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困境与对策

2020-03-31 16:35吴钶嘉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困境农业

吴钶嘉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我国新农村建设也渠道了相当可观的成果,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农业产业集群是实施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农业产业集群融资源聚合、优势互补与一身。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仍然面临产业链条短、合作关系不稳定、政府引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困境

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亦称“产业簇群”、“竞争性集群”、“波特集群”。是指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现象。随着农业在我国的深化发展,产业集群的概念也逐渐开始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目前在我国的农业产业集群一般是地理位置相近的农户、相关的农业物流企业以及农业加工企业在某一特定区域大量聚集并与外界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转折期,乡村振兴、产业集群发展成为了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焦点。农业产业集群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仍然存在产业链短、人才匮乏等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所带来的优势

同一产业相关的企业群居在一起,相互竞争和协作,对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从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

(一)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一般说来,当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后,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农业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这种新的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

(二)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

企业间合作的基础是信任而不是契约。没有企业之间和企业领导人之间的深刻信任,任何形式的契约都难达到合作的预期目标。农业集群的发展正好符合了这方面的要求。群内的企业因为地域的接近和领导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共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惯例,彼此之间容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降低合作的风险和成本。

(三)形成规模效应,带动区域内相关行业发展

农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可以有效的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力的增强农业和个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向上游和下游产业链延伸,有利于整个区域内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我国农业企业集群发展的困境

农业产业集群融资源聚合、优势互补与一身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情况中,其竞争优势和创新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农业产业集群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一)合作关系不稳定

产业集群内部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石,一般来说,产业集群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 产品间的关联程度。第二 产品间的合作机制。产品的关联程度是合作共赢关系的纽带,而合作机制则又是合作关系为维持的保障。目前,我国农业集群模式采用当地农户+农企+农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其中农业基地的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农业基地与农户的合作关系比较松散,不利于农业基地的统一管理,与此同时,当地农户生产自主水平较高,不能与基地合作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农产品收获季节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农户与农户之间、农企与农企之间、农户与农企之间合作互不信任,容易出现相互恶意竞争,逾期违约的风险。

(二)产业链条短,分工水平低

产业集群化程度还受到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分工越精细,产业链条越长,越能吸引到更多的劳动者和厂商进入。集群程度越高,资源聚合及劳动效率越强。一般情况下,在工业企业集群化过程中往往是围绕“制作工序”进行分工,某种企业承担并专注于其中一个工序,所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农业生产则与制造业完全不同,农业生产过程中整个生产过程呈现出连续性、不可分割性,很少会出现制造业所出现的中间环节和中间产品,所以农业生产的分工水平相较于制造业要低的多,其产业链条也相对较短。如果农业产业集群想要延伸产业链条,只能向生产链条之外的两端进行延伸,即: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服务的企业或下游加工企业。

(三)科技支撐力量薄弱

现代大规模农业生产需要科学技术作为保障,农业集群发展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懂种植、会科学管理的专业人才。目前,农业集群往往都在城郊或农村,条件相对城市比较艰苦,这种条件下很难吸引到高水平的人才,此外,农业产业集群相关企业在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不健全,人才引进相对比较困难。而人才的匮乏,使得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捉襟见肘,难以适应外界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人才的匮乏进而导致农业产业集群不能跨越式发展。

三、解决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困境的措施

(一)完善合作机制,推动各方合作发展

维护集群内各方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建立长期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因此,首先应当宣导提高集群内部各方的合作意识,只有合作后才能多方共赢,单一一方的投机行为可能会给双方或多方带来长期的损失;其次,集群内部事前应当在公平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权利及义务关系,降低合约各方的风险。最后,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扶持政策,优化自身环境,为农业产业集群落实各项产业发展涉及到的税收、土地等相关政策措施。

(二)延长产业链条,拓宽上下游相关产业

受制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过程,农业产业集群链条应当向上下游两端进行延伸。下游积极发展农业加工业,为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生产加工业的扶持力度,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对农业加工企业的融资进行服务,满足农业加工企业的初期融资需求;并且对于符合条件的农业加工企业可以设立税收优惠措施,鼓励加工企业的发展。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上游的农业产前服务业比如:育苗、农药、农肥等行业的需求也会与之增强,这种由政府引导、市场需求推动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发展,进而使得竞争力不断扩大。

(三)提高产业集群科技水平

在吸引人才方面,农业产业集群内部可以和各大高校进行“产学研“的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环节与高校合作开发研究,借助农企的生产平台将研究内容孵化落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在高校内部储配未来技术人员的同时,聘请高校专家为农业企业内部人员实施技能培训,帮助现有员工提升,提高企业人员活力。

(四)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与其他企业不同,农业产业集群依附于自然资源,地区内气候、土壤、光照等一系列自然资源因素都会对农产品的质量及种类有这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按照“差异化突出、地区资源特色明显”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构筑当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为此,当地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农业资源优势,事先进行科学规划,提出出明确的农业产业集群布局,引导当地自然自然的有效利用,为带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先行保障。

乡村振兴是建设202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农业产业集群则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为更好的实施农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应当由政府引导因地制宜的有效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建立完善的上下游合作链条,不断提高集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阮建青; 石琦; 张晓波. 产业集群动态演化规律与地方政府政策. 管理世界, 2014.12

[2]徐丽华; 王慧. 区域农业产业集群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以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集群为例. 农业经济问题,2014-11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困境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一)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