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
近日,国家有关部门研制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笔者倍感振奋和欣慰,因为这项计划对我们国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科学部署,把准了问题,瞄准了方向,选准了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项计划的付诸实施,一批批高水平紧缺人才、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将不断涌现,为推动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决胜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人才竞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偉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强劲持久的动力。
强基计划的思路清晰。在总结工作经验、借鉴试点成果、统筹国际国内形势等的基础上提出了“逐步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这一总体目标,重点是要着力把握好“四个结合”,即高校人才选拔培养工作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破除“五唯”评价机制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相关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可以说思路非常清晰明确,前瞻高远。
强基计划主要举措十分精准具体,务实稳妥。笔者最大的体会是这些举措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过去一段时期内我们在人才培养选拔尤其是自主招生制度实施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弊端的纠偏扶正,是规律和常识的理性回归,是对浮躁功利、弄虚作假风气的摒弃,是对优良教育传统和公平正义的坚守。例如在选拔方面,强基计划对高考成绩给予了足够重视,对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评价办法;再如在培养方面,单独制定培养方案、畅通成长发展通道、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完善质量评估机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了具有强大系统合力的“组合拳”,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又好又快成长安装了“加速器”。
无论是基本思路还是主要举措,都强调了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这可以看作是这份强基计划的宏观基调,也凸显了其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处于关键发展阶段,教育改革、人才培养都应紧紧围绕并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发展战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这种意识,增强这种能力,担当这一重任。作为高中学校,笔者以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认真践行“立德树人”教育使命,积极转变育人模式,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培育优质土壤。人才从人群中来,优质的学校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国内外研究表明,创新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当下,有些学校为让一些学科特长生被直接保送名校或获得自主招生优惠降分,把他们的全部时间精力都放在某一门学科竞赛辅导上,而放弃参与其它教育教学内容,“成败在此一举”,这种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做法是十分要不得的。我们应坚持育人先育德,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兴趣、特长转化为能服务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学科、专业、职业上去。我们还应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确保学生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遵循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加强研究与实践,大力培育学生创新素养,发现和培养一批有潜质的学生,向上一级高水平人才选拔通道输送更多优秀生源。高中是创新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关键期,我们对其内在规律、方式方法的认识和把握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比如如何借助脑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经典成果或最新发现来重新认识和把握学习的本质、教学的本质和课堂的本质;比如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来改造升级现有的教育教学体系;比如针对少数有特殊天赋和能力的资优学生,如何做到及早发现、科学培养、充分挖潜,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研究和创新。这几年,我们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上作了大胆探索,形成了包括学校文化浸润机制、两端延伸联合培养机制、特色课程深化建设机制、创新教育师资培养使用机制、教学生态创新机制在内的五大机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向有关高水平大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今后,我们将继续健全完善这五大机制,同时实施好以“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审美力、自治力”为内容的“五力”校本化核心素养培育教改项目,推动创新素养培育工作不断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