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域文物探究会宁“古老文明”

2020-04-07 03:42侯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期
关键词:博物馆价值

侯丽

摘 要: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博物馆收藏有许多藏品,其中不乏能够代表“古老文明”的馆藏珍品,尤以新石器时代石器、马家窑文化彩陶为最,这些馆藏珍品是研究这个地区“古老文明”的实物资料。随着对地域性古遗址、古建筑、古彩陶的不断发现、研究和保护,人们对古代先民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远古时代人们生存的能力、智慧和坚强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价值;博物馆;探究会宁;重点文物;“古老文明”

文化就像血脉一样,从古代延沿到今天,也是地域内人们精神生活的家园。在会宁,地域性的历史文物可谓争奇斗艳、丰富多彩,绽放出我国地域文化“古老文明”的古朴与馨香,显示了会宁地区古往今来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现和研究地域文物,了解更多会宁历史岁月深处的沧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以及促进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白银市南段,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地方。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博物馆收藏有许多藏品,其中不乏能够代表“古老文明”的馆藏珍品,尤以新石器时代石器、马家窑文化彩陶为最,这些馆藏珍品是研究这个地区“古老文明”的实物资料。随着对地域性古遗址、古建筑、古彩陶的不断发现、研究和保护,人们对古代先民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远古时代人们生存的能力、智慧和坚强的民族精神。

1 会宁县文物概况

会宁县地域内能够代表会宁县“古老文明”的文物数量有很多,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两大类型。

1.1 不可移动文物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已经发现并有记录的文物点430个,其中古遗址137处,古墓葬63处,古建筑48处,石窟寺及石刻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物168处,其他类6处。

牛门洞遗址是最能代表甘肃省会宁县地域性“古老文明”的古遗址,面积有10平方千里之大。根据出土的文物考察论证,其属于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牛门洞遗址位于会宁县头寨子镇牛门洞村,北以花岔阳屲深沟为界,南至大泉湾北侧深沟,西至仁家湾东侧深沟,以牛门洞村为中心约3千米的范围。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的半山和马厂类型、齐家文化早期、类辛店文化等遗存,20世纪70年代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玉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然还有石石湾遗址、窠粒台遗址、老人沟遗址等,星罗棋布般分布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的头寨子镇、中川镇、汉家岔镇、丁家沟镇、太平镇、大沟镇、新庄镇等乡镇的广大地区。

甘肃省会宁县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牛门洞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郭蛤蟆城遗址、西宁城遗址、甘沟驿遗址、石湾遗址、窠粒台遗址、关川道堂;已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

1.2 可移动文物

根据多年的发现和考察,甘肃省会宁县境内的可移动文物数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其保存和研究价值更是无与伦比,现有馆藏文物10932件(套),包含陶器、石器、玉器、瓷器、铜器等多个类别,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73件、三级文物678件。其中就有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等各种不同形状、不同纹彩并且区别于单耳、双耳和无耳的陶壶、陶瓶、陶盂、陶缸和陶罐,考证认为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工艺和质量在变化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提高,很有研究价值。

2 从博物馆馆藏珍品中探究会宁“古老文明”的价值

我们已经知道了会宁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方方面面,也知道了会宁文明的昨天和今天。会宁县博物馆馆藏珍品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2.1 石器(双孔石刀)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甘肃省会宁县出土的石器有石刀(单刃或双刃)、石斧(把柄与刃连体式的)、石锛(一种能削平木料的工具)、石镰(一种割草的刀具)。2014年会宁县博物馆在汉家岔牛门洞征集到一把石刀,为双孔石刀,长19.5厘米,宽9厘米。从外形上看,呈梯形,表面光滑,两个长边都打磨出刃(类似于现在的“双刃剑”)。关于石器的产生与使用,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与新石器的区别主要在于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的使用,磨制石器使用起来省力轻松。人们由以打猎为生的原始生活逐步向农业畜牧进化,使食物来源具有一定的保障,居所安稳,从而进一步改变生活设施和环境。会宁博物馆收藏的石器属于新石器时代,这些石器充分说明了人类在勞动(获得生活和生存物质)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

出土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的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会宁境内有人类生存的证据,是会宁“古老文明”的象征,是研究会宁古代社会的先民们在鸟兽遍布、森林茂密、暑热无常的环境下,认识、利用和改变自然的实物资料。

