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雪,张少峰,赵长伟,宝乐尔呼,俞灵,王军
(1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130;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纺织印染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随着纺织印染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染料废水也随之产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并且废水中含有的致癌染料,会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1]。因此,有效地分离水溶液中的染料具有重要意义。
膜技术具有能耗低、分离效率高、操作灵活等优点[2-3],已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相比于其他膜,纳滤膜(nanofiltration membrane)虽然出现时间最晚,但其填补了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空白,凭借优于超滤膜的分离性能和远低于反渗透膜的能耗,吸引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并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4-5]。纳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50~2000,适用于分离尺寸为纳米级的小分子、水合离子等溶解组分,已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废水的染料分离[6-8]领域。
纳滤膜上或膜孔中存在带电基团,因此纳滤膜分离具有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两个特征[9-12]。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相转化法、界面聚合法、表面涂覆法、表面接枝聚合法、层层自组装法和仿生黏合法等[13-14]。其中界面聚合法[15-17]以其操作简单、可控性强、可制备超薄复合膜,在膜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8]。一般情况,多元胺是界面聚合中最常见的水相单体材料,如哌嗪[19-22]及其衍生物、苯二胺[23-24](邻苯二胺、间苯二胺)等,有机相单体多为均苯三甲酰氯[25]。这些单体材料制备出的复合纳滤膜分离层较为致密,对染料截留率较高,但通量往往不够高[26-27]。因此选择合适的制膜材料,是制备高通量纳滤膜的关键。β-环糊精作为一类环状低聚糖,具有亲水性,其分子略呈锥形空心环状立体结构,外侧上端(较大开口端)由C2 和C3 的仲羟基构成,下端(较小开口端)由C6 的伯羟基构成。基于这种特殊结构,环糊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净化[28-29],渗透蒸发[30-31],微污染物的吸附[32-34],及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35-38]。Wu 等[39]在水相中添加β-环糊精发现可以提高膜的渗透性能和膜的亲水性,膜的抗污染性能也得到了改善。Liu 等[40]采用β-环糊精作为水相单体制备复合纳滤膜,对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均具有较好的渗透性能。Tang等[41]在水相溶液中添加β-环糊精将其引入到聚酰/酯功能层中对Na2SO4/NaCl 混盐溶液表现出很好的分离性能。虽然现有的研究制备出的膜分离性能较好,但是依然存在膜通量偏低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用β-环糊精作为水相单体材料,利用其外腔大量的亲水羟基基团,与均苯三甲酰氯的酰氯基团发生界面聚合反应,通过调控与优化制膜条件,制备出具有高选择性、高通量的复合纳滤膜。通过FT-IR,SEM,Zeta 电位等表征手段观察了所制备纳滤膜的表面化学组成、形貌特征及荷电情况,且对不同类型染料进行截留实验以测试膜的渗透性能及分离性能,最后进行了6 h 连续运行实验来检验膜的稳定性能。
聚醚砜(PES)超滤底膜,截留分子量30000,购自安美安德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β-环糊精(C42H70O35,98%),购自上海麦克林公司;均苯三甲酰氯(C9H3Cl3O3,98%),亚甲基蓝三水合物(C16H18ClN3S·3H2O),孟加拉玫瑰红(C20H2Cl4I4Na2O5,90%),购自阿拉丁化学试剂公司;刚果红(C32H22N6Na2O6S2),购自上海罗恩化学试剂公司;活性艳红X-3B(C19H10Cl2N6Na2O7S2),购自上海东狮丝网油墨有限公司;氢氧化钠(NaOH,AR),正己烷(C6H14,AR),无水乙醇(C2H6O,AR)等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去离子水(实验室自制)等。
