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忠
自主学习能力简单而言就是学生独立自主展开学习的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自发的学习以及主动的学习,自身具备良好的主动意识,积极地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在自觉主动的求知和探索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进行锻炼与提升,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较之以往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形式而言,教师大多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听课和记笔记,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和培养。灌输式教学形式显然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只会让课堂环境枯燥、无趣,不利于轻松和谐课堂氛围的构建。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学科而言都是如此。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所在。结合现今大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课堂氛围大多凝重、枯燥而又呆板,教师不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难以有效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较低,自主学习意识比较薄弱。除此之外,由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规划不够合理,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很难养成,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重视,没有形成和谐的自主学习风气,最终很难实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首要的环节便是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意识的激发是能力培养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积极探索的习惯,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现今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大多通过导学的形式进行授课,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视,最终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预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与思考,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课前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效果,同样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预习能够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显学习主体地位。预习的方法有很多,针对语文学科而言,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阅读和体会,了解文章的段落和整体结构。其次,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善用工具书辅助学习,解决文章中遇到的生字词。再次,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做到熟读文本,初步掌握生字词。
自主学习是自主探究与发现的过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处于爱玩、好动的年龄,自我控制能力和约束能力比较薄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与管理。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若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则需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在动机,即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充分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与魅力。只要激发内在动机,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也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能够通过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对语文课堂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变革,积极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不能够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简略分析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有所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