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0-04-07 16:4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教材

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降低了对学生历史教材识记层面的要求,导致很多学生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越来越潦草。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历史事实的分析和理解也不够重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使学生更加不明白历史解释的意义所在。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机械和片面。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进一步转变思路,从教学对话的角度,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以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解释意识

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可达,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通过言语引导、设问、交流、互动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解释意识,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历史解释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但是要重视对教材中一些史料的阅读与理解,认真研读课本中的文字和扩充资料,思考其与课程本身的紧密联系,让学生试着从自己的角度,给出关于该史料的个性化解读,教师再加以补充和完善,让学生学会历史解释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程,将高考试题中出现的相关例题引入课堂,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考试过程中历史解释考查的角度,以及答题的相关思路,从而使学生明白,历史解释不仅仅是围绕课内,而是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因此,学生对于每一份史料都要学会有效的解读。答题的过程要做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解释能力。

二、引导学生搜集、解读和运用史料

受限于教材篇幅限制,课本中涉及的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少,因此有大量的史料学生都未曾接触,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对许多历史事实作出解释和评价的过程中,常因为了解不全面,对于事件前后发展过程不清楚,而出现一些片面性评价。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主动丰富自身的史料积累,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理解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全面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首先,可以教会学生一些史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如:网络检索、阅读课外书籍、观看电视节目等,都可以使学生的史料认知更加丰富。其中,互联网搜索是现在高中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方式,通过搜索引擎只要输入相关的关键字,就会弹出大量的网页,供学生观看和浏览。其中除了基本史料之外,还有很多专家解读、经典评析等,观看和浏览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一些叙述性文字,还能够帮助学生集百家之长,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互动。先确定史料搜集的相关课题,再进行有效的组内合作,把搜集到的史料进行有效的梳理,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史料搜集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帮助大家省时省力,接触和了解更多史料信息。同时,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其思维缜密性。

三、评价反馈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甚至有些环节还会出现不进则退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开展史料收集和解释的学习实践外,还需要及时给出评价和反馈,这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非常重要。在学生尝试历史解释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及时的评价反馈,能使学生明白自身的优势及劣势所在,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查缺补漏,使自己的历史解释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因为历史解释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比较枯燥且缓慢的过程,如果没有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就容易打退堂鼓。

简单的纸笔测验,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稍微难一点的历史史料的出现,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要随时给予有效的评价和反馈。这样,学生才能够不断树立目标,增强学习自信,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可以让他们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学习和借鉴,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解释能力。除了由教师对学生开展评价外,教师还可以把历史解释所需要评价的几个方面,详细为学生例举出来,让学生相互之间展开评价。这样的互评过程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教师的评价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教会学生历史解释的具体方法与过程,让学生之间开展针对性评价,从而实现更广泛层面的查缺补漏,比死记硬背教师所给出的答案要有意义的多。

总之,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更是一项教学难点。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同时督促学生积极搜集史料展开训练,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研究兴趣,将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内化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