平板膜性能评测装置,实验室自制;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Hitachi SU-8020 型号,日立Hitachi公司;鼓风干燥箱,DGG-9140B型号,上海沪粵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Nicolet8700 型号,美国Perkin Elmer 公司;接触角测量仪,OCA15EC 型号,德国Data Physics 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DR-5000 型号,美国哈希公司;Zeta 电位分析仪,SurPAss3 型号,奥地利Anton Paar 公司;光电子能谱仪(XPS),ThermoFisher EACALAB 250Xi型号,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
图1 界面聚合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将PES 超滤底膜(PES30)用浓度为4.0%的乙醇溶液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4 h,以去除膜表面的杂质,保存备用。称取一定量的β-环糊精(β-CD)和NaOH 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制备不同浓度的β-CD(质量分数为1.0%、1.8%、3.0%、4.0%和5.0%)水相溶液,其中β-CD 和NaOH 的质量比为1∶2;将均苯三甲酰氯(TMC)加入到正己烷中,配成0.2%(质量)的有机相溶液,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β-CD/TMC 复合纳滤膜。首先,将PES30 底膜放入水相溶液中浸泡2 min,用橡胶辊去除表面多余的水分,在空气中自然干燥;随后将膜放入有机相溶液中,浸泡5 min,放入50℃鼓风干燥箱中热处理,放入去离子水中保存备用。复合纳滤膜的界面聚合法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根据β-CD 的浓度,制备的复合纳滤膜记为:ES、β-CD1.0/TMC、β-CD1.8/TMC、β-CD3.0/TMC、β-CD4.0/TMC、β-CD5.0/TMC。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来观察β-CD/TMC复合纳滤膜在界面聚合反应后的特征峰。分析之前,将样品在40℃下干燥24 h,以避免样品中水分影响红外分析结果,之后将样品固定在棱镜上,通过红外光谱仪对膜的表面进行分析。波谱记录范围为500~4000 cm-1,扫描次数32次。
元素分析采用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器XPS对复合纳滤膜的表面的元素成分进行分析,以确定膜表面的主要化学构成。碳、氮、氧区域的高分辨率扫描以0.2 eV 增量进行,X 射线光子的能量在1000~1500 eV,每个区域扫描30 次能量。使用XPSPEAK41软件对XPS数据进行处理。
将制备好的β-CD/TMC复合纳滤膜于40℃下干燥24 h,烘干膜中水分,之后用导电胶将样品固定在样品台上,抽真空20 min之后,喷金30 s以提供必要的导电性,置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中观察膜表面形貌特征。
选取面积5 mm×50 mm 大小的、烘干的膜样品,固定于载玻片后放置在样品台上,室温下通过注射器将4 μl 去离子水滴在膜表面,通过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其接触角。每个样品至少选取五个不同位置,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膜接触角测量结果。
Zeta电位又叫电动电位或电动电势,测量之前,将样品在40℃下干燥24 h,配制好实验使用的溶液,1 mmol·L-1的氯化钾溶液,通过Zeta 电位分析仪进行膜表面Zeta电位测定。
2.6.1 分离性能测试 分离性能通常用来评价膜性能的优缺,渗透通量是评价膜性能的重要指标。分离性能测试实验采用错流过滤装置,实验室自行配制的模拟染料废水为单种染料的水溶液,各种染料的浓度均为10 mg·L-1。所有实验用膜均先在0.6 MPa 的压力下预压40 min 以获取稳定通量,然后在0.2 MPa 压力下测定膜的通量和截留率。纳滤平板膜性能测试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用染料的类型、摩尔质量、最大吸收波长等相关数据信息如表1所示。
渗透通量的计算公式为
图2 平板膜性能测试装置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flat membrane experiment device a—feed tank;b—feed pump;c—membrane module;d—flow valve;e—flowmeter;f—pressure valve;g—pressure gage