2.2 彩陶

陶器是泥与火的艺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可用于贮藏食物、舀取水源。考古学家根据彩陶上的花纹和色彩可以进一步推断先民们对于自然界动物和植物形象的初步认识和对于色彩的认识和使用。陶器代表着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是证明一个地域“古老文明”的实物资料,博物馆工作人员普遍较为重视陶器的发现、收藏与研究。会宁发现的彩陶分为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等,从形状类型上讲有陶壶、陶瓶、陶盂、陶缸和陶罐(区别于单耳、双耳和无耳三种),从颜色上讲有浅红(泥质色)、深红、褐红等,从花纹上讲有线条、方块(斜)、圆套方、折线圆点、菱形网、平行齿锯、弧线、草叶鱼形等。下面详细介绍能够代表会宁“古老文明”的四件陶器。

2.2.1 马家窑类型水波纹双耳彩陶瓶

口径12厘米,高43厘米,腹径22厘米,底径9.5厘米。细泥橙黄陶,侈口,口沿微外翻,长颈,折肩,斜腹内收,平底。腹部饰对称桥形双耳,黑彩。正面颈部饰浪花纹,肩腹部饰多层平行线纹和波浪纹,背后绘神秘符号纹。色调简洁明快,画工精巧娴熟,胎质轻薄光滑,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精品。

马家窑类型彩陶距今约4700~5000年,以盆、钵、壶、瓶为主,后来扩展到罐、豆、瓮等,器形丰富,式样繁多。

2.2.2 石岭下类型弧线纹彩陶壶

口径15厘米,高30厘米,底径14厘米,腹径29厘米。泥质橙黄陶,喇叭口,短颈,圆鼓腹,平底,黑彩,肩部饰四个椭圆网格纹和弧线锯齿纹,腹部施六个椭圆网格纹加三角弧线锯齿纹。器形端庄凝重,图案绚美抽象。

石岭下类型属于马家窑类型早中期的地方类型,因甘肃省武山县石岭下发现遗址而得名,其陶器以较浑圆造型的泥质橙黄彩陶罐、壶、瓶为典型,彩绘图案有变体鸟形、旋涡纹、波浪纹、圆圈纹等。

2.2.3 半山类型葫芦柳叶纹双耳彩陶壶

口径14厘米,高30厘米,腹径29.5厘米,底径11厘米。泥质橙红陶,侈口,口沿外翻、直颈,溜肩,鼓腹,平底,腹部饰对称桥形双耳,口沿饰对称两小鸡冠鋬,黑红彩,口沿外绘斜线网格纹,颈部饰网纹及锯齿纹,肩腹部绘葫芦网格纹间阴底柳叶纹。

半山类型属于马家窑文化的晚期,距今约4300~4700年,彩陶风格在马家窑类型的基础上纹饰繁丽精致、胎薄体轻,达到流程图制作的艺术高峰。

2.2.4 辛店文化羊角纹双耳彩陶罐

口径17厘米,高26厘米,底径7厘米,直径26厘米。泥质夹砂橙黄陶,侈口,束颈,斜肩,弧腹斜收至圆底,肩饰双耳,施黑彩,口沿内饰条带纹,颈饰宽带纹,腹饰羊角纹和符号纹。

辛店类型属于马厂类型而早于沙井文化,因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等在甘肃省境内临洮县辛店村发现遗址而得名,其陶器大多为圆底,主体纹饰为双勾纹。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出土的彩陶不能一一陈述,仅以此四件器物为例,探究会宁境内先民们由狩猎生活到刀耕火种、由打磨石器到烧制陶器、由蒙昧状态到祈福安康等一系列的生活、思想和文化发展变化。

不论是不可移动文物还是可移动文物,不论是从仰韶文化到马家窑文化,再到齐家文化、辛店文化,还是经历各个历史朝代的盛衰变化,会宁地域内的文化丰富多彩地绽放在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时代,弥漫着我国优秀传统和现代文化馨香,彰显着会宁人民的勤劳智慧。

参考文献

[1]马克房.会宁文物(会宁历史文化丛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文元.辛店文化:一支以羊为图腾的神秘部族[EB/OL].(2019-05-23)[2019-11-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288133184037347&wfr=spider&for=pc

[3]王魏.中国考古学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190.

猜你喜欢
博物馆价值
博物馆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露天博物馆
一块石头的价值
影像·博物馆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价值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