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王森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出自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相信是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的一句话,被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引用。在惊叹习主席的用典精妙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这就是中华文化深深的魅力。中外典籍之多,浩如烟海。但就是这句湮没在汪洋中的一句话,腾出了一片浪花,折射出炫目的光芒。
这也启示了我们对待经典的正确态度:运用前人的经典,结合自己的情况开创出新的局面。
经典的优秀不言而喻,不仅给古代的文人留下了精神支撑,也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当代意义。在苏轼的书法名作《寒食帖》中,景是“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处境是“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发出了“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的感慨。苍凉孤怆,惆怅孤孑。谁都有倒霉的经历,但苏轼留给我们的多是乐观积极的一面。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就像易损的素色衣服,可是你还是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想要拥有,因为你知道,它是美的,而这世上,可以永存的不过是真诚、善良与美。不仅是在现当代,在古代也时常运用,文人们的诗词中,用典是常见的修辞,《滕王阁序》中“爱宗悫之长风”是王勃虽然年轻但响亮的志向,但同样,也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奋斗不息的生动写照。
经典的当代性還体现在多个领域。毛主席作为一位伟大的领袖,对哲学也做出了贡献。这就是经典的当代性,抑或者是当代价值。不论是古代作品,还是当代的经典作品。小到个人恩怨,大到国家事务,都有众多鲜活的借鉴经典的例子。人们至今仍能从经典中获得启示,它指导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生活,怎样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做一个无愧于自己的公民;启示国家怎样合理地作出决策,怎样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认识到经典的当代价值,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我相信那些可笑的娱乐、戏说就会自惭形秽。
尽管还有许多经典如被黄沙掩盖的明珠,但我相信,我们终有一天能认识到它们的价值,拂去它们身上的阴翳,让它们重新散发出夺目的光华。
评点:关晓星
文章以习总书记的一句用典开篇,引出论点“对待经典的正确态度”。接下来一大段,前半先写精神支撑,用《寒食帖》中描写的苍凉情境,反衬苏轼大多数时候的乐观积极的心态,以一句“这世上,可以永存的不过是真诚、善良与美”,为这段做结。后半则延伸到经典文学的修辞手法。紧接着,作者将经典的当代性扩展到其他领域。文章有亮点,缺点亦明显,其一是标题过大,作者的想法很好,但笔力却不足,使得文章无法贴合题目。其二是有些语段过于刻板、标语化,掩盖了作者真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