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江杰 叶戴麟 黄潇 孙佳怡 万奎 骆丽楠 陈中赟
(1.安吉县气象局,浙江 安吉 313300;2.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3.浙江省气象局,浙江 杭州 310002;4.湖州市气象局,浙江 湖州 313000)
由安吉县气象局牵头,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浙江省气象局、湖州市气象局、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研究中心、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的GB/T 37926—2019《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20年3月1日发布实施。该《指南》的实施可以使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的经验、成果在全国得到有效推广;积极促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统一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广大基层抵御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减轻损失;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气象保障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多次写入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文件。《指南》的编制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围绕党的十九大对强化综合防灾减灾、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气象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趋利避害作用。
安吉县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诞生地,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2011—2013年,安吉县连续3 a被中国气象局确定为首批中央财政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试点县,积极探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组团式”的美丽乡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向美丽乡村延伸,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传播接收、基层组织体系等重点创新工作的推进落实,截止2019年有序推进完成172个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创建比例达82.7%,创建覆盖率处于全省领先优势。2014年,安吉县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列为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为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美丽乡村防灾减灾工作,为使先进经验、成果在全国得到有效推广,促进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统一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广大基层抵御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减轻气象灾害损失。2015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指南》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在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安吉县气象局组织力量开展了《指南》国家标准研制工作。
气象防灾减灾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对安吉县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现阶段成果的总结,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标准化管理理念,将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建设的经验、成果进行标准转化,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中的引领、规范作用,积极探索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的新模式。
《指南》的制定符合国家和气象行业有关“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针、政策,满足基层的实际需求。《指南》更有利于指导和推进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的各项建设,更有利于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更有利于提升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的能力和水平。《指南》将会使基层行政村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更加完整、统一、规范、科学,同时也将促使乡村气象的监测、预警、评估及服务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这无论对美丽乡村综合减灾防灾还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会带来明显社会效益。
《指南》主要内容有: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总体原则、基础能力、风险识别与防范、信息传播与反馈、应急、培训和科普等9章组成。其结构框架见图1。
图1 《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指南》结构框架
技术内容是从第3~9章,核心内容主要给出了美丽乡村防灾减灾工作的总体原则,并分别在基础能力、风险识别与防范、信息传播与反馈、应急、培训和科普等5个方面提出了普遍/一般性和方向性的具体建议,这5个方面是气象部门自上而下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及能力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更是各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及创建验收指标。《指南》适用于以行政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为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的验收评价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及确定依据如下。
1)明确了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有关概念的具体内涵。《指南》给出了美丽乡村、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气象灾害风险等5个名词术语的定义。其中“美丽乡村”的定义根据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结合十九大报告和GB/T 32000—2015定义3.1确定。“气象灾害”的定义主要参考了GB/T 26376—2010中“自然灾害”的定义、QX/T 356—2016中“气象灾害”的定义、中国气象百科全书—气象服务卷中“中国气象灾害”的定义、依据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气象法》最终确定。“防灾”的定义依据GB/T 26376—2010定义2.4确定。“减灾”的定义依据GB/T 26376—2010定义2.3确定。“气象灾害风险”的定义依据QX/T 356—2016定义2.5确定。
2)明确了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总体指导方向和总框架。该标准为指南标准,按照GBT 20001.7—2017《标准编写规则 第7部分:指南标准》的编写要求,设置第4章为“总体原则”,提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需求导向,规划引领;二是坚持以防为主,综合减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因灾施策;四是坚持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相结合。
3)明确了软硬基础能力建设。《指南》提出,按照当地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规划,推进监测设施、气象信息服务设施、防灾警示与避灾场所、防雷减灾设施建设,满足美丽气象防灾减灾硬件支出。同时,按要求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责任人和气象信息员等人员队伍建设,确保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有序开展。
4)给出了风险识别与防范建议。《指南》提出,每3~5 a组织开展1次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重点涵盖历史气象灾害灾情信息、自然环境基础信息、社会环境信息及气象防灾减灾资源信息4大方面,为精准组织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性保障。
5)明确了气象信息传播和反馈机制。《指南》提出,在接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时,各级责任人要在第一时间传递、分发,助力解决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需积极协助当地气象部门做好气象灾情调查及评估工作。
6)明确了应急的有关措施和处置流程。《指南》重点在编制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响应及灾后处置工作上明确了具体措施,并给出了规范、可操作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流程,最大限度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7)给出了开展培训和科普工作的建议。《指南》提出,面向美丽乡村相关人员组织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基本知识、防灾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等知识培训,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营造气象科普文化氛围及定期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大力提升村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1)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指南》要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有效传播到每户村民,每年组织至少1次有村民参与的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引导村民参加人身、财产保险。气象科普点要建在村中心广场、文化礼堂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普及防灾避险自救互救技能。《指南》明确每村落实1名气象防灾减灾责任人、1名气象信息员。“以人为本”理念是本标准的基本原则。
2)突出防灾减灾的首要基础。《指南》要求建设气象信息服务设施完备、有专人负责的气象信息服务站,防灾警示牌、避灾路线图显眼易懂,避灾场所标准规范,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划定风险区域、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及气象信息传播等完善首要基础。
3)强调主动防范的责任意识。《指南》明确气象灾害责任人、气象信息员及时传播预警信息的职责,强调建立高效有序的应急响应机制,使气象防灾减灾相关责任人熟悉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程序,规避灾害风险隐患,化“事后应急”为“主动防范”。
《指南》的制定与实施是对安吉县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现阶段成果的总结,及对先进经验的推广,《指南》的实施能够便于细化操作的工作系统,使之成为条理清晰、科学规范的责任体系。能够进一步推进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村建设,提高覆盖面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深化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国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丰富的气象内涵。因此,提出建议如下:
1)加强宣传和推广。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杂志、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使全社会了解《指南》美丽乡村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和意义。
2)强化实施和应用。《指南》强调系统和综合的理念,以可操作性、推广性为基础,内容及指标注重方向性、指导性和普适性,给各地因地制宜预留了空间,各地可在此基础上推进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村建设,大力提高覆盖面。在《指南》批准发布后,抓紧贯彻实施,加大标准实施力度。
3)重视落实,持续改进。各地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可与考核机制、督察机制、激励机制等有机结合,推进《指南》的具体落实。同时建议随时跟踪标准实施情况,收集反馈意见,促进《指南》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