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馆藏文物保护的新发展

2020-04-07 03:42林云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网络时代保护

林云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馆藏文物保护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当前馆藏文物保护已经成为博物馆工作和发展博物馆事业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网络时代下,积极运用网络新技术,提高数字化信息建设水平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发展趋势。文章首先就网络时代下馆藏文物保护的概况进行了论述,然后对网络时代下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发展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分析了网络时代下馆藏文物保护数字化新发展的具体内容及其在现实管理保护中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网络时代;数字化;馆藏文物;保护

中国文物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文物事业发展迅速,文物考古及馆藏展览等在满足科研、生产和人民精神需求的同时,文物保护的需求也日益凸现出来。尤其自2008年要求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面向全体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政策执行以来,馆藏文物保护的方式、方法亟待新的突破与发展。馆藏文物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与时俱进,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渗透和应用,这已成为当前乃至未来馆藏文物传播利用和保护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进行馆藏文物保护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具有特殊的现实价值。

1 网络时代下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概况

1.1 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相关概念解析

“文物”是汉语中特有的词汇,与国际上和国外的“文物”概念特别是范畴有很大的区别,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采用列举法对“文物”进行定义,大体可以理解为人类历史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人文或者科技价值的,符合国家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历史文化遗产。由此,相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常使用的“文化遗产”一词来说,我国文物的概念并不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因此馆藏文物可以简单概括为陈列在博物馆、纪念馆等特定空间环境内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的历史文化遗产。

1.2 馆藏文物保护数字化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科技在社会各行各业广泛渗透与发展,馆藏文物保护数字化在馆藏文化保护工作应用上也越来越多,文物保护方式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当前文物部门馆藏文物保护新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馆藏文物信息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文化信息内容,已经被纳入文物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馆藏文物保护数字化发展在近些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一些大型博物馆已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并逐步向智慧化管理阶段迈进。馆藏文物保护数字化相关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跨学科跨领域综合交叉研究已经成为馆藏文物保护的重要特征。相对于国外馆藏文物保护信息化建设来说,无论是在技术投入上,还是应用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地方基层博物馆和文物部门的文物保护上。此外,部分博物馆和文物部门在数字化保护工作理念、管理、安保、消防等方面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是馆藏文物保护建设的难点和亟待改善的地方。

2 网络时代下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2.1 文物保护是发挥文物价值的基本前提

文物保护是发挥文物价值的前提条件,是任何时代背景下都应该考虑的首要发展问题,因此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发展必然成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馆藏文物保护一直以来受经费及人才不足等因素的制约,随着公共博物馆国家政策的落实,博物馆馆藏文物展览开放程度的提高,隨之而来的是馆藏文物保护工作的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文物保护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2 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是发挥文物价值的客观需求

文物具有一定历史、人文、艺术、科技等价值属性,科学的文物科研工作及对外展览是实现馆藏文物诸多价值的必然途径,但现实中文物管理与保护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网络时代信息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比如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结构式蓝光扫描、纹理拍摄、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能够为馆藏文物数据整理、信息交互体验等多方面提供更好的信息传播途径和文物保护方法,不仅提高了公共教育宣传的目的,同时也降低了文物展览成本,拓展了馆藏文物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2.3 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强化馆际信息共享

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并强化馆际信息共享。馆藏文物是特定空间环境下的多种实物历史文化遗产的总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文物突破实物空间的限制,拓展文物的地域参观范围,延长参展时间范围,提高文物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博物馆文物部门通过互联互通虚拟网络的信息交互,加强保护单位和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物的作用和价值。

2.4 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能够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效率

当前除了我国文物保护法制日趋完善以外,给馆藏文物设置“身份证”已成为现实保护的前提工作。文物保护工作者利用信息数字技术,建档立册,通过文物各项数据登记、录入,为馆藏文物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既提高了文物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根据文物的现实变化进一步采取措施,方便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2.5 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能够获取更多的网络受众

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能够为博物馆拓展受众渠道,通过网络博物馆等平台的建设,能够为博物馆增加网络受众群体,既免去实物参展带来的文物损失,同时也能够满足特殊条件下社会公众的观览需求,一举多得。

3 网络时代下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新发展的具体内容

3.1 建立文物信息数据库

利用新设备和相关技术全面定位馆藏文物数据信息,建立文物信息数据库,把馆藏文物的各种信息详细登录在册,比如文字介绍,主要包含了馆藏文物的来源、发现过程、历史寿命及现在的组成形态等诸多信息,还要附带详细的文物图片和录像视频,在全面定位后,把信息录入电脑,建立完整的信息数据库,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为涉及的相关研究提供资料,方便研究与学习。

3.2 建立馆藏文物数字化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文物信息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分析,以及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模型模拟建立全天候数字化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比如利用传感技术对文物展览环境进行跟踪监测,控制温湿度、调整采光度等,提高诸如密封、真空等技术的保护效果。还比如利用红外技术、传感技术等提高博物馆防火、防水、防震处理能力,减少非人为性的灾害对馆藏文物带来的损害,降低文物受损风险系数。与此同时,运用相关技术实现文物参展、运输、储存等全流程监控保护,通过数据模拟测算,提前做好预防性保护措施,比如运输过程中对文物进行的定位监控,建立运输防盗报警系统,通过智能装备对文物与人距离进行智能检测和安全反馈等,为馆藏文物保驾护航。

3.3 开展网络虚拟现实展览活动

文物保护数字化既能够通过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对文物及其问题进行精準定位,还能够通过文物新细节的技术开发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同时通过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既减少了文物外展活动次数,也能够一定程度消除文物展览活动过程中由于环境、湿度、闪光灯等因素对文物的破坏。通过计算机技术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替,将文物的信息、来源、历史故事等内容输入电子计算机系统,采用音、图、文等多样方式展现出来,既能够达到实物展览所达不到的时空外展宽度,又提高了文物信息传播利用的效率,同时还能够避免实物参观及事故发生给文物带来的损害。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网络时代下馆藏文物保护现状及数字化建设动态的综合分析,得出网络时代背景下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是当前馆藏文物保护和整个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重中之重。既要突出馆藏文物的社会教化作用,深度开发馆藏文物的研究价值,又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文物数字化保护作为当前工作的重心。与此同时,面对当前网络时代下馆藏文物保护的现实要求,要着重从革新观念、吸收网络学科专业人才、大力提升保护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网络保护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进行建设,才能够赢得当前和未来文物保护工作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张小坤.馆藏文物保管中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措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9):101-103.

[2]都江.基于交互关系的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6.

[3]赵明亮.中小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的解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6):148-149.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网络时代保护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网络时代
关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建议
物中观史: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与三国文化
网络时代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与利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