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在谈及学生作文互评时,曾总结了三点,即:第一,教师改文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行改文;第二,要使学生能自行改文,学生应该辨别自己文章的优缺点;第三,严格要求学生探索修改方法,学生一定能学会修改文章。而且,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也发现:学生改文水平有多高,作文水平就有多高。可见,提升作文互评能力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何提升作文互评能力呢?从事语文教学近30 年的笔者一直在苦苦思索,默默探究。渐渐地,在学习前辈经验并与同仁合作探究中,笔者发现孩子们都乐于当小老师,乐于欣赏、评价同学的习作;也在教师和同学乃至作文选中学到了一些评价方法。但学生层次不同,品评效果参差不齐。水平高的学生评得头头是道,而那些阅读少的孩子却无法下笔,不知所云。怎样面向全体,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学会有条有理地评价作文,并从中习得作文的方法呢?笔者的做法是:读写结合,开拓作文互评视野。四年下来,还真感觉这是提升小学生作文互评能力的好策略。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学生作文互评能力的“金字塔”,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现在的统编版新教材每单元前都配有导语,导语既揭示了每个单元人文主题,又揭示了学习方法和语文要素提升的重点。例如,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丽的田园生活,语文要素主题是:抓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学习这单元时,笔者让孩子们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细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用最精练的词句写下感受。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他们的感受是很丰富的,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听,“我从‘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作者对乡下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作者用了对比的写法,把乡村的美丽和城市的繁华作对比,突出他更爱乡下的自然之美。“我从‘别有风趣’和‘可爱多了’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赞美之情。”……孩子们有的从句中体会,有的从词中感受,有的从修辞手法上来体悟,有的从表达方式上来言讲,甚至还有从布局谋篇上来揣摩的。当然,当孩子们说不上来时,作为合作者的教者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做“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引导。久而久之,孩子们就渐渐变得会欣赏、爱批注、乐评价课文了。这既为互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丰富了孩子们的写作文采。
下面,笔者就以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我的乐园》为例,重点谈谈如何指导孩子们互评《我的乐园》这篇习作。
首先是演读。笔者先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习作绘声绘色地演读给合作伙伴听,这样,他们的合作伙伴可以从作者的演读中了解事情的经过,感受作者的心情、状态,评价起来就更准确合理;接着是围绕关键词提炼、归纳评语。笔者让他们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乐”,并引导他们围绕写作提纲寻找“乐”的身影,再以紧扣“乐”这个关键词为例精心提炼评价语。有的孩子说:“开头部分可以是对比开头,目的是突出乐。”笔者引导他们可以归纳为“对比开头突出‘乐’”;有的说:“在描述乐园样子时可以重点抓给我们带来快乐的设施和物件来评价。”笔者又引导归纳为“乐园样子藏着‘乐’”;有的说:“在描述乐园里发生的乐事时,要抓住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来评价,评语是动作言行展现乐。”在大力赞扬他的独创后,笔者也诚恳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细节描写彰显乐”;还有的说:“结尾部分可以抓总结抒情的词、句来评价,评价语可以是‘总结全文回味乐’。”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笔者微笑着伸出大拇指颔首,“英雄所见略同”,孩子们在互评中非常积极和开心,看来,他们尝到了成功互评的喜悦。
孩子们上四年级后,批注写得越来越好了。于是,笔者让孩子们细细品味自己学习伙伴的习作,像给课文下批注一样,抓关键词句,写下自己的评语,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认为自己最得意的评价语,评出优秀评论员,在全班展示。这一环节,既是作文亮点展示平台,也是评价能力的较量过程,教师作为主导者扮演好认真倾听这个角色,不断竖大拇指,颔首,让孩子们在喜悦中找到自信,激发评价兴趣和写作兴趣。
互评一期后,笔者发现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都有明显提高,尤其是作文兴趣大幅度提高了。例如,笔者班上的曹瓒晖、贺彪、刘盼、吴军、匡锦坤这几个男孩,不仅书写马虎,生字词老是写不对,提笔就受阻,作文老是应付式的,即使像挤牙膏似的挤了几个字,也言不由衷不知所云。但是本期的写作态度就截然不同了,书写整洁多了,篇幅长了,语言居然有了个性,有了生活味。现在还有模有样地评起了合作伙伴的作文。每次互评,笔者都特意去看看他们,看着他们认认真真地评价的样子,笔者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评得有模有样,标记和书写也整洁靓丽,越来越有小老师的样子了!”在笔者的称赞声中,他们评得更起劲了。
“多为之,自工。”“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在指导互评方面,我们应该向农民学习,把庄稼种下,多施肥,勤耕作,庄稼自然会长好。而不应该像拿着大剪刀的员工一样,总是按照自己预期的样子修修剪剪,不允许参差不齐。
同样,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循序渐进,多批注,多评价,孩子们的评价能力自然会逐步提高。构建成扎扎实实的能力提升“金字塔”后,写作不再是学生的难题,阅作也不再是教师的心病,可真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