式中,F是透过液的通量,L·m-2·h-1;V是渗透液的液体体积,L;A是膜的有效面积,m2(πr2,其中r=2.5 cm);t是时间,s。溶质截留率R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R是溶质截留率,%;Cp是透过液的浓度;Cf是原料液的浓度。由于吸光度和浓度为线性关系,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来测定透过液和原液的浓度,计算染料的截留率。
细孔模型中的溶质半径(rs)通常采用Stokes-Einstein方程估算
式中,Ds是扩散系数,m2·s-1;k是波尔兹曼常数,J·K-1;T是热力学温度,K;η是黏度,Pa·s。在计算过程中rs不易得到,张显球等[42]采用回归方法可建立有机分子Stokes 半径(rs)和溶质分子量的关系方程
式中,MW是溶质分子量,在纳滤膜典型截留的有机分子量范围(100~1000),分子Stokes 半径和分子量是高度相关的。依据式(4)近似计算溶质Stokes半径。
2.6.2 稳定性实验 在室温、0.6 MPa 压力下运行40 min,保证稳定的水通量,然后在0.2 MPa 压力操作条件下连续运行6 h,选取浓度为10 mg·L-1的染料活性艳红X-3B,每间隔10 min 中取样测量通量和截留率,根据式(1)和式(2)进行计算。
图5(a)~(f)分别为PES30底膜和不同水相浓度β-CD/TMC复合纳滤膜的平面SEM图。从图像中可以看出,PES30底膜的膜表面平整,而界面聚合反应后,PES30超滤底膜表面有明显的致密功能层出现;在β-CD浓度为3.0%时,膜表面出现了明显但不规则的凸起结构,膜表面变得粗糙,而当β-CD浓度为4.0%时,膜表面形成了均匀分布的褶皱结构,这些褶皱的存在,会使得膜的比表面积提高。当β-CD浓度为5.0%时,膜表面的褶皱变少,推测相比于β-CD浓度4.0%的复合纳滤膜,膜的通量会有所下降。
表1 不同类型染料数据Table 1 Data of different dyes
图3 PES30和β-CD/TMC复合纳滤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g.3 FT-IR spectra of PES30 and β-CD/TMC composite NF membrane
图4 β-CD4.0/TMC复合纳滤膜的C 1s XPS谱图Fig.4 C 1s XPS spectra of β-CD4.0/TMC composite NF membrane
膜的断面图如图6 所示,从中可以看出,PES 底膜是非对称多孔结构,由表皮层和指状多孔层组成。界面聚合后,PES 底膜表层有明显的一层超薄致密层,即功能分离层,其厚度约为123 nm。对比PES 底膜和β-CD4.0/TMC 复合纳滤膜的断面SEM图像,界面聚合并未改变PES底膜的结构。
测试了不同水相浓度的复合纳滤膜进行染料活性艳红X-3B 通量和截留率。实验测试结果如图7(a)所示,在0.2 MPa 下PES30 底膜的通量为137.52 L·m-2·h-1,对X-3B 的截留率仅为69.4%,这是因为PES 底膜为多孔超滤膜,其孔径远大于染料分子的动力学直径。而所制备的β-CD/TMC复合纳滤膜具有较致密的功能层,对X-3B 的截留率最高可达99.33%。β-CD浓度提高后,通量呈增长趋势,当β-CD 的浓度为4.0%时,在0.2 MPa下复合纳滤膜的通量可达到106.96 L·m-2·h-1,且复合膜的截留性能仍保持较高水平,对X-3B 的截留率为97.65%。从SEM 的结果来看,β-CD4.0/TMC 复合纳滤膜的表面出现大量褶皱,比表面积增加,这是水通量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β-CD 浓度增加至5.0%,复合膜的通量反而减小,可能是由于界面处功能层变得更致密造成。通量测试结果与SEM 的分析表征相吻合即β-CD4.0/TMC 渗透性能最佳。结合截留率的数据选取β-CD4.0/TMC 复合纳滤膜,在不同压力条件下测试膜的纯水通量,测试结果如图7(b)所示,可以看出,纯水通量与压力几乎呈线性增长的关系,在0.2 MPa下纯水通量可达207.81 L·m-2·h-1。
膜表面的亲疏水性能会影响膜的渗透性能、选择性能。通常,膜表面接触角越小,亲水性越强,膜的渗透通量也会越好。在此,为了考察β-CD 的含量是否改变了复合膜的亲疏水性能,对一系列的膜样品进行接触角测试。图8 为PES 和β-CD/TMC 复合纳滤膜水接触角的测试结果,相比于PES 底膜的接触角(77°),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水相β-CD 的含量增多,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大,当浓度为4.0%时,β-CD4.0/TMC 复合膜的水接触角降到55°,在β-CD 浓度为5.0%时,水接触角反而升高至61°,即在β-CD浓度为4.0%时出现转折点。此时复合膜的接触角最小,这说明通量与膜表面的亲水性具有一定的关系。由于β-CD 的羟基基团占据膜的表面,会使膜表面的亲水性提高。膜的表面亲水性越强,水分子在透过膜层时阻力越小,则透过通量越大。但随着β-CD浓度继续提高,含量大于4.0%时,由于膜表面出现较多的团聚,使膜表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接触角也随之升高。水接触角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超滤底膜PES,β-CD/TMC复合纳滤膜亲水性更好。
图5 PES30与β-CD/TMC复合纳滤膜的SEM图Fig.5 SEM images of PES30 and β-CD/TMC composite NF membrane
