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预料不到,自己会以这么“宅”的方式度过2020年春节。虽然此次新冠肺炎的源头还不能完全确定,但种种迹象都指向了某种野生动物。
很长时间以来,人类更加擅长应付人和家畜的病,却对野生动物导致的疾病很陌生。
20世纪初,科学家们才开始把疾病研究扩展到野生动物身上。1951年野生动物疾病协会成立,标志着这一学科成为国际承认的科学之一。
然而,将近70年过去了,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真的有了正确认知吗?
奇怪的关注点
我们拿这次被高度怀疑是病毒自然宿主的蝙蝠为例,看看人們都从哪些方面关注蝙蝠。
通过查询搜索引擎上的“蝙蝠”关键字,我们发现,不出事,就没人意识到蝙蝠能传播疾病。
2019年9月,此次疫情还没有发酵之前。人们对蝙蝠的相关搜索集中在“超声波”“雷达”“仿生学”等科普内容上,其次是“蝙蝠侠”“电影”等娱乐热点上。还有一个搜索颇有热度:蝙蝠飞到家里是什么征兆。很明显看出,无一蝙蝠传播疾病方面的知识。
再看看2020年1月,此次疫情斗争正酣,种种迹象将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指向蝙蝠之时。恐慌的人们终于开始回忆起了“水貂”、2003年“非典”时果子狸、蝙蝠曾经引起的“埃博拉”等野生动物相关疾病。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此时反对野味的声浪层层高涨,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知终于来到了传染病层面。
然而就在这个关头,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在搜索“打死蝙蝠的后果”“蝙蝠是不是老鼠变的”“蝙蝠飞到屋里吉不吉利”等跑偏的迷信内容……
想扭转人们的认知挺难的。千百年来,蝙蝠都被浸淫在一种神秘色彩的寄托里。它的“蝠”字和“福”字同音,又倒悬而睡,有福倒(到)的寓意,五只蝙蝠指“五福”,红色的蝙蝠指“洪福”,与鹿一道出现指“福禄”,与桂花一道出现指“富贵”, 成了建筑、陶瓷、刺绣上颇受欢迎的吉祥物。
可对于蝙蝠的生物属性和疾病传染能力的认识,大众却几乎是一片空白。就算是现代以来经历过因蝙蝠引发的痛苦的“非典”和“埃博拉”时期,人们还是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
人类,不要再“作”了
蝙蝠把自己进化成不好吃的样子,昼伏夜出躲进深山老林的洞穴里,凭一己之身封印住巨大的病毒库,怎么还是和人类打上交道了呢?
野生动物远远躲开城市和人类,在遥远的草原森林沙漠里求得一席容身之地。可人类总是不肯放过它们。
在中国,野生动物面临四种命运:当药用的虎豹骨、犀角、甲片、龟板、羚羊角、蛇;被吃掉的穿山甲、巨蜥、熊掌、鸟、龟、蛇、蛙;被收藏的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砗磲、鹦鹉螺;当宠物的鸟、龟鳖、蛇、蜥蜴。
其中,被吃掉是个极具本土色彩的结局。部分中国人对野生动物的“滋补”功效,总是有种迷之信任,为此不惜非法采购。
拿最经常被吃掉的穿山甲举例,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是穿山甲走私的醒目目的地,冬令进补时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穿山甲,源源不断地被非法走私到中国,端上无数“养生局”的餐桌,甚至一些非洲国家的穿山甲,也被网罗了进来。
某些国人如此热衷于穿山甲,无非是由于穿山甲善于打洞,古人便认为穿山甲有“打通”的效力,在遇到诸如痈疽疮肿、月经停闭、乳汁不通等需要“通”的疾病时,穿山甲就不幸躺枪了。
据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诗宝估算,中国每年消耗约30万只穿山甲,一般说来,食用和药用各15万只,但是近几年,吃掉的比例要超过药用。每年国内消费的穿山甲有95%以上来自国外。
仅2018年,国内6个海关就共查获走私穿山甲鳞片38.14吨,这意味着约有6万只穿山甲惨遭杀戮,这其中大部分是非洲穿山甲。
而中国本地的穿山甲呢?2019年6月8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大陆地区已“功能性灭绝”。
事实上,穿山甲只是被吃掉的众多野生动物中倒霉的一员。过去10年,某搜索引擎上各类“野味”的搜索热度,穿山甲排第一、豪猪排第二、竹鼠排第三、蝙蝠排第四。
吃野味,会得病
吃野味,你图个啥?
图鲜美?图滋补?
最致命的是,非法走私的野生动物,没有经过卫生检疫呀!
爱用穿山甲滋补?穿山甲身上的弓形虫、肺吸虫,会引发心肌炎、肺炎、肝炎。
还用蛇泡酒?蛇的肺部和气管有鞭节舌虫,胆囊中有异双盘吸虫。
觉得土拨鼠萌萌哒?它体内有鼠疫杆菌,就是引发鼠疫的罪魁祸首。
尝鲜海豚肉?异尖线虫进入消化道,移行到大脑和脏器,可存活数年,导致癫痫甚至死亡。
还想生吃猴脑?艾滋病、狂犬病,随时取人性命。
果子狸火锅?您听说过“非典”吗……
野生动物平时和人类井水不犯河水,但一有交集,往往致命。让我们列数下近些年令人闻风丧胆的各种传染病。
“非典”、“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都被怀疑源于蝙蝠。世界上有1200种蝙蝠,共携带了3204种冠状病毒。就这样,有人还要喝蝙蝠汤?
更可怕的是,很多年过去了,人们对野味的认知没多少提升,全球人口流动却大大加快了。
小说《血疫——埃博拉的故事》中写道: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是不是有点可怕?
人类、动物、微生物共存于世界上,就是一部相互斗争的进化史。
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吧,也给人类自己一条生路。 (文字及图表源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