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炳华诊治尾椎源性下腰痛医案二则

2020-04-03 03:59姚本顺应晓明范炳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尾骨腰段腰背痛

姚本顺 应晓明 范炳华

范炳华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推拿教学、临床、科研50 载。坚持中医为本,西医为用,擅长将中医理论与解剖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相结合,诊断主张“求本溯源”,治疗遵循“治因为先,有错必纠”的理念[1]。以症因相关的辨证思想,深入挖掘出病因之源,对下腰痛的诊治,归纳为腰椎、骶髂关节、尾椎不同源性[2-3]。并予以精准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本文简介尾椎源性下腰痛医案病例二则。

1 医案简介

1.1 产后下腰痛 患者,姚某某,女性,34 岁,2019年2 月19 日初诊,主诉:产后反复腰骶及臀部疼痛6个月,于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症状、腰三横突综合征等,治疗后症状有短暂改善,很快又复发,患者痛苦不堪。近1 周来,症状加重,坐立不安,经常以单侧臀部坐,双侧替换,最多30min,腰骶、臀部酸痛不适,给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遂来就诊。查体:患者腰背肌略紧张,腰部活动前屈受限,胸腰段脊柱T11~L2 棘旁压痛(++),腰骶、骶髂关节广泛压痛(++),尾骨端压痛(++),跟臀试验(-),双侧直腿抬高(-),双“4”字试验(-),双足足大趾背伸和跖屈肌力正常。辅助检查:尾椎正侧位示:尾椎脱位(见图1)。诊断为陈旧性尾椎脱位。予以俯伏位肛指复位法治疗1 次,操作:(1)术前准备:术前排空大小便,女性避开生理期;(2)体位:患者立于治疗床床头,上半身向前俯伏床上,躯干及双上肢前伸贴于床面,胸腹下垫枕,暴露肛门;(3)术者操作手带指诊套,涂少量石蜡油于食指,立于患者左侧,用左手拇指指腹轻压骶尾疼痛处,右手食指缓缓伸入肛门内,触按肛内尾椎两侧异常突出处,或有压痛点等敏感处,然后食指指腹顶住敏感点,逐渐加大向后的推顶力,常可感到“咔嗒”的弹响感或指下滑动感,即施术完毕。术后患者疼痛减轻或腰骶部自觉轻松,束缚感消失。医嘱:平躺1h,休息1 周,坐位臀部垫枕,2周内不做高抬腿、弯腰等动作。术后患者腰骶及臀部疼痛明显减轻,并有腰骶坠胀、束缚感消失。2019 年2 月26 日二诊:自诉上周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能坐1h,无明显酸痛,但3 天前,因急事骑电瓶车约30min,腰骶部疼痛复发,但症状没有初诊时程度重,查体:腰背肌紧张度可,尾骨端压痛(++),腰骶、骶髂关节处压痛(±),再予以手法复位1 次,自觉症状减轻,并嘱遵术后要求,2 周内不可再骑行。2019 年3月5 日三诊:自诉腰骶、臀部症状基本消失,腰背部有酸胀不适,予以常规推拿治疗后,治疗结束,未再就诊。

图1 第2 尾骨脱位

按:范老师认为,下腰痛发病原因较多,并且对软组织病症很难找到客观依据,除非急性损伤引起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一般的慢性疼痛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发现病理改变的客观证据。在影像学方面可见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范老师根据患者症状,发现该患者下腰痛出现在产后,坐后痛甚,无放射痛,其疼痛在下腰骶部、臀部,症状上分析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结合体格检查,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4”字试验阴性,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损伤不吻合。考虑坐后痛甚、及尾骨端压痛明显,摄骶尾椎X 线片显示:尾骨脱位。综合症状、体征、辅检,范老师将其诊断为尾椎源性产后下腰痛。此案例说明对下腰痛患者,尤其产后妇女,疼痛范围较大,界限模糊,有腰骶坠胀感,坐后痛甚,大便、弯腰加重,站立、侧卧疼痛减轻。临床体格检查,尾骨端压痛点明显,或伴有臀部放射痛;或伴骶尾、臀部广泛轻压痛,首先考虑尾椎源性病变,可诊断尾椎源下腰痛,运用俯伏位肛指复位法,调整尾骨顺列,缓解局部肌张力,减轻神经刺激,同时调整尾椎生理曲度,使生理曲度达到足够的功能所需。

