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堰位置对生态河道直角折线堰泄流影响分析

2020-04-07 03:28陆怀茶周鑫宇杨泽文陈玉斌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过流折线水头

邱 勇,陆怀茶,周鑫宇,杨泽文,陈玉斌

(云南农业大学 水利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尝试将生态与传统水利相结合,以使工程效益多样化[1-3]。董哲仁等[4-7]认为水利工程除了要满足防洪、抗旱等人类社会需求以外,还应充分考虑水工建筑物与周边整体环境、景观布置的相互协调及建成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作为生态水工建筑物的直角折线堰亲水设施,具有过流能力高、溢流效果美观等优点。能够查阅到的资料,仅针对前堰长度等于中堰长度(a=b)情况下的直角折线堰给出分析说明:张靖等[8]通过水工模型概化,分析了影响Z形薄壁堰过流能力的因素,针对一定堰高下的河渠宽度,给出了适用于中堰平行于河道轴线的直角Z形堰流量系数估算经验公式;常倩等[9]描述了直角Z型堰的水流流态、水流水面线及下游流速场等水流特性,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给出流量系数估算经验公式。

1 试验方案

折线堰泄流能力受很多因素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侧堰的平面位置(前堰长度a)、侧堰长度b、河渠总宽w、堰高P及堰顶水头H等。对于生态河道而言,为满足取水、防洪等需求,堰高一般不高,故试验研究仅针对一定堰高进行。

水工模型试验采用的直角折线堰侧堰长度b=112.5 mm,总宽w=150 mm(w=a+c),上、下游堰高P均为100 mm,壁厚d=10 mm(见图1)。

图1 直角折线堰平面布置示意图

试验研究保持侧堰长度不变,通过前堰长度变化得到不同侧堰的平面布置方案(见表1)。

表1 直角折线堰不同侧堰布置方案

2 试验研究成果

对于折线堰,在控制侧堰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不同侧堰平面位置是影响堰过流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测试,得到不同试验方案下直角折线堰的过流能力,将其和文献[10]已经给出的相同堰高、堰宽情况下WES实用堰过流能力进行列表对比(见表2)。

表2 不同折线堰方案和WES实用堰过流能力试验成果

由表2可知,当堰顶水头不超过140 mm时,直角折线堰的过流能力均大于WES实用堰;但当堰顶水头超过140 mm时,方案3(a=112.5 mm,c=37.5 mm)的过流能力小于WES实用堰。表明,直角折线堰的过流能力在堰顶水头不超过1.4倍堰高的较小水头时更大。

对比分析直角折线堰不同试验方案测试成果,方案2(侧堰位于河渠中部)过流能力最大,方案1(前堰长度a=37.5 mm)次之,方案3(前堰长度a=112.5 mm)最小。分析其原因,在于前堰长度的增加(后堰长度相应降低),使得后堰的堰前来流不足以保证侧堰和后堰的充分过流。亦即,侧堰位置超过河渠中部(a>c)后,直角折线堰的过流能力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

3 过流能力公式拟合

3.1 流量系数公式拟合

为了进一步说明不同侧堰布置对过流能力的影响,基于试验研究成果,对流量系数进行数学回归拟合分析(不考虑溢流前缘展长随堰顶水头增加的变化影响,计算时将过流宽度w视为定值)。直角折线堰过流情况类似于薄壁堰(特别是在低水头条件下),随水头的增加,过流能力逐渐趋向于直线堰。不同试验方案下的流量系数根据堰流基本公式计算得到(见表3)。

(1)

式中:QM—模型流量,m3/s;

mM—模型流量系数;

wM—模型堰宽,m;

HM—模型堰顶水头,m。

表3 不同试验方案流量系数表

由表3可以看出,侧堰位置a及堰顶水头H的变化直接影响直角折线堰过流能力,故将流量系数m表示为a和H的函数:

m=f(a,H)

(2)

进而得到用变量m表示的直角折线堰流量计算公式:

(3)

根据表3所列数据,对公式(3)中的m、H进行回归分析。m、H回归分析可用幂函数、指数型函数等函数进行描述。幂函数形式简单,但其拟合相关性较低;指数型函数相对复杂,但相关性更高。综合比较分析后,选择指数型函数中的双指数衰减函数进行拟合,得到不同侧堰位置下m和H的关系图(见图2)。

