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传媒类实验室开放策略研究

2020-04-01 19:49曾文雄
传媒论坛 2020年5期

曾文雄

摘 要:媒介的快速变革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新形势下对传媒艺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他们的创造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1]传媒艺术人才的养成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训练,作为培养传媒艺术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理工科高校传媒类实验应该扬长补短,不断探索实验室开放策略,以满足传媒专业学生的课外学习需求。

关键词:传媒类实验室;传媒艺术人才;实验室开放;课外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5-0-02

一、引言

传媒艺术人才培养要兼顾创造性与应用性。传媒类实验室是高校训练传媒专业大学生职业技能、实践创新的主要场所,是高校培养传媒艺术人才的主阵地。开设有传媒类专业的理工科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加强传媒类实验室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和改进传媒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新媒体时代需求的传媒艺术人才。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依托学校信息学科的特色优势,强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积极探索信息文科教学新模式。学院实验中心建有数字媒体、动画设计、平面设计、摄影摄像、互动艺术、数字音频、定格动画等多个实验室。学院以实验室为平台,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实验室开放策略,最大化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便利条件,着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传媒类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

专业技能训练实践在传媒类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和训练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但是,仅仅依靠课内实验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传媒类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多且繁杂,需要不断反复的练习。且传媒类专业所需要使用的软硬件设备要求较高,部分设备体积较大且非常昂贵,学生根本无力承担。因此,传媒类实验室不仅要满足基础的实验教学需求,更应该积极寻求开放管理,不断地加大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以满足学生的课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培养职业素养。

三、理工科高校传媒类实验室开放存管理在的问题

理工科高校传媒类实验室建设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而且有些理工科高校在传媒类实验室管理上仍采用理工科实验室管理模式,管理思路僵化。这些不但限制了传媒类实验室的发展,也为传媒类实验的开放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開放形式不够灵活

传统的理工科高校实验室开放依托于学科竞赛和课题项目等。开放流程一般为“预约→批复→使用→登记台账”的模式。即指导老师提出机房使用申请,实验室管理员进行批复,之后学生进入实验室实践,最后登记台账。在这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无法自主决定学习时空。管理员老师的下班时间也与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这种形式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学生的课外学习需求。

(二)开放实验内容不够全面

基于竞赛与课题的传媒类实验室开放能够有的放矢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性,指导老师也能够进行集中指导。这种开放形式拥有较高的教学效率,但是在开放内容上并不够全面,学生的实践内容局限于课题要求。而且有些指导老师仅仅把课题项目作为对课内实验的补充,导致学生的实践学习拓展性不够,影响其专业技能的全面掌握。

(三)设备供需矛盾突出,开放信息不对称

相对于专业的传媒类高校,理工科高校传媒类实验室或多或少都存在设备不足的问题。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每学期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时间相对集中在后半学期,这期间学生在借用实验室仪器设备时,常常出现需要预约排队或者多人共同一套设备的情况。而在其他时间,实验室设备除了满足日常实验教学需求外,往往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资源浪费。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学生无法实时获取实验室仪器设备动态信息,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设备供需矛盾。

四、理工科高校传媒类实验室的开放策略

实验室开放工作涉及了学生、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教师以及管理员等多方面元素。实验室开放一方面要方便于管理员的管理工作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传媒类专业学生大部分源于艺术类考生,传媒专业知识学习也有其特殊的实践性要求,要做好传媒类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工作,需求从诸多方面入手。

(一)建立实验室开放安全机制

安全问题是实验室管理的首要问题。传媒类实验室基本不涉及各类易燃易爆物品、有害气体和生化试剂。按安全风险分级,传媒类实验室属于“一般危险”类,实验操作时对实验人员人身安全威胁较小,实验室的主要安全问题来源于用电安全以及设备保护。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传媒类实验室开放需要额外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动态设立实验室开放安全信息员。在实验室完善的准入制度以及全面的安全培训的基础上,实验室开放期间,指派一名实验参与学生作为安全信息员。该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要检查实验室消防安全状况以及仪器设备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实验室管理老师。实验结束后,该学生再次检查实验室,确保无误后做好台账登记,关好门禁之后,该学生本次安全信息员身份解除。通过动态设置安全信息员,确保每次实验室开放期间安全状况信息明朗,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同时也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减轻工作压力,缓解因师资投入不足带来的矛盾。

