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是小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语文能力之一。然而,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遇到了诸多阻碍,导致小学生的非连续性阅读能力较为低下。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成为当前社会中广泛关注的话题,是小学语文教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工作。
根据实际调查研究显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可以概况为以下两点。1.教师不重视。当前,不论在哪一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相较于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而言都是占极少部分的,这就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并没有给予较高的重视和关注。2.学生能力的匮乏。小学生对于文章信息的提取以及整合分析的能力较弱,缺乏系统的、科学的非连续文本阅读训练。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法进行有效应用,首先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大多数内容都属于连续性文本,但也存在着一部分的非连续性阅读文本,如目录、插画、资料袋、延伸阅读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时应该对教材中所蕴含的非连续性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以促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开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做到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有效结合,并达到对学生归纳和拓展能力的提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材中往往会有丰富的看图说话内容,这一部分就属于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此充分利用,通过看图说话的内容,对小学生的信息提取、归纳、整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小学教材中的文章常常包含着一系列的插图,教师在对文章进行教学时,也要注重发挥插图的作用,让学生对插图进行分析和探索,通过插图与文章内容的结合,做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融合,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缺乏的,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可以对教材内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以外,还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情况,积极地对非连续文本进行开发和创建。
例如,在针对《我们眼里的秋天》这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并要求学生根据导读问题,结合自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绘制文章概括图,让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概括。教师在学生概括期间可以进行巡视检阅,了解学生绘制的情况,大多数学生所绘制的概括图都各不相同,极少出现相似的,教师在学生绘制完以后,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对概括图进行绘制,并在绘制过程中进行详细讲解,通过教师的带领以及与学生自己绘制的概况图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在概括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阅读概括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主题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以此感受到各个季节的更迭之美。这样既做到了非连续阅读教学的开展,也做到连续性阅读教学的落实,可谓是一举多得。
再如,在针对《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学生在对文章信息进行提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多阻碍,但也因此使得该篇课文成为教学的重点,该文能够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进行有效锻炼。在对该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将自身认为的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标注,画出关键词,使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掌握文章的脉络以及大体含义。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指出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之后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提取,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内容书写板书,向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与之前自身所绘制的图表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找出自身不足。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关于非连续性阅读的问题和作业让学生解答,通过这种问题作业的设置,可以使得学生主动地对非连续性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而不是一味地被动等待教师的传授。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文字拟写试题。所谓的文字拟写试题,就是教师通过出示一系列的表格和图片,让学生根据表格图片中的信息书写一段话,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图,上面是水管、下面是干旱的沙漠,让学生根据这一图片书写一段宣传语。通过这种习题作业的方式,教师既可以掌握学生非连续性阅读能力的高低,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种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相对来说学生的错误率也较低,有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
总之,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索,对如何有效促进小学语文非连续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系列的对策,以供广大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借鉴,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