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分析

2020-04-06 21:37陈伟
中国市场 2020年34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

陈伟

[摘 要]在新时代,数字经济被认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它已经成为一种较高的经济形态。未来要想使数字经济得到高质量的发展,就要从突出供应系统的质量和主攻方向、基础领域质量提升、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加强数字经济立法等方面着手。文章指出了数字经济的内涵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深入探讨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大数据;信息领域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4.193

数字经济是伴随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有利于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推进经济平稳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着滞后性,而且面临着多个层次的挑战,比如监管机制、发展理念、金融风险等。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数字经济是其中的关键领域,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相应的影响。为了数字强国的建设,相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必须要对全球数字竞争中产业和科技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高度重视起来,使得数字经济发展瓶颈被破解,促使数字经济创新和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得到顺利的构建。

1 数字经济的内涵

数字经济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它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较高经济形态。由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深入,2000年后便扩大了数字经济的内涵。概括来说,数字经济指的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的使用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效率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目前,可将数字经济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传统产业中数字技术的提升,这也就是指融合效应,如大数据融合、“互联网+”;另一个则是由数字技术所产生的新技术以及新业态。从大数据的发展战略上看,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是数字信息和知识,它主要应用的是信息与通信技术,由此即可推动新经济形式的可持续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未来的物联网技术三大因素是当前数字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新时代的新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代表着新时代新经济,并且它还作为对智能社会进行规划时的一个参考依据,在国家政策层面已经完全站稳脚跟。

2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数字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于经济发展指导的需要。第一,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以及在界定其分类时相关的数字经济统计问题,目前为止针对数字经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所以围绕数字经济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还很难准确的认识,而且对数字经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战略对其产生的影响也是很难评估的。既有研究在认识和判断数字经济的发展状况通常利用数字经济产出所占GDP的比重或者总就业人数中就业人数占的比重,但这只是对数字经济一个侧面的反映,并没有实现对数字经济的全面度量。第二,现有的研究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作为重点,而数字经济下治理创新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2)数字经济的产品及服务的标准和规范未达到数字化创新的时代需求。数字经济相比传统经济来说,其要求产品与服务的标准规范必须有更高的前瞻性。第一,数字经济下有很多新技术层出不穷,它们的特点是信息不对称,可以引发人身安全等一些问题。比如,异质化的智能设备、海量接入设备以及扁平化结构,由此就容易远程攻击车联网中的汽车。第二,数字技术创新引来的争议很大,体现在社会伦理、文化、认知层面。可以围绕大数据产业分析,即便数据在交易与应用前已经做过脱敏处理,但在技术层面上虽然数据看似不泄密,也仍然能通过挖掘转化信息对个人隐私进行辨识。

(3)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治理体系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在数字经济的发展带动下,深刻变革生产关系,所以要相应调整政府的治理能力。目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比制度规范更领先,传统工业的经济体系改革以及治理制度有很严重的滞后性存在。第一,确立信用体系。如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确立,社會信用体系建设相比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要明显滞后一些,这也成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第二,新型产权方面的问题。在共享数据和保护个人隐私这两方面形成的冲突非常严重,并且因数字经济具有快速创新迭代和海量数据的特征,所以导致知识产权的传统管理方式出现了失灵,知识产权应怎样保护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关于规制与激励如何获得平衡的问题。例如,针对当前的税收政策来说,关键问题在于对小微企业征税时,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要怎样处理。

3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

(1)加强研究数字经济理论。在新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所以对已有的经济理论产生了极大的挑战,例如充分信息是经济学理论一直所追求的,但是数据的开放共享会与隐私保护产生矛盾;还有当前的信息消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那么对理论上存在的困难应该如何去界定并统计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加大力度去研究数字经济相关理论,就要先取得数字经济的分类、内涵等方面基本的界定以及规模测度、统计口径等一些方面的共识。在这一基础上,围绕几个领域去认识现有理论对数字经济下的发展规制问题产生的影响,具体领域包括宏观经济、产业规制、公共选择、消费者理论等,从而可将其作为一个理论支撑用于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企业决策和消费者选择中。

(2)促进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为了使生产要素的质量得到提高,就要建立健全体系,确保该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并且以产学研结合为其基础研究,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培养一批有数字技能以及手工艺的数字工匠,使科研体制改革速度不断加快,转化科技创新成果,从而可以促进科学技术质量的提高。为了使数字化人才的素质得到提高,既要引进数字经济领导者,还要对其开展职业培训,构建多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平台,最终促进国家数字技能教育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更为充分的数字化人才支持。此外,还要积极推进金融市场融资上市,确保数字经济借助资本的力量得到更快发展。

(3)突破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第一,重点研究基础技术,通过科学研究突破当前应用的技术群体,还能促使尖端技术在人工智能、通用芯片、基础软件、高性能计算等方面的布局得到突破,培育出竞争力强且又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产业。在技术创新的影响下,促进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产业等方面的研发,从而提升了智能终端、网络以及电子制造设备等产业链的发展速度。第二,建设和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三大功能系统,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安全,以保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真正落实。第三,推进G比特网络建设,保证IPv6的全面部署,构建全覆盖、高速、智能的新一代信息网络。

(4)发展和规制双管齐下。一个社会能得到平稳运行,其基本制度就是产权制度及信用制度。相比信息流封闭的传统工业经济来说,数字经济时代所拥有的海量数据则成为一个有力的武器和基础设施,用以对信用和产权制度加以健全。我国要抓住机遇,建设征信数据库和机构,建立信用法律体系,健全失信惩戒机制。此外,还要确保数据产权明晰,推进立法进程。如今,在大数据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瓶颈就是由数据带来的隐私保护、确认产权等一系列问题,为保护数据亟须专项立法,还要求数据保护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规制,最终可以持续的发展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产业。

4 结论

总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所以应加强研究数字经济理论,从生产要素以及核心技术等方面下工夫,以此推进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林.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分析[J].丝路视野,2018(1).

[2]何吟.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探讨,2015(9).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
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及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税法的改革
国外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大数据时代我国信用评级业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