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艺术展示空间中的互动式体验空间

2020-04-03 05:06赵莹才唐娅群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3期
关键词:油罐空间设计当代艺术

赵莹才 傅 凯 唐娅群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1 当代艺术的本质和特征

当代艺术更强调提炼当下时代的特点,强调体验性与互动性,主观性增强,并且在艺术形式上得到极大的拓展。从古典艺术到现当代艺术,艺术在历史的进程中经历了漫长而激烈的变革。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从安格尔的《泉》到杜尚的《泉》。经历康定斯基震惊艺术史上的第一幅非写实抽象绘画《无题》、到杜尚通过装置艺术对古典艺术的批判、以及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说“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min”,都强调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未来每个人都有成为艺术家的可能性。这些当时时代中的“先锋艺术家”完全改变了艺术的意义,使艺术去贵族化,而成为一件大众都可以去了解和谈论的事。

图1 杜尚《泉》康定斯基《无题》安迪·沃霍尔《金宝汤罐头》

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与电子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正式进入了被信息包裹的时代。人们被大数据经过精确计算供给的信息供养起来,去有意识地独立的思考与主动接触新的思想变得越来越难。而当代艺术思潮,恰恰超脱于传统的架上艺术,转为强调结合人的主观能动性,融入人的五感感受,通过不同媒介的刺激,给人带来真实的感受,引发观众的思考。当代艺术包含且不限于雕塑、装置、表演、虚拟现实系统、数码图像、声音等“泛媒介”,结合当代美术馆丰富的空间分布,让观众从踏入艺术馆的一刻起就有浸入式的体验。

传统的架上艺术总是贴着“禁止触摸”的标记,认为艺术品是脆弱且需要仰视的,而当代艺术则反其道而行之。当代艺术品总是鼓励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触摸、拉扯甚至破坏,让观众沉浸在空间与艺术的交互中。这也为建筑师在当代美术馆展示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2 展示空间的时代发展需求

当代美术馆的展示空间作为当代艺术的现实载体,需要随着当代艺术的更新而更新自我的发展需求。

随着当代艺术的传播,理念逐渐的自我化、生活化、先锋化,传统美术馆的仪式感与华贵的象征意义逐渐与当代艺术显得格格不入,当代艺术的空间诉求亦无法与之相契合,于是新型的艺术场所设计策略应运而生。比如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通过对机场与航油罐的改造,将原本的地表进行重构,作为当代艺术展示空间来使用,空间尺度大,填补了当代艺术的空间诉求,空间场所有很好的包容性,并能更好地维持开放空间的品质。这正是当代艺术在精神上及物质上对新艺术空间的解读,也促使新形态下的“当代美术馆”应运而生。

当代艺术除了在精神及物质空间上逐渐影响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对当代建筑的设计更是影响深远。并且,随着当代艺术的媒介逐渐多样化,建筑便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一种最理想天然表现形式。

于是,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倾向于多元化路线,如thomas heatherwick、张永和、矶崎新、李虎等建筑师,常常受邀策划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在20 世纪70 年代,威尼斯双年展宣布正式设立了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与艺术双年展隔年举办。thomas heatherwick、张永和、马岩松、李虎等,都曾受邀参与过双年展,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自1980年举办第一届正式的建筑双年展览至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共经历不过短短30余年,却已然成为世界各种同类型建筑展的标杆,传递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建筑师对未来价值观的探讨声音。

3 展示空间的设计手法

当代美术馆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呈现了一个以艺术为主要导向的城市综合体。在艺术生活化、信息透明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中,美术馆不应该仅是展陈艺术的陈列空间,美术馆便不再仅仅具展陈功能,而是一个同时追求城市公共性和空间开放性的场所,成为艺术与人之间的纽带。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作为当代美术馆促进观众互动与体验的展示空间成功案例,设计策略很值得学习。它是一家非营利机构,由当代艺术收藏家乔志兵先生创办,由OPEN事务所设计,主持设计为建筑师李虎、黄文菁。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完成了对地表的重新构建。地表之上是开放的城市公园,地表之下是巨大的内部空间。作为工业建筑遗留的油罐也填充了新的功能。

设计通过一个之字形,将5个原服务于上海龙华机场的独立航油罐进行了链接,成为了城市公园与艺术机构的设计共同体。也为当代艺术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中对于五个油罐进行了不同的改造策略,它们被改造为餐厅、音乐表演空间和三个各具特色的展览空间。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收藏与展览包含知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的作品,为观众提供了分享当代艺术体验的体验平台。

图2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整个场地位于西岸艺术长廊的核心区域,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并推出了相关艺术衍生品的服务项目,打造了集合各式各样的展览空间、摄影工作坊、广场、音乐表演空间、特色书店和文化中心于一体的艺术生态园区。让人们体验当代艺术的各个方面,令当代艺术渗透到更多人的生活里去。

