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优化

2020-04-06 22:35刘文社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摘 要】本文论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优化,提出根据民办本科院校的生源情况及服务面向定位,民办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类型应定位为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规格应在分析学生将来就业方向、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依此构建与培养目标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特别处理好“六个关系”,以建立起体系科学、结构合理、体现应用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 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119-03

2019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这是国家层面职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的教育形式,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多数民办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已经逐渐明确自身的应用型高校定位。如何制订体现应用型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民办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全局性重要问题,需要对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认识,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并处理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是培养方案设计的起点

培养目标是任何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组织一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人才培养质量评判的基本标准。培养目标定位主要從培养类型定位和培养规格定位两个方面来明确。

(一)立足学校服务面向和生源实际确定培养类型定位

多数学者把以客观规律的发现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才通常称为学术型(科学型、理论型)人才;把利用客观规律和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碰到的各种问题,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以从事这部分工作为主的人才称为应用型人才。从社会需求总量看,前者约占人才总需求的10%,后者约占90%。

根据主要工作性质和内容,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三类(这里的工程、技术和技能均指广义范畴,下同)。具体特征区别见表1。

民办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产物,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主要办学方向。从民办高校生源的结构看,其录取线处于本科的较低端,基于以上事实,民办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类型应该以高级技术应用型(少数民办高校或部分专业可以定位为中级工程应用型)为主。这类人才与普通本科高校培养学术型、工程设计型人才的主要区别在于工作的主要场所在生产、经营、管理一线或工作现场。与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主要区别在于工作内容需要具备相当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以国际标准对比,工程应用型对应于《华盛顿协议》论证的专业工程师,应用技术型对应《悉尼协议》论证的工程技术师(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称技术师,日本称技术士),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高技能(技术操作)型对应《都柏林协议》的工程技术员。

(二)以就业为导向定位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是对人才培养结果所要达到的一种水平设计。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规格可按知识、能力和素质(又称德行Ethics)三个维度来规定。

在制定培养规格时,应该首先明确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岗位,可以从三个途径来获取,一是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了解专业人才流向的行业和岗位分布情况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人才培养规格设定的基本框架;二是收集本专业各种人才招聘信息,包括就业方向和岗位要求等,作为设置专业人才初始任职资格的主要依据;三是通过各种研究报告分析未来人才需求变化趋势,作为人才培养规格长远性的基础。

通过对专业人才将来从事的主要岗位、工作内容、就业去向、岗位的分析,提炼出本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在提炼知识、能力、素质时,注意防止以下两种倾向。

一是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广博性,忽略人才就业适应性。和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不同,应用型本科应着眼应用重构知识体系,重视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更好地掌握工具性知识,如过程性知识、经验性知识。

能力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民办本科高校的毕业生不但要求其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生活中碰到的专业问题,还应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技术。

二是把人才仅仅作为就业工具,忽略人才的长远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一定要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不能仅仅满足适应当下就业需要,要按照教育部对通识性知识的统一要求。这是具备本科层次人才水平的基本保证。既要明确立足社会的基础性能力,具体包括学习能力、交流能力(母语和非母语)、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实施能力、应用新技术能力等,也要明确面向未来的创造性能力、研究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

二、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走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老路,而必须坚持以应用能力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要和培养目标相匹配

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主要从事的行业的要求以及适应未来发展提炼出的能力、知识与素质,是课程体系设置与调整的基础。根据培养规格与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采取课程归纳整合、课程结构调整、理论与实践课比例调整等,构建与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脉络清晰的课程体系。

(二)构建依托学科应用导向的课程模式

应用型本科教育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人才,一方面人才的长远发展和跨行业跨领域就业能力要求其掌握若干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的现实性又要求其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应采取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模式。

(三)按应用型本科特点设置课程

应用型人才的特殊性要求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学术型本科有不同的特点,表2以六大课程模块课程体系构建为例,说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课程设计中的主要特点和具体要求。

近年来,部分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把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均视为课程,统一编入课程计划,这样既符合对课程的新理解,也使培养方案及方案的执行变得简单,值得民办本科高校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借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文件,学校可以开展“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技能等级证书”,应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各自的证书种类、等级等内容。

三、处理好六大关系,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判断人才培养方案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其是否达到了整体优化,其中是否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中的几个重要关系是整体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6个关系是在制订方案过程中应该重点把握处理好的。

一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些办学历史较长的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其人才培养方案的优点和长处,民办高校可以加以借鉴,同时也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大胆改革,走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二是处理好近期与长远之间的关系。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在毕业时能在专业培养目标范围内有较强的岗位就业能力,但同时也必须有跨行业跨领域的就业适应能力,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代,如5G、大数据、AI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快速发展,更要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是处理好稳定与调整之间的关系。培养方案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要保持其基本稳定,不能因人(上接第120页)因事随意更改;实施中确因外部条件改变时可进行局部调整,但要按照一定程序进行。

四是处理好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关系。课程体系支撑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设计起导向作用,培养规格中明确的各项能力,必须设置足够的课程和学时(重点是实践环节)予以保证。

五是处理好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必修课主要用来保证每名学生达到基本的培养目标要求,选修课主要用来培养学生宽阔的视野、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等。随着课程资源逐渐丰富,选修课的比例也应该逐步增加。

六是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知识要为能力服务,理论要为实践服务,努力建立起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能独立设课的应尽量独立设课。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应至少高于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院校的要求至少5%以上。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点[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3).

[2]高林.应用型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4]谢廷正.民办院校本科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探讨[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4).

[5]吴长汉.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7.

【基金項目】2017年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项研究立项课题“职业技术学院校本学分转换制度设计与探索”(XJGZ2017106Y10)

【作者简介】刘文社(1968— ),男,陕西杨凌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无锡太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师管理。

(责编 郭晓明)

猜你喜欢
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民办本科院校创建特色大学的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