从m、H回归分析图可以看出,试验点与拟合曲线吻合程度高,相关性良好。不同方案拟合成果参数值(见表4)。

图2 m—H拟合成果

方案参数A0A1A2t1t2相关性a=37.5 mm0.416 711.508 770.373 960.007 330.050 830.998 94a=75.0 mm0.427 471.577 410.458 950.006 980.046 720.999 05a=112.5 mm0.406 171.227 530.266 520.007 150.041 080.998 68

由表4可知,不同方案下m与H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根据表列参数值可以得到不同试验研究方案下m、H的表达式:

(4)

(5)

(6)

由表4及式(4)—(6)可以看出,不同试验方案的拟合结果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反映前堰长度a的变化对流量系数m的影响,将表4中的参数A0、A1、A2、t1、t2分别与a采用二次抛物线进行拟合分析。

参数A0、A1、A2分别与a拟合分析(见图3)。

参数t1、t2分别与a拟合分析(见图4)。

图3 A0、A1、A2与侧堰位置a回归分析

图4 t1、t2与侧堰位置a回归分析图

通过图3、图4可以看出,表4 所列参数与前堰长度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拟合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参数与侧堰位置a回归分析成果

将表5拟合得到的相关参数代入抛物线方程中,得到表4所列参数的拟合公式,进而可以得到m随a、H变化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

(7)

HM—模型堰顶水头,m;aM—模型前堰长度,m。

应用式(7)可计算试验方案不同侧堰位置(侧堰b长度不变、前堰a长度变化)情况下直角折线堰的流量系数(即过流能力)。

3.2 流量拟合公式验证

根据拟合公式(7),分别计算不同侧堰位置下的过流能力,将其和试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见表6)。

表6 试验成果与拟合计算结果过流能力对比表

从表6可以看出,拟合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研究成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最大值仅-1.91%。

进一步分析式(7)中的参数变化,堰顶水头变化时,前堰长度a介于63.0 ~64.5 mm时流量系数出现最大值(相应的直角折线堰过流能力最大),侧堰位置已经比较靠近河渠中部。

前堰长度继续增加,直角折线堰流量系数开始下降:a=75 mm(1/2河渠过流宽度)时,过流能力仅下降1.13%。考虑到工程布置因素以及生态景观建设需求,可以认为侧堰长度一定,将其布置在河渠中部时,直角折线堰过流能力能够满足河渠行洪要求。

4 工程应用

按照重力相似准则,将试验成果几何比尺放大(以λ=20为例)后进行同样的拟合分析,所得到的流量系数和公式(7)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异。

分析其原因,在于侧堰位置的变化,导致前堰长度a在拟合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比尺效应,故不能把模型拟合结果简单放大后应用。因此对公式(7)进行变换,得到基于模型试验成果计划比尺放大后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

(8)

式中:

(9)

(10)

(11)

(12)

(13)

HP—原型堰顶水头,m;aP—原型前堰长度,m。

即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按几何比尺λ通过上述表达式对式(9)—(13)中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原型流量系数mP,进而通过式(14)计算过流能力QP。

(14)

式中:QP—几何比尺放大后的原型流量,m3/s;

mP—几何比尺放大后的原型流量系数;

wP—原型堰宽,m;

HP—原型堰顶水头,m。

5 结 语

根据直角折线堰过流能力试验研究成果,分析拟合所得到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当前堰长度逐渐增大至接近河渠宽度1/2时,其过流能力最大;而当前堰长度继续增加时,直角折线堰过流能力逐渐减小。此外,依据试验研究数据,经过数学回归拟合分析所得到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经过几何比尺放大后,可用于指导一定堰高条件下,不同侧堰位置的直角折线堰过流能力计算。

猜你喜欢
过流折线水头
叠片过滤器水头损失变化规律及杂质拦截特征
中低水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动力特性计算分析研究
隧洞明满流边界下滇中引水工程闸门过流特性
平面分割问题的探究之旅
解信赖域子问题的多折线算法
主变压器零序过流保护和间隙过流保护配合分析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
厦门海关调研南安石材专题座谈会在水头召开
泵房排水工程中剩余水头的分析探讨
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