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中植入创新创业教育。以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符合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二是重视实践,深化校企合作;三是以区域文化资源为介入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四是积极推进跨专业、跨学科联合进行创业活动;五是建设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实践
1989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胡晓风撰写的题为《关于更新教育思想进行创业教育的探讨》一文。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成为现在通行表述。中国的创业教育被正式提上议程,至今已践行30个年头。其中,中国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先行一步,进行了相关试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文章在总体目标里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在这样的前提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点
1.艺术类专业具有较广阔的创新创业发展空间
从艺术设计类专业来看,涵盖视觉传达、工业设计、环境艺术、数字媒体、影视动画、服装设计、珠宝首饰等诸多专业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艺术设计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较为广阔的创新创业发展空间。
2.艺术设计思维与创新精神契合
艺术设计是通过视觉语言和造型手法对被设计物的功能、工艺、形态等进行重构的创造性活动。从艺术设计思维的特点上看,它要求设计师打破惯有的思维模式,赋予被设计物新的意义,产生新的设计方案。同时要求设计思维主体具备好奇心、成就欲、专注力、意志力等心理因素。再则要求思维主体具备洞察力、变通力、决断力等智力因素。而这恰恰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精神的要求不谋而合。
3.艺术类专业学生较为普遍的职业理想契合创业
从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观念上来看,他们大多具有自己的个性,勇于尝试,并不偏重求稳,而是倾向于选择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施展自己的个人理想。
4.熟悉的专业领域也是大多数创业者初次创业的选择
大多数的创业者在最初的创业中多半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领域。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业者中,多数选择产品开发、广告创意、影视传媒、艺术摄影等领域进行创业。也有很多创业者会选择先进入某单位的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符的岗位就业,通过“内创业”,随后独立进行创业。
二、在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的专业教育中植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分析
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简述
有学者从宏观的视角概括我国高校的两种比较典型的模式。一种模式是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为主导, 以课程、专业、学科建设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这种模式可简称为学科导向型模式。另一种模式则是以创业实习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建设为主导,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机会, 提升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这种模式可简称为实践导向型模式。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选择了侧重于实践导向型模式的综合模式,即创业课程、专业建设与创业基地、孵化器建设相结合。
2.简述我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我校设立了创新创业二级学院对个系部及二级学院的双创教育进行指导和管理。以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2018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本专业学制3年,共设立35门课程。学生必须完成所有必修课,完成127学分(其中必修课116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专业选修课5学分)的课程,完成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4学分,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课程一门,占1学分,归属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名为《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创新创业指导》。本专业签订十个校企合作企业,搭建了藝术设计创意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动漫人才培养基地、艺术设计教育基地,为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获得实际创业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院层面也搭建有相关产业学院和大师工作坊,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比赛和听相关讲座等途径获得创新创业学分。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本专业2011年以来教师获全国教学信息化竞赛一等奖1项,省级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项,省级信息化及教学能手竞赛一等奖共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1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教学论文及教学文案二等奖2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师生共取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18项。
3.以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简述存在的不足
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各高职院校将创业教育列入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但创新创业教育缺少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衔接和融合。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和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本专业缺乏系统完善的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工作室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好方式,能迅速调整所学内容紧跟市场需求,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创业实战。但有关工作室的教学、制度和验收方式需进一步完善。
校企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大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 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但企业追求效益,要求尽快出成品,教学有些跟不上节奏。而高校的科研工作也有结题任务,大多数的科研成果偏重理论,不能在短期类转化为商品。
较为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多数相关专业教师并未亲身经历创业,在接受相关知识培训后就为学生授课,实践经验有所不足。高校聘请的企业家或创业人士进行创业讲座分享,但次数是有限的。在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方面, 我国各高校都面临着巨大的需求缺口。
三、在专业教育中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符合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
学者王占仁提出了“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三分”原则,既分专业实施“个性化”培养,分阶段实施“接续性”培养,分群体实施“差异化”培养。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特色,在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植入创新创业教育。大一阶段,开设针对所有学生的普及性的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创新创业指导》《知识产权保护法》《设计管理入门》。大二阶段,结合专业教学开设相关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如《公司法与合同法》《文化创意产业简述》《创业市场调研》《企划书的撰写》等。大三阶段,结合《企业教学》《顶岗实习》等专业课程,可引导少部分适合创业的学生进入创业基地或众创空间,注册相关公司,进行初创业实战。
在专业课程中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 以实践为导向, 贯穿创意设计、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的培养。具体课程内容可选择性的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组成团队、进行相关市场调研、撰写项目计划书、完成从设计稿到产品到商品的转化、提炼商业模式等。
依托教师工作室开设本专业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制定相关工作室教学、考核、评价和去留制度,以课程教学为落脚点,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创业。
多聘请企业家和高管来校进行相关创业经历和案例的讲座分享,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创业活动。
2.重视实践,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可打造众创空间,提供场地和经费的支持,方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契合创业需求和企业人才需求,形成校企社政多方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院校、系部和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合同,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及创业拓宽渠道。
在工作室的基础上孵化团队,承接项目,注册公司,进行创业实战。如注册陶艺工作坊、摄影工作室等。
与企业深度合作,根据企业要求进行订单式培养。设置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对接,聘请企业技术能手或高管来校任教,并安排相应时间把学生放到企业跟随师父实践学习。例如我校艺术设计系与广州珠江钢琴厂签约的钢琴设计与制作专业订单培养,具备当代学徒制的特点,学员多半来至广州珠江钢琴厂,学员多数时间在珠江钢琴厂设计室和制作流水线上完成教学过程, 为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钢琴外观设计人才和制作调试人才。
3.以区域文化资源为介入点,推动创新创业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研究和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内容本身也属于文化产业领域的范畴。专业教育中植入区域文化的内容,在区域文化资源中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会丰富教学内容,并有利于区域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所有具有生命力的设计作品,大多具备一个共同特征: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并发展了传统。
近年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先后建立了广州通草画、岭南灰雕、广绣、广彩等一批大师工作坊,开设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并积极筹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二级学院。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也开设有《民间剪纸艺术》《剪纸衍生产品设计》《岭南装饰艺术》等与非物质文化、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
4.积极推进跨专业、跨学科联合进行创业活动
工业和各种职业每天都在告诉我们,他们需要学生有一个宽阔通用的背景。高度专业化的学生往往会很轻松地得到那第一份工作,但是在接下来的5年到10年中,他或她将在路旁倒下。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从一开始就是“全校性”或“普及式”的,是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实行的是广义的创业教育。而一个创业团队的组成和建设也需要来自多个专业的人才。各专业或学科可相互合作,共同实施创业教育,联合进行创业活动。
5.建设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构建校内专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可深入企业一线兼职或生产实践,接触市场。激励高校教师申报工作室,适当鼓励高校教师在职创业,积累创业经验。具备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尤其是学者型企業家,学校或系部可以把他们请进来,参与或指导创业教育。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可开发和建设具备自身特色的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易于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满足当今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胡进.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浅析.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2]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高校创业教育的重心转变——以温州大学为例.教育研究,2011(10).
[3]王占仁.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导论.人民出版社,2012(12).
[4]李静. 设计中的文化与传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08) .
[5]维克多.帕帕奈克.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信出版社,2013(1).
[6]王占仁.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导论.人民出版社,2012(12).
本文系“2018年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课题论文,项目批准号:201709k24;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Z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