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下的中国

2020-04-01 15:09
山东画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伍连德双层鼠疫

时间迈入2020年,自己亥、庚子交替之时起,新型冠状病毒就一直牵动世人的目光,口罩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所有人的必需品、被抢购的稀缺品。这一方小小的遮挡物更像是一道墙,筑在你我與世界之间,虽总有“隔离”的意味,但带来的也有无尽的安全感。

历史记载中,最早的“类口罩物”出现在公元前六世纪,国内最早对口罩的应用则来自马可·波罗“在元朝宫殿里”。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口罩在历史长河中承担了遮挡面部、保障食品卫生、避免伤口感染等诸多作用,也从医生的专属物品慢慢惠及全民。

口罩的更新迭代描绘出了整个医学卫生发展的过程。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不论是被群众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还是像N95这样的医用防护口罩,它们的前身都与20世纪初的一位医生有关,他就是伍连德。

20世纪初的东北发生了令全世界谈之色变的鼠疫,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伍连德医生在原有口罩的基础上发明了用于隔离病患的双层纱布口罩。双层纱布口罩成本小、制作快,普通百姓也能人手一个,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病毒传播,患者死亡率也大大降低。后人称这种口罩为“伍氏口罩”,也是医用口罩的前身。

2003年的非典,让口罩迅速成为中国人日常的防护用品,人潮涌动的街道瞬间冷冷清清,路上少有的行人也都戴着口罩,步履匆匆。

随着时间的推移,警报逐渐解除,口罩带来的恐怖氛围竟被轻松搞怪的图案渐渐消解。各种活泼的、带有卡通图案的五彩口罩不断出现,“Kiss me”“我不怕”等字样层出不穷,口罩的艺术化和它所带来的的乐观情绪被无限放大。近些年,口罩甚至被赋予了“瘦脸”功效。

回溯过去,无论是抵御鼠疫、非典,又或是抵挡雾霾天气,口罩的历史都是人类对抗疾病的历史与消解恐惧的历史。再看今朝,伊朗、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捐赠口罩;中石化、五菱、富士康等各行企业“跨界”生产口罩;更有不计其数的“匿名”市民也竭尽所能捐助口罩……“口罩”更多地被赋予了温暖与力量,支撑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图片由徐淳刚提供)

猜你喜欢
伍连德双层鼠疫
玫瑰小蛋糕
重温英雄壮举 致敬抗疫先驱
百年前的“钟南山”
走进战“疫”先驱伍连德纪念馆
伍连德: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鼠疫“六问”
重新认识鼠疫
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