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彩芹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索和改革也在不断加深,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高,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利用自学、探讨等方式来进行学习的方法,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等特点。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由于小学教育是学生整个教育生涯的起步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式的基础,是帮助学生稳定、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教师无法随时随地的在学生身边为其进行教学或是答疑工作,如果学生缺少自主学习能力的话,就会在脱离课堂意外的时间内大大降低学习效率,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学习兴趣,制约其自身发展和成长。基于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光可以改善当前小学教学模式,更是帮助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石[1]。
1.教师要加强引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无法达到自主学习的状态,因此需要教师进行一个充分的引导。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引导,教师的指令往往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出发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布置口头任务。例如: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全文通读,列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而将学生引入到自主思考的状态中。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进行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学生先进行课文的自主预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最后再进行课后复习。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进行引导,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询问哪些学生去过小兴安岭,并让其描述小兴安岭的景象,从而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即教师占教学主导地位来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长此以往下去,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很高,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程度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小组,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这样不光可以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例如:在学习《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组内的学生分别扮演羊群、牧羊人以及狼的角色,也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编写和表演,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更具有主动性。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圆明园的建造背景、历史价值等资料,以图片的形式来展示圆明园的景象、破坏过程以及圆明园的智能修复景观,还可以放映一些纪录片来让学生更详细地了解圆明园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或是让去过圆明园的同学来分享自己的参观经历和感受,进而让学生更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中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 加强学生时间管理观念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生具有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才能发挥自身能动性,充分利用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可以根据教学任务为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例如: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按时间和数量分成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以及日计划,并按重要程度将学习任务分为重要和不重要、紧急和不紧急这四类四类,从而从短期目标到长期目标,以重要和紧急的学习任务为主,来进行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和家长两方面同时进行监督,自主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调整和改善,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分别从课上和课后两方面来进行管理和培养[2]。
结论:总体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加强引导、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改变教学模式以及增加学生兴趣的方式,来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进而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去,并成为课堂教学主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