图6 PES与β-CD/TMC复合纳滤膜的断面图Fig.6 SEM cross-section images of PES and β-CD4.0/TMC composite NF membrane
图7 PES30和β-CD/TMC复合纳滤膜通量和截留率Fig.7 Flux and rejection of PES and β-CD/TMC composite NF membrane
图8 PES30与β-CD/TMC复合纳滤膜表面的接触角Fig.8 Contact angle of PES30 and β-CD/TMC composite NF membrane
3.4.1 Zeta电位分析 纳滤膜表面的荷电性是纳滤膜的一个重要性质,因此对膜表面的电负性进行了表征。在pH=7.0条件下,PES30底膜和不同浓度β-CD/TMC 复合纳滤膜的Zeta 电位测试结果如表2 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实验用膜的表面荷负电,随着水相中β-CD 浓度的增加,Zeta 电位数值呈现减小趋势,即电负性更负。这一结果表明,β-CD/TMC 复合纳滤膜在分离过程中,由于道南效应,会对带负电的溶质截留率更高。
表2 PES与β-CD/TMC复合纳滤膜的Zeta电位Table 2 Zeta potential of surface of PES and β-CD/TMC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3.4.2 不同类型染料的分离性能实验 选取β-CD4.0/TMC 复合纳滤膜,进行不同染料类型的分离性能测试。通量和截留率的测试结果如图9 所示。RB 和X-3B 截留率分别为99.05%、97.65%,对于这两种非离子型染料,相比于活性艳红X-3B,RB的分子量更大,对应的Stokes半径也更大,在分离过程中以物理筛分为主要作用,传递过程符合细孔模型,对RB 的截留率更高;而对于离子型染料,阴离子型染料CR 截留率可以达到100%,阳离子型染料MB截留率仅有32.92%,这个过程的分离机理符合静电排斥和立体位阻模型。分离性能实验结果与Zeta电位测试结果一致,制备的复合纳滤膜荷负电,对带相同电性(负电)的物质表现出静电排斥作用。详细说来,荷负电的β-CD4.0/TMC 复合纳滤膜,与阴离子染料CR 溶质有相同电荷,由于道南效应产生远程的静电斥力,溶质截留率高;同时受空间位阻影响,膜微孔溶质的阻效应大,截留率高,所以在分离实验中对CR截留率远远高于对MB截留率。
图9 不同类型染料的通量和截留率Fig.9 Flux and rejection of different dyes
3.4.3 本研究和文献中的分离性能实验比较 与其他以β-CD 为水相单体且采用界面聚合方法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文献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3 所示。通过分析比较,本研究制备的复合纳滤膜具有较高的渗透性能和染料截留性能。
表3 β-CD为水相单体在本研究和文献中的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β-CD as aqueous monomer in this work and literatures
为探索膜的稳定性,进行了6 h 长周期稳定实验性能测试,膜的归一化水通量(J/J0)及截留率测试结果如图10所示。从图中数据可以明显看到,实验初期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膜通量呈下降趋势,但实验进行100 min 后,通量基本稳定,膜通量的最终下降率为26%。这一现象是由于实验初始阶段,染料在膜表面吸附导致膜通量下降,而当吸附解吸达到平衡后,膜的通量趋于稳定。整个长周期运行实验中,膜对染料X-3B 的截留率基本保持不变,且始终大于97%,说明所制备纳滤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图10 β-CD4.0/TMC复合纳滤膜的长周期稳定性实验Fig.10 Stability properties of β-CD4.0/TMC composite NF membrane
本研究采用经济环保的β-CD 与TMC 界面聚合,利用β-CD 的亲水基团,成功制备了亲水性、高通量复合纳滤膜,经过一系列的表征与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水相中β-CD 浓度为4.0%时所制得的纳滤膜即β-CD4.0/TMC 膜表面出现大量褶皱,膜的比表面积增加,亲水性提高,使得膜的通量提高,在0.2 MPa下纯水通量高达207.81 L·m-2·h-1。
(2)在染料分离实验中,β-CD4.0/TMC 膜在保持高通量的前提下对两种非离子型染料RB 和X-3B有较高的截留率,分别为99.05%和97.65%,分离过程中筛分起主要作用。对阴离子型染料CR 截留可高达100%,而阳离子型染料MB 截留率仅为32.92%,这一现象是由于膜表面荷负电,受静电排斥的影响,同时受立体位阻效应的影响。
(3)在6 h 以上的长周期运行实验中,100 min 之前,膜通量呈现下降趋势,最终下降率为26%,100 min 之后通量趋于稳定且维持在较高水平,整个过程中复合纳滤膜对活性艳红X-3B 的截留率保持在97%以上,表明所制备的纳滤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