家和地区,食品价值链的形成与完善尚需时日。
[参 考 文 献]
[1]日本農林水産省.グローバル·フードバリューチェーン戦略~産学官連携による“Made WITH Japan”の推進~[EB/OL].[2014-06-06].http://www.maff.go.jp/j/kokusai/kokkyo/food_value_chain/pdf/senrya-ku_3.pdf.
[2]みずほ総合研究所.特集成長市場ASEANをいかに攻略するか―多様性と変化がもたらす事業機会を探る―[EB/OL].http://www.maff.go.jp/j/kokusai/kokkyo/food_value_chain/attach/pdf/infra-1.pdf.
[3]张斌.日本农业发展的困境及政策调整[J].日本问题研究,2016(6):36.
[4]苏杭,李智星.日本“进攻型农业”政策的实施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7(2):17.
[5]日本外務省.開発協力大綱―平和、繁栄、そして一人ひとりのより良き未来のために[EB/OL].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oda/files/000072774.pdf.
[6]日本農林水産省大臣官房国際部.グローバル·フード[2018-12-04].バリューチェーン戦略の推進について.http://www.maff.go.jp/j/kokusai/kokkyo/food_value_chain/attach/pdf/gaiyou_r1-6.pdf.[EB/OL].[2019-06-23].
[7]農林水産省.グローバル·フードバリューチェーン推進官民協議会メンバー[EB/OL].[2019-07-21].http://www.maff.go.jp/j/kokusai/kokkyo/food_value_chain/attach/pdf/gfvc_member_r1-6.pdf.
[8]農林水産省.グローバル·フードバリューチェーン推進に係る公的機関の支援ツール[EB/OL].[2019-06].http://www.maff.go.jp/j/kokusai/kokkyo/food_value_chain/attach/pdf/kouteki_r1-6.pdf.
[9]農林水産省食料産業局.農林水産物·食品輸出額の推移[EB/OL].[2019-08-29].http://www.maff.go.jp/j/shokusan/export/e_info/attach/pdf/zisseki-190.pdf.
[10]Deloitte合同會社.今後の我が国食産業の海外展開方策に関する検討[EB/OL].[2018-03-16].http://www.maff.go.jp/j/kokusai/kokkyo/food_value_chain/attach/pdf/haifu_chousa29-21.pdf.
[责任编辑 李 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Japan has adopted an “active attack” policy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oversea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quatic products and food.To this end, the government has promulgated a number of related policies, including the “Global Food Value Chain Strategy”, and formed a multilevel and multifield “combined” support policy system. The strateg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phas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concept of both government and people, the coordination of basic and regional strategies, the linkage between bilateral government economic cooperation mechanisms and private investment, and the “bundled” export of hardware such as products and equipment, and software such as management systems.
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s; food; value chain; strategy; overseas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