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2020-04-06 22:12孙家秀
中国市场 2020年34期
关键词:审计风险

孙家秀

[摘 要]审计工作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而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审计风险,防范外部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审计风险进行应对和解决,以此來保证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文章从外部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出发,就审计人员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审计工作的正常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外部因素;审计风险;审计职业风险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4.143

广义层面的审计风险指审计职业风险,包含了审计风险和营业风险,狭义层面的审计风险则是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和漏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发现,从而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包含了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等。审计风险本身具有客观存在性,其会同时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需要审计人员充分重视起来。

1 外部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审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审计风险的内涵,就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为风险控制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从本质上对审计工作进行分析,可以将其看作是购买风险的行为,如果审计人员无法提供用户满意的信息,则可能会面临相应的风险,审计风险含义的扩大化,使得其不再单纯地取决于审计人员和审计客户的行为,外部环境因素同样会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1.1 报表缺陷引发的审计风险

一是财务报表偏离企业真实价值。传统财务报表的习惯,是借助历史成本来对企业的资产以及负债情况进行反映,报表使用方能够根据报表中的数据信息,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财务状况。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少企业为了能够对自身的经营发展成果进行更好的展示,往往不会或避免将负债情况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也有部分企业没有对资产进行充分计量,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传统财务报表中还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没有能够在财务报表中将知识性质的资产以及人力资源等体现出来,导致报表无法有效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收益。另外,在传统财务报表中,通常都是以固定资产的确认为核心,使用者需要结合相应的数据来实现决策的制定,从这个角度分析,资产的计量和确认服务的对象都是决策,如果资产信息和决策之间缺乏关联,则信息的真实性就无法保障,从而引发审计目标偏离使用者期望值的情况。从审计报表使用方的角度分析,其在研究审计报表的过程中,不仅仅想要了解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情况,还想要借助财务报表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来帮助自己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如果财务报表无法满足上述需求,则可能会增大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财务报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致使不能很好地满足审计需求。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容易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财务报告都缺乏及时性,无法在第一时间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反映出来,这样必然会对企业决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通常情况下,财务报告编制完成后才能实施审计工作,若财务报告本身无法及时编制,则审计工作也必然受到影响,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就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做出判断。

1.2 经营失败引发的审计风险

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所有的经营活动基本都是以盈利为目标,而考虑外部竞争的激烈化,部分企业可能会出现经营失败的情况。而从目前来看,有部分会计人员并没有及时对自身的观念和认识进行更新,也没有将企业经营失败和审计工作失败联系在一起,但是实际上,当企业出现经营失败时,报表使用方通常都会将主要原因归结为审计失败,这样容易引发相应的审计风险。审计工作本身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烦琐性,审计过程中,无法准确判定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司法层面也无法准确判断审计方与被审计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2 提高审计风险应对能力的策略

市场经济环境下,会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越来越多,而且这些因素还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审计人员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趋势,没有就外部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进行明确,则会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新时期,审计领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外部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2.1 完善审计程序

对于企业而言,在经营管理中必然会面对相应的经营风险,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在分析评估审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后,需要制订出具备良好可行性的审计计划,对审计流程进行完善,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审计风险。考虑审计风险控制与被审计单位行为等的关联,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选择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严格依照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实现对审计风险的规避和控制。

2.2 关注期后审计

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期后事项》中明确规定,审计报告日前,负责审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就审计程序进行明确,把握好审计证据,以此来对期后事项是否发生进行确认。同时在规定中也指出,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实施审计程序,或者实施专门程序来发现审计报告日到会计报表公布日的期后事项,需要高度关注知悉的期后事项,采取专门的审计程序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实施期后审计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为期末的余额审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必须及时修正审计报告数据信息的滞后性,帮助审计报告的使用方更好地了解企业在资产负债日之后发生的重大经营变更事项,同时也必须初步确定报告公布日企业的财务状况。从降低审计风险的角度,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成本费用支出问题,判断支出是否处于允许范围内,同时也需要高度关注财务报告日存在的所有期后事项,结合具体有效的数据信息,明确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对可能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事项,更是必须准确地反映在审计报告中。

2.3 提供风险信息

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在进行报表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企业各类风险的披露工作,对照相关数据来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风险和隐患,帮助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同时,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需要保持严谨的态度,按照相应的审计要求实施各项工作,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支撑,将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3 结语

总而言之,审计风险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要求审计人员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和应对,保证审计工作的效果。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能够帮助被审计单位及时了解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而借助审计风险控制,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翔,曲琳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J].财富时代,2020(2):80,82.

[2]贡筱冉.制度环境、企业创新与审计风险[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9.

[3]高枝欣.论会计审计风险及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9(6):165.

[4]卜敬翔.浅析会计事务所审计风险与质量控制[J].金融经济,2019(10):208-209.

[5]向兆礼.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风险管理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5):214-215.

猜你喜欢
审计风险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