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20-03-31 13:22刘志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3期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不足对策建议

刘志军

摘要:国际化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学生、科学研究、课程、合作办学等方面国际化的探索和实践的调研,对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加快国际化进程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国际化;不足;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3-0207-03

研究型大学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置于世界背景中,在广泛汲取、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成果的同时,也注重本国科技和文化的对外传播,提高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并培养出具有国际理解力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观念和行动[1]。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进行调查研究,汲取和借鉴他们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理念、模式、途径和经验,对其他国内大学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一)办学理念的国际化

思维决定行为,建设什么样的大学需要有与之相适配的发展理念进行指导。而科学的发展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办充分利用好大学本身已有的资源,为社会的发展积极培养一流的人才和科学研究[2]。学校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战略是体现大学教育理念的显著载体。

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都已基本完成教育理念的国际化转变,均将国际化作为其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或直接明示于目标中,如“世界一流”“世界知名”“国际知名”“国际视野”等等,或隐含于目标中,作为其特征、性质的一方面。如浙江大学将建设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一流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和创新型人才”;南京大学将建设成“综合型、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素质创新能力的拔尖领军人才”;四川大学将建设成“世界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上海交通大学将建设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世界科技进步的创新型领袖人才”。国际化战略已成为研究型大学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

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的前提,是实现大学课程国际化的中介,是实现学生国际化的桥梁,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保证,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3]。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可以概括为“送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模式,其中以“送出去”为主。“送出去”的方式有两种。短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参观、考察等;长期:参加合作科学研究、做博士后研究、做访问学者,或由中方有关部门派出担任驻外工作、或受聘为外國大学或学术机构工作等。“引进来”的方式包括聘请外国教师来华短期或较长期担任教学、科研工作,担任院系领导、学术带头人等。

研究型大学都有与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相配套的计划或政策。如清华大学实施有“百名人才引进计划”“教学骨干派出计划”“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提升计划”等项目;浙江大学实施有“求是特聘教授计划”“新星计划”等项目;四川大学全面实施教师和管理干部海外培训计划,包括“青年教师海外培训计划”“中层干部海外培训计划”“学生服导员海外培训计划”等项目。

研究型大学非常重视借力国家相关政策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在人才引进与派出方面,充分利用“长江学者计划”“聘请外国文教专家项目”“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国家、部委的相关政策。在经费支持上,“985工程”“211工程”建设经费是其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

(三)学生的国际化

学生的国际化主要是指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本校学生前往他国就读,包括长期和短期停留,是一所大学国际化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之间,在留学生招生类别上并无显著差别,主要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进修生、短期生,其中比例较大的是本科生;在留学生奖学金设置得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别,主要有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省市奖学金以及学校专项奖学金;而留学生规模以及生源国由于学校国际知名度的高低、所处城市的地位、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意识、提供奖学金的多少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上海交通大学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博学博爱、桃李四方”的理念,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走在国内高校前列。

国内研究型大学将学生出国交流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积极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国际交流项目。如武汉大学2008年执行了70多个学生国际交流项目,选送了400多名本科生赴国外高校学习和交流,其中包括巴黎十一大、日本早稻田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复旦大学开展不同周期的学生海外交流项目,仅在2002年,学生出国(境)交流项目半年以上的就达165项、3—6个月的有45项、1—3个月的有31项、1个月以下的有74项[4]。

(四)科学研究的国际化

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在大学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表现为:跟踪国际研究前沿及最新研究动态,提升大学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科研队伍发展,为青年科研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大学的国际知名度等[5]。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国际化的主要模式有:一是建立国际科研合作平台,表现形式为“111引智基地”以及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大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所等;二是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表现形式为承办和参加国际性的重要学术会议;三是合作研究,表现形式为承担政府间合作项目、民间合作项目、国际基金会或非政府组织国际基金会合作项目等。各个大学根据自身实际,还采取其他方式推进科研国际化,如加入重大国际科研课题或国际高校联盟,学校教师受聘为国际学术期刊的评审委员会等。

(五)课程的国际化

国际化课程是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在内容上趋向国际化,旨在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有更好的生存的能力。课程的国际化有两个长处:一是给那些没有去国外留学的学生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二是能够提高课程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学课程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引进和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开设具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创办联合课程以设置通识教育课程。这其中又以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引进和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两种模式最为普遍。复旦大学以全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为主要内容,开设了化学与人类、全球社会学等课程,对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和增强全球责任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7]。

