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吸收,就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表达,把脑子里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就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吸收越充分表达就越贴切、详尽。这是叶圣陶对阅读和写作两者关系的解读。我深以为然。在我看来,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好比人的双手,阅读在左,写作在右,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读了这么久的书,我曾常常有这样的疑惑:阅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赵越胜为缅怀恩师辅成先生而写的《燃灯者》一书中,我找到了最打动我的答案。趙越胜说,阅读是为了“破愚昧,以明思道。点燃自己,用清醒的灵魂在暗夜守候,等清晓莅临,晓雾四散,朝霞绚烂”。在我眼中,读书不一定是要为了思考哲学,也可以是为了哲学的思考。博观而约取,眼界大开,才终于被启蒙,被点亮,“亦欲以吾之鄙见而观宇宙之大,成吾之思索”。
那么,又该如何有效地阅读呢?读苏格拉底,我总结出这样一个方法:在阅读时常常抱以质疑的态度,对文章的内容提出异议,并尝试解答。这借用了苏格拉底“精神接生术”:不同于直接接受所谓的真理,这种方法会让我在提问与质疑中学会独立辩证的思考,从而把作者的观点内化成自己的理解。《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书中,作者就别出心裁地在每一小讲后添加了一道思考题。于是,我常常对着这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痴痴地思索很久,思维得到了发散,这书也就越读越有兴致和趣味。当然,相互比较异同,做批注标注,摘抄美文美句等读书方法也是高效阅读所必不可少的。
有了阅读的积累和思维的拓展,心中积淀了满满当当的思想和情感,这时便是写作最好的时机。拿过纸,握起笔,便是“情郁于中而发乎外”。抓住这稍纵即逝的灵感吧,让最真诚的语句顺着笔杆从心里流淌到微微泛黄的稿纸上。此时的我忘却了周遭的一切,欣欣然陶醉于自己的小世界。
等落笔成文,猛然回过神来,会长舒一口气,感觉痛快酣畅,怡然自得。每当我翻看那本承载着我青春思辨与柔情的随笔本,望见笔下的文字和文字背后的自己生长、破土、恣意而开时,那一份沉甸甸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便在我胸中转化为了一股力量和勇气,冲破了所有的胆怯、无力与迷茫。
写作给我带来的快乐不止于写作的过程。每当老师在全班朗读我的文章时,我窃喜万分:自己的“小作”在这一刻出乎意料地收获了这么多读者,这是一种分享思考与情感的幸福呀。
爱上写作,我深感自己是多么幸运地可以成为一位小小燃灯者,能用自己独一无二的青春之声,饱含着一腔对阅读和写作的热忱,燃起一缕思想的光亮。
阅读在左,坚持积累;写作在右,多动笔墨。当所有的感情被凝练,当所有的思想被升华,我想,这便是墨染芳华。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董家琪: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二(13)班学生,获得江苏省第十九届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高中组一等奖;首届海峡两岸作文大赛中学组省级一等奖。她说,阅读在左,坚持积累;写作在右,多动笔墨。当所有的感情被凝练,当所有的思想被升华,那便是墨染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