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与“自满”

2020-04-02 17:16王士强
野草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代性状态事物

王士强

马叙是一位纯粹的诗人。在诗歌写作者们忙于“赶场”“出镜”的时代,马叙是自外于这一潮流的,他不混“圈子”、不跑“场子”,几乎是单枪匹马、踽踽独行地进行着他的创作,颇有独行侠的风范。他的“名气”并没有特别大,也没有那么“著名”,不过,他同时也获得了更大、更独立的个人空间,他的写作是纯粹的、自由的、超功利的。而这些,无疑是更切近诗歌创作之本义的,也是纯正的创作所应该坚持的。由此,他的写作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具有非同一般的格局与境界。

马叙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主要的不是对抗性的,他更多的是疏离、松弛、自然、无可无不可。如他在诗歌《我就是在湖边随便走走》中所写:“冬来了,我独自走在鄱阳湖边。/我就是随便在湖边走走/——一如我对生活的平淡态度。//在湖面开阔处,我看到了一只/与我近似状态的水鸟。/我感觉它是在向我问安。”这里面似乎有一些消极、颓废的情绪,但读到最后,会发现他其实并不是消极、颓废,而是超脱、达观、自然:“当然,只有我明白/它之所以如此平静,因为它清楚地知道/——令人惊异的事物就藏在明天湖边的某一处。”这种“平静”是有内容的,它的根基是爱和期待而非其他,“令人惊异的事物”是重要的,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虽然并未在场却是一种结构性的存在,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更为高远、更值得追求的一种存在,它是马叙诗歌冷淡、枯瘦的外表之下的热力之源,他的诗在冷的外表之下其实是热的,是有爱的,只不过表达的方式更为曲折、隐晦而已。马叙的诗往往透过现象看本质,他长于做“减法”,《在马致遠故里》中便将这种“减法”做到了极致,写在马致远故里所见:“删去一个元朝/删去一个沧州/删去一个东光/删去一个于桥/删去一个马祠堂村//剩下一座/上锁的马氏祠堂/这一刻,祠堂也在被删去”,而在所有这些都删去之后,“剩下一个/马致远//唉,孤孤单单的马致远”。这样的不停“删去”的过程相当于去芜存菁、去伪存真,从另外的角度看其实也是在做加法,凸显出了马致远的价值和重要性。实际上,诗中所罗列的一个个被“删去”的都是历史中的过眼烟云,一切都转瞬即逝风流云散了,留下的是真正有价值、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所以,诗中最后所喟叹的“孤孤单单的马致远”实际上又并不“孤单”,因为他穿越了历史的迷雾和时空,而与无限的读者、与“无限的少数人”进行对话、交流,活在人们的心里,获得了真正长久的生命。这样的诗在马叙的作品中颇具典型性,他往往以这样冷色调的叙述传达他的热爱、坚持与立场。

马叙有着自己的态度立场,有着内在的锋芒,他对世界有着厌弃与反对,他的内心也充满着矛盾、沮丧、孤独、挫败,包含着明显的现代性体验,他并不是一个逃避式、后退式的复古主义者、古典主义者,而是立足当代、面对当代问题的写作者。《无事,就反对春天》中,他写了诸多种的“反对”:“反对春天,明确点,不含糊/首先反对自己/吃饱喝足地反对/旗帜鲜明地反对/漠然,无感,不走动,不欢喜”,诗中继续写,“接着是板凳反对椅子/空气反对房屋/或再从描摹一块石头开始/——它巨大、坚硬,顽固、无知/它轻易反对高山流水//还有一帮狂野的孩子/齐刷刷地反对大人/世界才看到他们/就已经被彻底反对”,有不同事物之间的互相反对,有后辈对长辈的反对等,诗的最后:

在这些日子

无事,就反对春天吧

直至反对整个世界

直至春天反对春天

直至世界反对世界

这里面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写出了事物内部的自我“反对”,“春天反对春天”“世界反对世界”,自然,“我”也是反对“我”的。这样的反对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否定性向度,而更多的是道出了事物的常态和本质,这首诗以形象的方式呈示了一种极具普遍性和概括性的状态,也揭示了诗人马叙与世界关系的一种基本状态。这样的状态既是向外的,也是向内的、指向自身的,他的诗中有着对于自我内心的直视,比如他说“如果在雨天/我就是一桶湿垃圾/被沮丧、欲望、善恶/搅和在一起//无序,混乱,分也分不开”(《你带来了剩余的一切》),是对个体内心之幽深、混沌、窘困状态的袒呈。在另外一首诗中,他站在数百万人口城市的街头,却如入荒野,如入无人之境,此时,“只有一个人/——一个/自私、浪荡、无知、孤独的我”(《独自走在保定大街上》),这同样是对自我的反对,写出了个体内部、不为人知甚至颇为不堪的另一面。这是对自我的反思与逼视,呈现的是更为复杂、暧昧、具有异质性却又包容含混的现代主体,他是反乌托邦、反理想主义的,却又是真正立足于现实、具有现代性,同时也深具理想性的。正是由于这种反乌托邦而又具有理想主义特征的书写,使得他的作品能够直面现实的污浊与破败,直面人生的庸常与不堪,却又不失“光”的照拂和慰藉。马叙的用词可谓大胆、荤素不忌,比如“朝霞如狗屎,就要烂在天边、山上”(《致朝霞》),“这么好的天气。路上的那个/走肉/赶着另外的一个走肉”(《好天气》),“观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某一天,连性生活都没有了时/去观一次花”“多日后的一天,醒来/晨勃/隐约闻到桂花的香味自窗口悄然而至”(《有一天去观桂花》),“他坐着,大腹便便,饱餐一顿/——吃粗话,吃性欲,吃艺术,吃虚伪,吃欢笑,吃饥饿。//他用这些照亮肝、心、胰腺、肺、大肠、阳具。/他有时拉出语言,涂在大地上。”其中的一些用词和表述几乎让人瞠目结舌。不过,如果对某些“敏感词语”脱敏,以平常心视之,而不以某种狭窄的诗意标准来看待的话,又会发现其中除了表达的别致之外,确有深意存焉,如此的书写扩展和丰富着诗意的边界和内涵。这里面包含了马叙的独特的诗学,同时与老庄的“道在屎溺”有着共通之处,更是深具现代性特征的。

最能正面体现马叙价值立场和美学观念的是《纪念》,这首诗是写给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其中写了索尔仁尼琴所处的时代,也写了作者自己的时代和作者自己。其时,索尔仁尼琴去世已经有一段时间,“这个时候,索尔仁尼琴/我来想起你,如一份世俗早点怀念庞大的暗夜。//我尽量不想身边的人,/他们曾经在我的文字里出现过消失过。/现在,他们在再次消失。/这样,我可以离你更近一些。”这是“我”向一个伟大灵魂的致敬和靠近,也是两个灵魂之间的一次深度交流。索尔仁尼琴身上独立不倚、刚正不阿的品格,以及因受难与不屈而具有的道义力量等,都是作者所心仪和仰视的,故而,他说:

猜你喜欢
现代性状态事物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智珠二则
重构现代性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春天来啦(2则)
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