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杨林娟
摘 要:以典型贫困地区定西市为例,以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为切入点,分析定西市在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扶贫;精准扶贫;定西市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4-016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32.43;F323.8 文献标志码:A
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气候干旱,境内60%是山坡沟壑,自然灾害、生态、贫困问题叠加。截至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2.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0.24万人,乡村人口181.93万人,农村贫困人口23.95万人,属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和六盘山连片特困片区,是治贫的典型地区[1]。
1 定西市金融扶贫实践
1.1 推广“龙头企业+”的精准帮扶模式
倡导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对接关系,采取“企业主办+群众入股”“公司+合作社+贫困村”“公司+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引导贫困户以生产资料入股参与分红,并通过土地流转和在企业就近务工实现增收,形成了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新型经营主体走、新型经管主体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需求走的产业扶贫新机制[2]。
1.2 创新推广易地搬迁安置模式
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互助老年幸福院建设等相结合,率先在全省探索推广贫困人口向城镇转移“政府兜底、零负担”的安置路子,初步形成城区、镇区、川区、山区、村内插花、社会保障等多种易地搬迁模式,实现了梯次转移、灵活搬迁安置。
1.3 推广扶贫专项贷款的使用
积极响应国家、省级出台的扶贫专项贷款政策,快速落实贷款标准条件和衔接贷款发放机构,引导和宣传帮助贫困户“贷得出、用得上、有效益、还得起”,以实现贫困户增收的目的。推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两权抵押贷款等特色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因抵押物缺失而贷款难的问题[3]。
1.4 创新推广贫困村互助金使用模式
为了有效解决资金闲置问题,让资金运用到扶贫工作中,定西市提出了以互助资金作为担保金存入银行,之后以5~10倍放大比例撬动信贷资金的方式,建立起多家银行竞争的机制,协会获得银行返点或利差收益,从而激发协会的放款积极性,解决农户用款之急。
1.5 以文件、政策支持金融扶贫工作开展
定西市根据国家、省级出台的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了一系列方案、政策,为金融扶贫工作提供了政策性依据,从政策层面有针对性的倾斜,支持金融扶贫,引导金融机构满足贫困群众的资金需求。
2 定西市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2.1 自身条件制约
①定西市部分贫困山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天灾频发、基础设施落后等客观因素,加之贫困群众思想滞后,存在“等、要、靠”等问题,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是脱贫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②大部分农户缺乏相关金融知识,信用意识差,存在欠贷拖贷现象;少部分人知晓政策,但偿贷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故意欠款行为。还有部分农户对贷款政策认识不清,存在甲带乙用、部分专项贷款闲置或用在家庭日常开销、婚嫁等无回报的地方,使得专项贷款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③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户收入主要靠传统的经济作物,发展滞后、附加值低、规模小、竞争力弱,多数地方的特色产业处于初加工阶段,产品销售以原料为主,产业链短,获益少。
2.2 金融体系不健全
①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金融体系不健全,扶贫信贷资金风险大、收益低、成本高的特点影响了金融机构投放贷款的积极性,致使金融扶贫主体单一,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类型少。②农业保险发展不足。农业保险对于农村金融扶贫有着重要的意义,全市保险业整体规模小,覆盖面窄,深度不够,特别是服务精准扶贫和支持“三农”的能力不足,保险宣传、服务方式、营销手段相对滞后,保险业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群众参保观念落后,参保意识不强。③专项扶贫贷款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存在潜在风险,为后续收款工作埋下隐患。
2.3 政府政策不完善
①个别县区重视度不够,工作推进缓慢。定西市根据实际先后推出了中药材产值保险、“两权抵押贷款”等试点产品,在农民增收、改善贫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个别县区存在领导不重视,工作推进缓慢的情况。②政府与金融机构的衔接问题。政府多以提供社会福利性工作为出发点,强调金融扶贫的社会效益;而金融机构大多以盈利为目的,双方目的不同,衔接不紧密,进而影响工作进度。③相关政策不完善。虽然定西市在实践中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支持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但还不完善。
3 对定西市金融扶贫的建议
3.1 充分发挥政府主观能动性
①定西市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有效满足金融扶贫工作的需求。因此监管机构可在完善基础设施等政策方面倾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金融扶贫工作。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各项指标数据的统计、评估,多层面系统性的体现扶贫工作的成效。③加强对农村地区农户金融知识的普及。有计划地开展农户金融普及教育,培养农户承担金融责任的意识,引导使用现代化电子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与效率。
3.2 推进金融机构扶贫的可持续性
①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信贷方式,完善信贷产品,拓宽服务渠道,在扶贫信贷中引入社会资本,使信贷风险处于可控范围。②政府从税收、贷款贴息补贴等方面直接鼓励,使更多的金融机构、民间小贷公司参与到金融扶贫工作中,使金融机构有盈利空间。并利用互联网移动金融手段丰富金融产品,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多维度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
3.3 推动农业保險创新发展
农业的发展与气候等自然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农户的收益也不稳定。因此要健全农业保险制度,逐步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同时鼓励各保险业开发保价格、保收益的产品,对产业发展的自然灾害及市场风险进行全面保障,消除贫困群体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姜再勇.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J].甘肃金融,2016(1):4-7.
[2]张倩.对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分析研究[J].甘肃金融,2019(1):35-36.
[3]喻新安,杨保成.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创新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