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世明
“寡好”者,沒有特别嗜好也。说“寡好”,笔者首推北宋吕蒙正。身居宋太宗朝宰相位,吕蒙正自然可谓“众矢之的”。一朝士(官吏)想转手吕蒙正的弟弟,送上自家祖传“古鉴(镜)”。吕弟“精于此道”,假装不经意间和哥哥提起此事。吕蒙正听罢“这宝镜能一直照出去二百里,绝对是件稀罕物”一语,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欧阳修《归田录·卷下》)
这面宝镜究竟能照出多少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吕氏“寡好”的态度,对此“宽厚贤相”,欧阳修赞曰:“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为物欲所累的人,古代贤者也不易作到。)
吕氏的“寡好”,态度鲜明地表明了他的“生活经济学”:“没用的,不要!”与此恰成映照的是,任上嗜鱼味、下岗后仍贪吃无厌者,致中风呢!不信?唐朝段成式著《酉阳杂俎》载:和州刘录事,大历年被免职后,情志不疏,饮食无节,“每日膏粱厚味,犹嗜鱼味”,每每索吃鲙鱼,称素喜吃且从未吃饱过。有人特意捕了百余斤鱼,众观刘录事吃鱼。刘吃了一盘又一盘,鱼属阴性,偏食自生痰湿,吃鱼中途被痰一时雍阻,痰闭心窍,直至神志不清,谵言妄语,形态怪异……已然中风矣。
严复在《道学外传》中有谓:“且穷奢极欲,衰将及之。”刘录事“犹嗜鱼味”,每每索吃,竟至百余斤!焉能有“好果子”吃?
喜鱼者,众矣!虽与刘录事同有此好,但贤能佳话,千古传颂——春秋时在鲁国为相的公仪休拒鱼,传“寡好”之典;汉代羊续于南阳一上任即将府丞之礼、当地名产鲤鱼悬置檐下,遂生“悬鱼太守”美名。令人们感佩的不仅是这些传颂至今的“名段”,更有透过一条鱼,清晰表明的其“社会经济学”。
且听公仪休与其娘子之议:
娘子不屑:你爱吃,人家爱送,人情社会嘛,一条鱼多大点事呀!
公仪休侃侃而道:人情忒负重呢!我虽然嗜鱼,但如果从这条“礼鱼”开始,送鱼不拒,总有一天要丢相位,那么便再也吃不到鱼了。今天我坚拒此鱼,那么就能长久地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
娘子坚持认为,这是忒细小的事,小节都够不上,是细节。公仪休正色道:确是细节,然细节里出神仙,也出魔鬼!细节决定成败呢。
公仪休此论,令笔者思及老子《道德经》 第二十二章所言:曲则全,枉则直……少则得,多则惑。(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不禁暗赞:真是伟大的辩证法!
又一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见《老子》第六十四章)可叹的是,这一警世名言相传已两千多年,也常见书道人写成条幅赠友,许多官家客厅都有此悬挂。但,有几何咀嚼其内涵以自警呢?
“寡好”与“犹嗜鱼味”之向背,实在可引为古今官场之镜。
明太祖朱元璋曾给他的手下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
看看,这“布衣皇帝”同“拒鱼之相”“悬鱼太守”,“社会经济学”都学得了真谛,“算盘”便打得十二分精彩!
其实,现时中无论官与吏,甚至我们每个人头脑中也该有这样一笔“生活(也是工作的)清晰账”,面对“一口井”,心静如止水,做到唐初骆宾王所诫:“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见《上吏部裴侍郎书》,意为不急切地追求功名,也不因地位的卑贱而忧虑不安)绝非分之想,坚守“寡好”,靠自己勤奋工作去获取不竭的“水量”,方为“人间正道”。
确乎,刘录事一类“犹嗜鱼味”,其贪欲至极已甚过盐水,愈喝焉能不愈渴?而嗜好尤其是高官的嗜好就怕“万一”——人们常说“万一”,万一是万一开头难,也是万事开头易,只要一开头,后面百千万“事”都会一发而不可收。这“开头”为要,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贪小而为之;这细节关键,细节里出清廉,细节里也出贪墨。
从始至终坚守“寡好”,管住小节,抵御诱惑,严设防线守好自己这口“井”,这对于今日矢志做“公仆”的公职人也是很好的借鉴吧!
童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