(2) 制作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可视化操作流程。传媒类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主要有摄像机、3D扫描仪、数位屏、控制台、摄影棚、绿棚等等,这些设备具有功能多、操作难度大、精密程度高、价值大等特点,对其造成的任何损坏都是不可逆的。因此,实验室管理员应针对这些设备制定详细的可视化操作流程。不同于传统的印刷文字说明,可视化操作流程应以图文结合或者视频介绍的方式进行全方面的操作介绍,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制作虚拟仿真交互式的操作教学。这样,确保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这些设备。这不仅仅能够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后期的运维经费,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效率。

(二)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验室开放改变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室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變后,传统的纯粹人工式实验室管理已经无法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因此应当采用网络信息技术管理与人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舍弃传统的“预约→批复→使用→登记台账”的开放管理模式。传媒类学院应结合自身条件开发或者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结合电子门禁系统,以校园卡为纽带,实现实验室开放线上预约和门禁权限设定。传媒类实验安全风险等级较低,无需详细记录各种实验用品信息,系统只需实时刷新实验室设备使用状态,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校园卡账号登录系统,在网上进行实验预约、实验安排和查询。经过实验室管理员授权的学生,只需在门禁刷卡器上刷各自校园卡,就可以进入开放状态下的实验室做实验[2],或者,管理员在授权时指定安全信息员,只有被指定为安全信息员身份的学生才能获取该实验室的门禁权限,该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实时上传机房状态,实验结束后,该学生在系统上登记实验完成信息,随后解除该学生安全信息员身份,释放该学生门禁权限。通过该系统,学生可以自主化的安排实验时间,管理员老师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勘察实验室实时状态,这样不但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最大化的便利,也解决了管理员老师下班时间较早与学生晚间学习需求形成的矛盾。

(三)改革奖励机制,拓展开放实验内容

传媒艺术人才的养成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因此,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求参与大量的课外实践项目,通过课外实践项目既可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又可以获取一定的素质拓展分来满足毕业条件。以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学生为例,学生在校期间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学生摄影竞赛、计算机设计大赛、STITP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等课外实践项目。这些学科竞赛与课题项目构成了当前传媒类专业开放实验的主要内容。对于素质拓展分的获取,有着许许多多地限制条件,有些学生为了获取这些学分“形式主义”式地参与了一些与“自身无关”的项目,这不但浪费了其自身精力,也是对实验室资源的浪费。随着精品课程和MOOC平台出现,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MOOC的兴起和开放实验室的建设极大地赋予了实验教学的灵活性,也积极地推动了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传媒类学院可以结合线上学习平台制定学习认定机制,在学生通过相应的实践考核后,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或者资金奖励。这种结合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混合学习模式,能够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奖励机制能过激励学生更好地制定混合学习规划,无形中拓展开放实验内容。

(四)组建开放实验指导教师队伍

基于线上学习的开放实验,能够有效地确保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但是,传媒艺术知识学习需要熟练操作大量专业软件,如ADOBE系列软件、3D MAX、MAYA、Axure RP等等。初学者在熟悉这些软件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在一些复杂操作技巧上,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因此,传媒类学生自主化线上学习的开放实验,需要指导老师在关键性知识、技巧上进行及时指导。传媒类学院可以根据师资情况组建开放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建立指导教师群与学生交流联系,当学生遇到各类问题时,可以发布在社交群里,方便指导老师及时予以指导。

五、结语

高校传媒类实验室是培养传媒艺术人才的主阵地。传媒艺术人才的养成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实践训练。理工科高校传媒类学院应结合自身条件,扬长补短地做好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不断地探索创新实验室开放管理策略,以满足传媒类专业大学生的课外学习需求,激发其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助力于新时代传媒艺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益,金燕,周晓珠.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8):61-62.

[2]孔燚.传媒院校开放共享实验室的研究于探索[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2(9):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