(六)合作办学

国际化合作办学是各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化合作办学,能较快地了解、吸取并实践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质量保证措施等。合作办学对于合作双方相互吸收先进办学经验、促进学科融合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合作办学的主要模式为“联合培养”和“合作建院”。这两种模式又以“联合培养”最为普遍,不仅每所研究型大学都有而且还都不止一个,部分高校实现了合作双方互派学生、互授学位。如清华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硕士生联合培养项目,从项目启动到2007年9月,清华大学共有155名学生赴亚琛工大学习,亚琛工大有73名学生到清华学习。2007年,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举办“清华大学—亚琛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这是清华大学首次在海外举行学位授予仪[8]。“合作建院”是“联合培养”的更高阶段,同济大学在这方面走在全國高校前列,不仅数量多、合作对象类别多(包含了大学、政府、国际组织),而且合作开展的比较深和广。

二、现阶段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国际化缺乏学校特色

世界一流大学在国际化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从而引领社会潮流。反观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没有根据自身优势和办学理念,提炼出自身特色的国际化办学道路,造成“千校一面”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进程中,“更需要原创性的思想和成果涌现”,而我国部分研究型高校在原始创新方面仍出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研究平台,使学校承受国际性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受到制约,影响国际化发展。

(二)国际化合作交流不充分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研究型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规模、效益远远落后于国外大学,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交流与合作的方式较简单,国外大学出国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的比例相当,而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交流大部分是采取国际会议的方式,而到国外高校进行深度交流比例较少;二是交流比例失衡,我国研究型大学靠“走出去”途径多,“请进来”较少。由于地理位置和知名度等原因,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聘请国际知名学者任教、讲学或到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的机会较少,缺乏与国际学术权威切磋交流的机会;三是市场意识不强。国外一流大学为了抢占中国的教育市场和争夺人才,一方面纷纷降低入学门槛,另一方面又提供多种多样的奖学金和优惠条件。相比之下,我国研究型大学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要弱得多。

(三)党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重视不够

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研究型大学本身,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从政策、渠道、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教师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但是,在大部分研究型大学内部,数量庞大、分布广泛,掌握着办学决策权和执行权,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党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却被忽略,造成党政管理人员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与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要求相脱节,对学校的国际化进展产生迟滞作用。

三、加快高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特色国际化,引领国际化发展

一是在积极参与大学国际化的同时,坚持学校的传统与办学特色,“和而不同”,避免走入同质化道路。二是做好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工作,明确国际化目标、措施途径、相关政策,引领干部师生的思想和行动。

(二)营造国际化发展的内部环境和氛围,促进国际化发展

一是广泛深入宣传国际化办学理念,增强院系、教师、学生和行政管理者主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学生和行政管理者的外语水平和能力,提升院系国际活动策划、组织和管理能力,增强国际合作交流信心;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奖励政策,在职称聘任和年度考核中引入国际化内容,增强院系、教师、行政管理者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动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管理,保障国际化发展

一是在年度预算中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预算。二是专门设立“学校国际化基金”,用以资助海外学者聘请、教师国外进修、参加重要学术会议、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及国际学生联谊。三是引育国际化行政管理人员,加强和改革学校涉外事务管理机构和机制,如增设学生出国留学中心、加强涉外部门业务交流等。

(四)提高执行力,深化国际化发展

一是在国际化发展模式各高校会上差别不太大,只是在规模、层次、广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学校现有国际化措施加大实施力度,对已有国际协议加大落实力度,提高执行力,深化国际化发展。二是在学校传统优势领域或新兴交叉学科领域,选取一个点进行重点孵育,按照“学术交流(认识熟悉)—联合培养(建立互信)—合作建院(深度合作)—建立科研合作平台(广度合作)”的模式,持续跟踪支持投入,打造学校国际化样本,总结经验,向全校推广。

参考文献:

[1]娄成武,闫丹.论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发展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3.

[2]王冀生.試论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1999,(4):7-9.

[3]李永强,罗云.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J].中国农业教育,2009,(3):27-29.

[4]王辉.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4):20.

[5]廖雅琪.大学科研国际化意义和作用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12):1092-1094.

[7]王运来.论大学课程国际化[J].辽宁教育研究,2000,(10):44-46.

[8]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9):23-28.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University

LIU Zhi-jun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01,China)

Abstract: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This paper i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in China in terms of its educational philosophy,teaching staff,students,scientific research,curriculum,and cooperative education,summarizes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mod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At the same time,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peed up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Key words:research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ization;deficiency;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研究型大学不足对策建议
建设高水平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研究型大学中教师角色分析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