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婷婷
在信息化时代,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是“数字土著”最为习惯的解决方式。现在的小学生正是新生的“数字土著”,他们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习惯视觉化、图表化的表达,接受和学习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很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技术素养,关注他们是否掌握了计算机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深刻挖掘某些知识或技能对他们的思维训练是否有帮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应上升到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高度来寻求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发展的新契机。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对于稚嫩的新生“数字土著”,在信息科技课程中需要学生拥有思维能力,在其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这些“鱼”时,更应该拥有解决问题这些“渔”(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促进师生的教与学。思维能力的加入让信息科技这门课的工具性变得兼具思维性,既拓展教师以往的教学模式,又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信息科技学科的培养目标。一方面,教师不再只是教学生各种软件的操作技能,而是结合各种教学资源多渠道培养学生思维。教师关心信息科技方面最新的发展,结合前沿科技精心设计教学;教师将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从思维教育的角度设计活动任务。另一方面,有了思维能力,学生会有意识地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进而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做学习真正的主人。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生活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1],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课堂上的知识与技能向课堂外拓展,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运用生活中的智慧解决问题。
以中图版《小学信息科技》第三单元第2课“建立新文件”内容为例。学习软件的开始一般是很枯燥乏味的,如學习如何打开、保存、关闭文件,在Word中输入文字并设置文字属性等。教师需要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多任务的形式创设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Word软件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实用性与便捷性。
在教学中,教师提问:“你们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节目最吸引观众。由此,教师提出需求——制作一个综艺真人秀的海报来宣传节目。教师给出4个综艺真人秀节目。通过预设,看似学生在制作不同的节目海报,其实用到了相同的技术要点:输入并设置文字的格式。在这个任务过程中,学生结合生活中所见的商店招牌或电视广告来思考设计吸引观众的海报(重难点:文字的修饰),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操作技能并驾齐驱。教师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思考在海报中融入个性化的元素彰显特色,进一步探究其他文字美化的方法等。
2.引入一题多解思想,拓展统筹发散思维
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我们可以将信息科技学科中的一题多解思想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来。让学生明白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探索不同的解决策略,促使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在小学信息科技的教学中,很多地方存在一题多解的教学应用,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方法、技巧等,拓展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如在Word中插入图片,有三种方法可选,利用菜单栏插入图片、直接将图片拖入Word中和利用剪贴板复制粘贴图片。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探究出多种方法。在教学中渗透一题多解的思想,不仅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导思想,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能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教会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看问题,探究不同的解决策略,感悟解决不同问题的规律与联系。
3.建立问题解决模型,训练学生抽象思维
小学生最初是不具备抽象和建模能力的,教师可以将复杂的事物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抽象与建模。
建模思想的引入使得学生面对复杂事物时不再畏难,而是主动分析事物的规律,建立模型,实现对事物的抽象化表达,这是思维与方法的美妙结合。
如在教学如何正确使用曲线,特别是闭合曲线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建模思想,通过微视频向学生介绍线条之家:直线、双弧曲线和单弧曲线。学生从教师给出的视频中抽象出线条之家其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线:直线和曲线。学生对曲线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学习画三种主要类型的曲线(单弧、双弧和闭合曲线)。对于单弧曲线,教师先创设抽象的情境,呈现未完成的表情动画。学生在创作前思考:不同表情的嘴巴抽象为何种曲线。学生基于平时对人表情的观察和使用QQ表情包的经历,很容易建模画出表情图画。对于双弧曲线,教师可以先给出气球图片,让学生自主分析气球的线是否可以抽象为双弧曲线。通过这种建模,学生后续画花瓣、雨滴、树叶等就游刃有余。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挖掘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2],能否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其思维能力,使其更好地在未来信息化社会中立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