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游戏教学可通过设定趣味性、生动性的游戏项目,并将游戏内容与化学课程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体验式感受过程中明白知识点的理解方式。因此,在新课标化学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堂中渗透游戏及课本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化学科目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化学涉及物质组成、化学用语、溶液、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内容,大多数知识点内容理解相对较为抽象,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展示。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融入游戏教学模式,能够在课堂中创设各类小游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至游戏体验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核心效率。其中,游戏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嗅觉、感觉,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深入剖析知识点内容,以便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点框架[1]。同时,游戏项目也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改变传统宣讲式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能让学生在团队协作、自主学习、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点框架体系,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实验为核心的游戏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因此,教师需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特别是需要控制游戏学习时长,以便协调游戏与教学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及时活跃课堂氛围,防止游戏渗透过度而造成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
例如在人教版《走进化学实验室》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在实验室学习的注意事项,并提出问题“测量一厅330ml 的可乐需要使用哪些仪器? 哪一位同学的度数最精准?”,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观察常见的烧杯、细口瓶、酒精灯等仪器,让学生决策出实际实验中需要使用到哪些仪器。其次,学生们在实验室内发现测量饮料的容积时需要使用到试管、细口瓶及量筒[2]。在实验中,学生们发现度数时仰视、平视、俯视看试管均会得到不同的读数,但反复测试后发现只有平视读数时的度数才是正确的,而俯视或仰视都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或偏小。最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知识点内容进行汇总,说明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将废弃的液体倒入指定容器中,避免实验室污染的现象。通过合理的游戏课程渗透,能够让学生亲自在实验中了解化学,明白化学药品污染的后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
教师需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及设备,特别是需要巧用视频、图片、音频的形式,对不同化学知识点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在直观的视觉体验中明白需要掌握的化学理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利用网络游戏的形式进行体验,促使学生在短暂的游戏后掌握本课的重点。
例如在人教版《水的组成》的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讲述水的基本结构,同时利用抖音视频的形式说明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可事先在电脑中下载游戏化学反应,引导学生根据游戏中的提醒明白H2、H2O、CO2等分子的组成特点。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反复试验不同原子的摆放位置及摆放方式,从而拿到更高的游戏得分。若游戏中出现摆放不精准的情况时,需要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及时找到游戏的攻关策略,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分子的世界。最后,教师需要利用5 分钟时间说明水的组成及构成,并在过程中说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节约用水的思想观念。
初中学生的思维较为开放,善于主动、积极地学习各类知识点的理解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融入游戏竞赛项目,引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进行游戏学习,并在体验中找到知识点的理解技巧,以便加深化学学科内容在学生心里的印象。同时,教师需要明白本学科的特点,并在游戏中渗透化学思维方式,促使学生明白生活与化学学科的关系。
例如人教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中,首先教师需引导学生罗列出常见的酸和碱,要求学生说明其化学式。其次,教师可利用游戏接龙的形式,将学生们写出的酸和碱进行汇总,要求学生以“列”的形式进行游戏竞赛,引导每一排学生依次写出手中酸和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比较学生们的正确率。在此过程中,学生A拿到了醋酸(CH3COOH)和氢氧化钠(NaOH),发现该题是一道弱酸与强碱的反应,故可以写成。通过引导学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书写酸碱中和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够让学生们在小组竞争中巩固酸、碱知识点内容,从而理清强酸、强碱、弱酸、弱碱的基本概念[3]。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渗透游戏内容,诱导学生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体验、学习,从而逐渐掌握不同化学知识点的理解方法。同时,教师也应创新现有的课程模式,让学生在灵活的课堂学习中形成化学知识点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