4 研究现状

国外对美术馆的展示空间设计方面,通过积累的大量实际案例为基础进行了研究,相对更为系统和成熟。例如在1924年,凯尔斯为维也纳的新剧院技术国际展览的设计策略中提出成为L-T的设计原则,为展示空间中的展示形式提出一种新的展示语言,实现了展示架间的自由组合,令展品可以不依附于墙体或架体,而能完全独立的存在于展示空间中,让当代艺术真正实现摆脱了“架上艺术”。列兹基,于1928年为德国科隆的国际新闻博览会所设计的苏联馆,将展示空间设计策略解读为视觉传达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包豪斯设计学院,作为培养现代主义的基石,也为展示空间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做出巨大贡献。包豪斯设计学院对于“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展示”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其认为展示的材料以及展示行为本身也应当是展示的内容,而展示的主题应该和展示空间的设计相结合,从展示形式、灯光色彩、质感材料等多方面的运用来表达。

近年来,国内也陆续出版了不少对于当代美术馆中展示空间设计的研究成果,如:丛勐所著的《场所·空间·墙体意大利21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房干编著的《展示学概论》、王璜生所著的《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吴劳所著的《展览艺术设计》等,这些方面的书籍相对系统的阐述了展示空间设计的方法和理念,以翔实的图文资料的形式,去阐明了当代美术馆展示空间的设计手法、如何给观众带来的体验感。例如,丁允明撰写的《现代展览与陈列》中,对展示空间的陈列形式特征、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了系统分析;叶苹所著的《展示的艺术》中,从主体与客体的方面,创新地对展示空间的功能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述,并倡导以”去功能化“的设计策略去设计展示空间;潘耀中所著的《展览研究文集》中,对于展示空间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案例分析,书中收集了涵盖展览空间的设计策划方案。此外,国内展示空间的设计书籍对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及理论都或多或少有不同角度的论述,而这些理论更多的是对架上艺术的探讨,以及论述展示空间中的软装搭配等的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于展览设计的研究趋于多元向的发展,设计视角也在不断改变。

国外的美术馆展示空间设计发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点,经历了从研究“物”到关注“人”的转变。我们可以认为,新的展示空间设计策略已经出现,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美术馆展示空间设计也会产生新的设计需求。事实上,我国展示空间设计确实正处于自我更新的路上。

面对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经济,建筑师在进行展示空间设计也应当意识到“人”才是美术馆展示空间中的主体,美术馆提供的不只是展览,而是以人为本,产生共鸣与共情。在展览中运用多种技术,去营造增加观众在展示空间中的互动体验,展示设计过程应该更加具有人文性,重视关注人、物与环境的互动。体验设计的发展如火如荼,展示空间设计也面临着转变的压力,如何去营造观众的体验感应该是当代美术馆体验设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策略。然而直至当下,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对展馆的互动体验设计进行指导,很多学者只能呼吁大家去重视这个发展方向,以及重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当下已经有研究试图从营造多感官、多媒体互动的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然而对于展示空间中如何营造以人为本的体验的具体理论研究方法尚依然不够成熟。在当下的环境里,对于展示空间的体验设计大多依旧停留在从固有的设计方法中,强硬的套入体验技术和手段,并无法从源头上实现观众对于体验感的追求,实现以人为本。

诸多论文均有提及当代艺术馆展示空间设计,主要都是作为论据来支持文中其他观点,并就此问题去归纳总结展示空间的特征和表现。目前我国关于美术馆展示空间的理论研究资料主要为近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本次研读的文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上已发表的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浙江大学,袁越的硕士论文《当代艺术博物馆展示空间复杂性形式研究》中以展示馆的展示空间为研究对象并展开论述,对动态的展示空间提出了建议;但是他的局限性在于,他仅仅对展示空间这一概念的定义发出了提出,从浅层上对体验式的展示空间进行了一定分析,有待继续发掘和思考。在山东轻工业学院,赵娜的《展示中交互设计艺术形态的应用研究》一文里,对交互设计在展示设计中的功能和意义进行了归纳,以及发展交互设计的必要性,与后期的服务和后续功能开发;但就整篇论文来说,更多是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描述,至于具体如何去实施,在文中并未谈及,虽然文章最后,展示了设计的后期服务于后续功能开发,具有一定的启发效应,但在前文并无谈及。中央美术学院,李鸿儒的《当代美术馆互动式体验空间构成初探》一文里,也将互动性认为是一种新的设计策略,着重表达在展示设计中,互动性存在的必要性,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关于展示空间设计的方向。对于展示互动体验的研究,更多的是探讨处于对待不同的设计,要有不同的设计定位;他的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只对设计理念层面进行了总结概括,并未谈及具体的互动展示设计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发展日益创新、人们也开始对精神世界和独立意识进行主动探寻,国内对于美术馆的展示空间设计策略也在不断更新。从展示空间的设计策略中增加的多媒体交互设备以及互动体验技术的应用,都能看出我国的设计师在为了“以人为本”的展示设计研究和体验进行积极的尝试和努力。但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美术馆对于新技术的使用还仅限于浅层模拟的水平,单单以复杂的技术手段去表达简单的展示内容,不过时是对于互动体验型展示空间的粗浅理解,为技术而技术罢了。

猜你喜欢
油罐空间设计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某分馏厂油罐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