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思
病例资料 患者,男,35岁,双下肢无力1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疼痛、无力,行走受限,上楼困难,双上肢肌力远近端5级,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可,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腱反射稍低,病理征及克氏征阴性,无明显肌肉萎缩,肌电图 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改善肌肉代谢等对症治疗,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缓解,一直感觉双下肢无力。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正常。甲状旁腺素70.25pg/mL升高,25羟维生素D(含D2和D3)18ng/mL减低,血磷0.28mmol/L减低,碱性磷酸酶171U/L升高。MRI平扫和灌注加权成像(PWI)所见:蝶窦腔内见一团片状软组织信号肿块,平扫呈稍长T1WI稍长T2WI信号,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大小约32mm×26mm×25mm(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其内可见类圆形流空信号影,注射Gd-DTPA对比剂后连续扫描多次,动态增强早期(40s)即可见肿块开始强化,注射对比剂后约60s可见肿块较明显强化,延迟期(180s)仍呈持续较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未见明显减弱,强化信号均匀,其内流空信号显示清楚,肿块侵犯右侧海绵窦区(图1)。患者经蝶骨行病变切除术,手术中见肿瘤直径约3cm,呈灰白色,质软,血供丰富,右侧颈动脉管及鞍底骨质破坏。病理结果示(蝶窦)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图2)。
讨论 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PM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类型,是引起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acia,TIO)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特征是肿瘤分泌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及肾脏磷酸盐消耗增加引起的获得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1]。绝大多数TIO都与软组织或骨源性间充质瘤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的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中将PMT定义为“通过产生FGF-23而发生TIO的形态学上独特的肿瘤”[1-2]。
大多数与PMT相关的TIO都是通过过量分泌FGF-23介导的,FGF-23是一种由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泌的磷酸盐激素,作用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负责肾脏磷酸盐再吸收,其主要转运蛋白是位于近端小管的II型磷酸钠协同转运蛋白(NPT2a)。当FGF-23过量时,NPT2a发生下调,从而减少近端肾小管对肾磷酸盐的再吸收,导致低磷酸盐血症和高磷酸盐尿症。同时FGF-23也会引起1α-羟化酶下调和24-羟化酶上调,进而导致1,25-二羟基维生素D3减少[1],这与本病例中实验室检查结果相吻合。
典型的PMT显微特征是肥大的卵形血管增生,呈纺锤状或星状细胞,纺锤状细胞常嵌在“邋遢”、钙化、黏液样软骨基质内,还可发现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成熟脂肪细胞、软骨样或类骨样基质、发育不良的软骨或骨骼、出血区域和微囊[3]。软组织PMT易浸润周围组织,可能是其局部复发率高的原因。鼻窦部位的PMT表现出与鼻窦型血管周细胞瘤相似的形态学特征[4-5],大多数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低,但也可能发生组织学恶变,发生率约为4%~10%。本病例中病理切片发现细胞无明显异型,说明无恶变倾向。
PMT主要发生于四肢及附肢骨骼,其中只有不到5%累及头颈部,而发生于头颈部区域的PMT一大半都位于鼻窦腔。患者多以TIO为首发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全身骨骼疼痛、肌肉无力,严重者可出现骨折及假性骨折,少数仅在无意中或体检时发现。PMT病灶通常较小,生长缓慢,早期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累及鼻窦的PMT诊断常常延迟,因为这种肿瘤通常在出现时症状不典型。有文献报告显示,在诊断为PMT之前,平均延迟约5年[4]。PMT其生化特点为血磷降低,24h尿磷排出增多,碱性磷酸酶增高,血钙一般正常或降低,少数可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5]。肿瘤切除后,血磷短期内恢复正常,疼痛明显改善。
