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背景下
——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2020-04-03 05:06朱美军吉秀芹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3期
关键词:扬州市扬州城市群

王 晶 朱美军 吉秀芹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1 引言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并实施。这一方面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也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关要求,那么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及实践应用成为全国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首要目标。

2 绪论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尽管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已广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如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目标任务有否实现?百姓在生态环境改善中的获得感怎样?如何衡量和评估生态文明的程度?这些问题都需要一把尺子加以客观衡量,而这把尺子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为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并将此办法列入改革工作要点及党内法规制定计划。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理清城市群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问题,也可以认清城市群下一步生态文明建设方向。当前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城市群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一些城市由于缺乏合理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其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盲目性或建设意识不够强。

扬州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地,同时,扬州又是长江沿岸城市,因此扬州生态环境的好坏对服务京津冀发展、服务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扬子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拟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符合扬州市实际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为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套可以量化的水平评价依据,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首先进行基础理论研究,首先为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建设评价体系框架,并为其评价体系框架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其次是对其它城市群先进经验的深度借鉴。最后结合扬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状,探索扬州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框架。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理论分析、数据分析与实践总结相结合研究方法以及定量、定性分析研究法[2]。

3 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

3.1 城市(群)生态文明理论

城市生态文明理论中借鉴了当代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指导内容,它主要对我国典型城市(群)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争取通过多维度的指标体系展开分析。在该过程中,基于各个省份、城市部委、科研院所以及研究学者群体与个体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度分析,构建出了符合扬州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在本论文看来,城市(群)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但代表了城市(群)固有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与相关理论内容,它还落实了习近平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整治要求,科学构建了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这对有效把握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时发现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非常有利,也能解决其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逻辑起点。

3.2 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

据扬州市2018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扬州市新增城市绿地158.5 万平方米,新增植树665 万株。林木覆盖率23.1%,自然湿地保护率51%,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市区空气优良率66.6%,同比上升4.1 个百分点;PM2.5 平均浓度49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全市32 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93.8%,其中,优于Ⅲ类水比例71.9%,无劣Ⅴ类断面,阶段性达到2020年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紧紧围绕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建设的“八大工程”,全年完成24个重点项目,投资27.24亿。“一带一廊”沿岸、高等级公路等重点交通干线沿线绿化率达100%。宝应、邗江、仪征、高邮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全市创成示范乡镇18个、示范村14个。

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包括了开展清洁柴油车、清洁油品等多项攻坚行动,目标将城市的PM2.5年平均浓度降低2%左右,始终走在扬子江城市群乃至全省前列。与此同时,扬州市还实施了“一园两廊三片四沿多点”重点生态工程,新增城市造林4.2万亩,保证全市林木覆盖23.3%以上。以此完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功能品质,精心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为扬州打造城市名片,助推扬州绿色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让扬州距离“世界绿色城市”更进一步。

4 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4.1 国内相关研究

目前,相关文献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很多,比如宓泽锋等人在“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潜力研究——基于5大城市群的比较”中运用熵权TOPSIS法、协调度模型等对5大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同时总结归纳各城市群面临的问题。王晓华等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中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空间差异明显,建议通过区域协作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来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颜顺琪、徐紫萱在“江苏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围绕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四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数据加权法综合评价江苏省近几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钱家炜,李建龙在“宜兴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一文中提出了六系统36项的宜兴市未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指标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方法指南。

迄今为止,除了环保部先后出台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指标(试行)》,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提出了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外,国家尚未出台科学规范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4.2 扬州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在研究知网多篇文献的基础上,借鉴现有指标体系的经验,结合扬州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远景规划,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对城市群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的考虑,甄选出适合扬州多维度的评价体系,由总指标1个——一级指标考察领域4个(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二级指标16 个三个层次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扬州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4.3 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

4.3.1 指标评价步骤

评价体系中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4~2018 年历年《扬州市统计年鉴》、《扬州市环境状况公报》等。部分数据采用专家咨询或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因为16个二级指标中单位不同、类别不同,不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量单位会对最终的评价结果有所影响。公式如下:

其次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由二级指标的权重相加得到各一级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综合评价指数。[3]公式如下:

4.3.2 评价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各项指数总体上曾稳步增长的趋势,生态经济较其它三个指标增长较慢,生态空间增长明显,这与扬州近几年创建公园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是分不开的。

表2 扬州市2014~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数

5 建议与意见

为推进扬州市构建自身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在未来还应该提出更多建议意见,逐渐完善体系内容与指标,下文简单提3 点体系未来的建设建议与意见。

首先,要发展低碳、循环生态经济,建设美丽扬州。第一要坚持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污染排放发展经济;第二政府要促进工农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加速产业转型,建立完善的绿色低碳型经济发展模式,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煤炭消耗并同时降低工农业企业生产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排放,有效降低化石能源的一次性消耗,并积极思考如何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方法,争取为扬州建立高品质的农业结构,全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其次,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一方面要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加大监控密度,另一方面全面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并加强对城市中机动车污染的有效治理。在该过程中还要全面开展农田整治工作,并有效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相应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并做到高效率转化农业废物,提高其利用率。

最后,要加大城市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实施力度。要通过当前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等多条渠道宣传教育,提高扬州市人民群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相关知识,深度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日常生活方面鼓励扬州市人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项目建设实施、评价过程中持续增加、优化人民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参与程度[4]。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扬州市作为扬子江城市群中的重要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需经历不断完善的过程。笔者以此体系研究助推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政策的落地。该指标体系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自然、社会、人和谐程度进行调整,更好地评价生态文明水平并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扬子江城市群快速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扬州市扬州城市群
扬州市直击一线精准执法 媒体直播显成效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扬州的秋日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