1.2 外伤后腰背痛 患者,赵某某,男性,60 岁,2019 年6 月11 日初诊,主诉:左腰背痛3 年余。自诉3 年前,端提物品时不慎滑倒跌坐于地,出现腰背痛,经休息后症状缓解,未引起其重视。此后,每逢劳累后腰背痛发作,以左侧明显,弯腰加重,背伸能有减轻,不耐久坐、久立,症状反复,时轻时重,一直存在。至本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腰椎退行性改变、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等,效果不佳,经人介绍来就诊。既往有跌坐受伤史。查体:患者腰背肌紧张,腰椎侧弯,左胸腰T12~L1 棘旁左旁可触及活动包块,胸腰段脊柱T11~L2 棘旁压痛(++),左4 字试验(+),尾骨端压痛(++),跟臀试验(-),双侧直腿抬高(-),双足足大趾背伸和跖屈肌力正常。辅助检查:尾椎正侧位示:尾椎脱位(见图2)。诊断为陈旧性尾椎脱位。胸腰椎正侧位、骶尾椎正侧位片示:(1)胸椎、腰椎退行性改变;(2)T12、L1 椎体楔形改变;(3)S5 形态欠规则,位置前移。诊断为(1)T12、L1 椎体陈旧性压缩性骨折;(2)骶尾椎陈旧性脱位。治疗分两步:第一步,行俯伏位肛指复位法;第二步,行胸腰段、骶尾平卧垫枕辅助治疗。治疗1 次,患者自觉症状已明显改善,后患者因急事赶回老家,医嘱患者在家坚持垫枕治疗。

图2 骶5 形态不规则

按:该案例左腰背疼痛3 年余,来此治疗前诊断为腰椎退行性改变、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均疗效不显著。范老师认为,该患者有跌扑外伤史,由于当时未就诊,没有客观依据判断当时的受伤状况,但是可以结合当时受伤的姿势对其当前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考察,寻找依据。症状以劳累后腰背痛发作,以左侧明显,弯腰加重,背伸能有减轻,不耐久坐,久立,症状上分析不符合此前诊断;体格检查:腰椎侧弯,左胸腰T12~L1 棘旁左旁可触及活动包块,胸腰段脊柱T11~L2 棘旁压痛(++),左4 字试验(+),尾骨端压痛(++),诸阳性体征,考虑跌坐损伤尾骶骨,并累及胸腰椎,结合胸腰椎、骶尾椎X 线片结果,范老师将其诊断为尾椎源性外伤后下腰痛。范老师提出,对于男性下腰痛患者,在病史上一定要询问是否有跌坐外伤史,因为组成尾椎各尾骨之间由纤维组织联结,由韧带和软骨与骶骨相连,是脊柱最末端,容易受到撞击(尾骶部着地摔伤)导致尾椎向前、向侧方错位。结合外伤史去分析症状和体征,疼痛以受伤部位或累及部位为主,有腰骶坠胀感,坐后痛甚或不耐久坐,大便、弯腰加重或伴有便秘,体格检查,尾骨端压痛点明显,或伴有胸腰段疼痛,必须考虑尾椎源性病变,可诊断尾椎源外伤后下腰痛,运用俯伏位肛指复位法,调整尾骨顺列;结合胸腰段、骶尾椎垫枕,纠正过大腰椎生理弯曲。

2 结语

以中医经络学说,尾骨为督脉起点,尾骨损伤,督脉源头受损,易引起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而杂病丛生。局部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久则引起气血循行部位气血不足、经络不通,会出现腰背痛、臀腿疼痛,腰骶坠胀,腹胀、便秘以及月经不调等症。解剖学上,尾椎由3~5 块尾骨结合而成,位于脊柱最下端,常因跌坐摔伤、妇女分娩、累积性久坐等受伤,累及尾椎节段,脱位以第1、2 尾椎多见,影响到尾椎周围的盆底肌群,肛门括约肌、肛提肌、尾骨肌等,易产生局部疼痛、腰背痛或便秘、月经不调等尾椎相关性疾病[4-5]。范老师认为,病理上,尾骨脱位,腰骶椎应力改变,传递至胸腰段,胸腰段椎体楔形改变,生理曲度的改变,也是治疗要考虑的。治疗去因为先,有错必纠,先调整骶尾骨的排列,症除十之七八,后处理胸腰段余症,重新建立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疗效彰显。

猜你喜欢
尾骨腰段腰背痛
摔了一跤 小心尾骨骨折
查不出原因的腰背痛,都是腰肌劳损吗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我国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生风险的影响研究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常搓尾骨防治老年人便秘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常搓尾骨防治老年人便秘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