PMT十分罕见,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300多例,其中发生于鼻窦的只有几十例。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PMT的发现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早期部分发生于软组织中的PMT,X线平片骨质软化表现不典型,很难及时诊断,需要依靠CT、MRI及核医学功能成像联合辅助诊断。
图1 蝶窦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MRI平扫及PWI图像。a)冠状面T1WI平扫示蝶窦区等信号软组织肿块,侵犯右侧海绵窦,边缘清楚,形态欠规则,其内可见流空信号影(箭);b)冠状面T2WI平扫示软组织肿块呈稍高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可见流空信号影(箭);c)冠状面PWI动态增强早期(40s)即可见肿块开始强化;d)注射对比剂后约60s可见肿块较明显强化;e)延迟期(180s)脂肪抑制T1WI增强图示肿块仍呈持续较明显强化,强化信号均匀,血供丰富,其内仍可见流空信号影。图2 镜下病理示富含壁厚薄不一的血管,其中可见较多厚壁畸形血管,血管周围见多量短梭形或椭圆形细胞,细胞无明显异型(HE,×100)。
CT平扫中,PM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一般呈等或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多为明显强化,部分强化不均匀或边缘强化,当病灶较小时呈均匀强化。发生在骨内的PMT,病变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少数成骨改变,钙化基质呈点状、磨玻璃样及絮状改变,边界清楚,可有硬化边。
PMT在MRI中通常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混杂或高信号,部分肿瘤可见出血、液液平及脂肪信号,增强扫描后表现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不同的肿瘤大小导致不同的MRI成像特点,体积小的PMT在T1WI和T2WI上信号强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均匀;与此相反,体积大的肿瘤T1WI和T2WI信号强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强化信号不均匀,非均匀低信号区与大肿瘤内的血管流空一致。骨内及骨皮质旁病变T2WI脂肪抑制像上为高信号、低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明显强化[6-8]。
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软组织隐匿性PMT的检测中往往特别有价值,作为代谢活性肿瘤,可通过99mTc-MIBI SPECT、18F-FDG PET/CT发 现 隐 匿 性PMT肿瘤分布[9]。往往在病变后期,TIO可呈典型骨软化症表现,X线可以发现骨质异常,表现为骨质密度降低,骨小梁模糊,骨骼变形,机能不全骨折(假骨折)[8]。
发生于蝶窦的PMT非常罕见,需要与蝶窦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如脑膜瘤、血管瘤、内翻乳头状瘤、腺样囊腺癌及淋巴瘤等。脑膜瘤通常表现为混杂稍高密度肿块,可伴有钙化,实性瘤体MRI典型表现为等T1WI等T2WI信号,增强扫描多为中度强化。血管瘤CT表现为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邻近骨质受压吸收,MRI信号不均匀,可见流空信号或出血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有时候与PMT在影像学上鉴别困难。内翻乳头状瘤容易向鼻腔生长,其内信号不均匀,可见钙化或残留骨,在T2WI或增强T1WI上,典型者外观多呈“卷曲脑回状”改变。腺样囊腺癌是发生于鼻窦的恶性肿瘤,MRI表现为信号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肿块,肿瘤易沿翼腭窝及卵圆孔浸润生长,中颅窝底常见骨质破坏。淋巴瘤多发生于鼻腔前部,表现为鼻腔中线区及邻近鼻窦明显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等T1WI等T2WI信号影,信号均匀,增强后中度强化[10]。
发生于蝶窦的占位性病变仅依靠影像学定性诊断非常困难,但是CT和MRI均可发现并清晰显示病变,典型PMT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如钙化基质、T2WI低信号,肿瘤病变与骨软化、假骨折等表现相结合,有助于TIO诊断[6]。对于已经排除其他病因并且无家族史的成年低磷骨软化患者,CT和MRI的异常影像学发现可以做出提示性诊断,也可以用于TIO确诊者的术前评估和治疗随访。
大多数PMT患者预后良好,早期完整的外科切除仍然是PMT的最终治疗方法,90%的PMT患者可通过切除治愈。局部治疗不足以控制骨肿瘤的发生,应计划根治[1]。总之,一旦患者被诊断为PMT,应进行全身扫描以寻找潜在的致瘤原因,特别是当发生在一个不常见的位置时。用功能成像对肿瘤进行识别后,应利用解剖成像分析,如CT或MRI,研究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确定肿瘤确切的位置,及早手术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