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

2020-04-02 06:30张倩岳梦琪朱晨彬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居家子女养老

◎张倩 岳梦琪 朱晨彬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通过知网等有关渠道查找相关论文以及数据资料,通过线上线下发放调查问卷来收集有用可靠的数据。

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南昌德益财苑社区等多个社区对当地老人进行随机抽样,与此同时,采用了线上发布问卷的方法,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

统计学方法:用Excel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利用spss 软件对个人因素中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各个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

二、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发放问卷共400 份,回收

393 份,回收率为98.25%。1.个人基本情况。

在收集到的393 份问卷中,老年人男性共185 人,占比47.1%,女性共208 人,占比52.7%;被调查者的年龄范围以55-64岁人居多,共211 人,占比53.7%,65-74 岁人占比23.9%,75-84 岁人占比15.5%,85岁及以上占比6.9%;被调查者的学历普遍偏低,小学及以下的人为227 人,占比57.8%,初中学历者共88 人,占比22.4%,高中学历者为34 人,占比8.7%,高中以上人数为44 人,占比11.2%。婚姻状况中,已婚人数有264 人,占比67.2%,离异人数有97 人,占比24。7%,丧偶人数为32 人,占比8.1%。子女数量中,子女数量为一人的占比为9.4%,子女数量为两人的占比14.5%,子女数量为三人的占比33.3%,子女数量为四人及以上的占比17.2%。在家庭经济状况中,被调查者的月收入来源1000 及以下的占比39.9%,收入来源在1001-3000 的占比55.8%,收入来源超过3000 的占比4.3%。

2.养老意愿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在身体状况自我评价中,有14.6%的老年人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较差,43.2%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42.2%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较好;在患大病的次数上,有10.2%的老年人没有患过大病,34.8%的老年人患过一次大病,32.3%的老年人患过两次大病,22.7%的老年人患过三次及以上的大病。在幸福感上,有18.3%的被调查者认为幸福感较低,36%的老年人认为幸福感一般,54.7%的人认为幸福感较高。在和家人的聊天次数中,9.3%的人很少和家人聊天,36%的人偶尔和家人聊天,54.7%的人经常和家人聊天。在和邻里的关系中,6.8%的老年人表示和邻居的关系不好,29.8%的老年人表示和邻居的关系一般,63.4%的老年人表示和邻居的关系很好。在养老方式上,有48.8%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32.6%的人希望自我养老,表示不想给子女带来麻烦,18.6%的人选择机构养老。

三、分析框架

本研究以美国学者Andersen(1968)提出的行为模型为基础,探索构建分析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将行为影响因素分为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性因素三类。本文再此基础上结合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目的,对模型进行合理变换,构建了下图所示的模型框架:

四、因素分析

将数据导入SPSS 软件中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为因变量,以倾向性因素,使能性因素,需求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显著性水平以(P<0.05)为界限,其中性别、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患大病次数,幸福度,和家人聊天次数,以及生活日常照料因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大于0.05,因此可以判断这些变量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即不属于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的因素,不具有统计意义。按照传统观点,子女的数量越多,老年人就会更偏向于选择家庭养老,但是子女的数量对于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没有显著性影响,这与孔祥智、涂圣伟(2007)研究结论一致,即子女的数量对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影响。代际支持的责任伦理(参见杨善华、贺常梅,2004)表明,如果条件允许,老年人会尽量生活独立,而不是依赖子女。

在对因变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中,年龄对养老意愿的选择具有负影响,即年龄越大的老人,将会有更大的可能性选择机构养老,这一结果也符合我们的预期结果,年龄越大的老人,他们的身体机能和劳动力有明显的下降,已然无法在为子女做点什么,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来度过自己的养老生活。

学历对养老意愿的选择具有正向影响,即学历越高的老年人,越愿意选择居家养老,这一统计结果与姚兆余和土诗露(2012)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可能的解释是:学历越高的老年人,他们的知识文化程度也就越高,在教育培养子女的过程中,就越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教育水平的子女,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就越好,同时子女的素质水平高,对父母的照顾也会增加,更小的可能性让父母进入养老院,老年人享受家庭"天伦之乐"的可能性越大,选择家庭养老的可能性更大。

养老保险对于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具有正向影响。拥有养老保险的老年人要比没有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更偏向于选择居家养老,这与我们的传统观念出现了偏差,可能的解释是:养老保险作为老年人在缺失了劳动能力后的一种稳定的收入来源,能保证老年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自我养老也大致能实现,完全不必要选择机构养老,所以拥有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更偏向于选择居家养老。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市老年人的城市社区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目前,居家养老方式仍为主流养老方式,但养老方式多元化的出现,使得自我养老代替居家养老成为主流养老方式的可能性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在当前的大环境背景下,我国倡导"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理念。同样,在被调查者中,有48.8%的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32.6%的人希望自我养老,18.6%的人选择机构养老。经过多因素检验,性别、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患大病次数,幸福度,和家人聊天次数,以及生活日常照料等变量对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并没有影响,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现在的老年人更喜欢独立的生活,而不是与子女一起,去依赖子女。

2.传统的亲子观念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倾向于独自生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产生了"不想给子女带来麻烦"的心态,这也就使得老年人乐于选择自我养老,选择更具有主动性、更加轻松惬意的晚年生活。传统的"养儿防老"的亲子观念则有所改变,逐渐淡化。正如龙书芹、风笑天所提出的,"分而不离"将是比较理想的养老模式(参见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江苏四城市老年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

3.居家养老的养老方式需要有强力的资源支撑。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未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的老年人都是由于不想给子女带来麻烦的心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代中青年人所面对的生活压力大大增加,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无疑是一个重担。在居家养老问题中,相较于资金问题,更为突出的则是时间与精力不足的问题。而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则更多的是拥有养老保险和高学历的老年人。因为事实证明拥有高学历的父母更易培养出同等甚至更高学历的子女,具有更高的素质,更好的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受照顾的可能性就更高,也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父母。同样,拥有养老保险的老年人也将极大程度的减轻子女负担,这也就使得老年人认为麻烦子女的"负罪感"减轻,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子女也更愿意赡养父母。

六、意见与建议

1.完善机构养老,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加快,且老年人也逐步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和病残化的趋势。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养老机构几乎闲置,入床率低下,资源的利用率低,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而机构养老的现状仍是供不应求。这是由于人们想减轻家庭负担,将老年人送去机构养老,但碍于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成本高、服务设备老旧和老年人活动空间小等因素而无法安心将老年人安置在机构养老。这就要求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养老机构负责人不断完善养老机构,提高养老资源的利用率,为大众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真实可靠、服务完善,同时让绝大部分人能够负担得起机构养老成本的优质机构。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健全国家福利和优惠政策。机构养老是一项具有可持续性质的任务,它的发展将造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老年人及中青年人。同时,机构养老的发展也应当与社会及国家现状相适应,并将其与国家福利和优惠政策相联系。不断更新和建立健全国家的福利和优惠政策。在极大程度的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解决养老问题的基础上,也要防止过度的国家福利和优惠政策将会给国家及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居家子女养老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