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悦来是一名景观设计师,曾经也追求“高级”的设计感,可慢慢发现,当喷泉枯竭美景不再,一切不过是摆设,而良好的生态应该是有生命力的。于是他从自己居住的小区开始做些简单的景观规划,路过的大人小孩都好奇,一来二往就加入了进来。2016年的某个傍晚,刚建好的农园有“呱呱”的叫声。小朋友听到就不走了,问爷爷这是什么,爷爷说这是青蛙,以前跟你讲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你还记得吗?这一幕让刘悦来很受触动,“诗不一定在远方,让城市更美好的是每一个拥有勤劳双手和想象力的我们。”
2.2019年的上海马拉松,“最后一个拿到奖牌”的选手名叫汤宁。他原本是能够跑进3小时06分的精英跑者,最近却在比赛里故意卡在“关门时间”冲过终点——当其他人选择在赛道中竭力追求最短时间、最快配速时,他选择拿起相机,成为赛道风景和人物的记录者。他的相机里有形形色色的跑者、各种各样的奇装异服,还有酸甜苦辣的表情。“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挖掘马拉松背后的城市底蕴,因为马拉松本身就是一项人与文化、人与自然交融的运动”。
3.“每月的退休金打来,我都补贴学校。”78岁的贵阳退休教师李连考,自费创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每年有40多人免学费,学生午饭都免费。李校长透露,他19年来为此已经投入180多万元。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自己从初中到大学的学费都被国家免了,所以要回报社会。这学期155个学生中,又有43名学生免费读书。他说:“一个学生牵扯一个家庭,十个学生后面就是十个家庭。这些家庭怎么办?就是我困难一点,我也要想办法把学生支持下去。”
1.阿朱:梁漱溟乐于助人,每月工资发下来,大部分用于资助困难亲友,每家五元到三十元不等,坚持多年。某次资助袁鸿寿28元。后来袁鸿寿平反了,补发了很多工资,梁漱溟立刻上门找他要回28元,因为要用于资助仍旧困难的朋友。有温度又有原则,其实很难做到。很多好人,只做到了前半部分。
2.且庵:东坡有一篇小品文字《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不足百字,却是千古佳作。竹柏与月,要闲人方可赏得;如此妙文,要闲人方能写得。如今的作家们不知写不写得出这样的文字了?若写不出,不会是少才,怕只是“但少闲人”。
3.张希:17世纪20年代,法王路易十三脱发严重,谢顶让国王非常烦恼,他不得已戴上了假发。哪知这却让戴假发成了时尚,上流社会男士争相效仿,有的人为戴假发方便,甚至把浓密的头发剃个精光。戴假发之风尚,后来又传到英国,最后风靡欧洲。至此,戴假发已完全背离了路易十三的初衷。今天的人们一定感觉这挺可笑——然而,类似“戴假发”之事,我们又何尝没做过呢?
1.王鼎钧:明代一位史学家自述读书之乐——怒而读之,悦然;忧而读之,欣然;躁而读之,悠然。南宋一位藏书家说,饿了,读书等于吃肉;冷了,读书等于披裘;寂寞了,书就是朋友;忧郁了,书就是音乐。现代人能证明阅读有更多的好处——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培养幽默感……别人不读书,所以我们不必读书?否,如果别人不读书,那正是我们要读书的理由。
2.蔡志忠:智者问学生:“往前走一步即死,往后退后一步则亡,这时你该怎么办?”学生说:“很简单,我往左右两边走。”智者笑道:“不错不错,你已经毕业了。”当我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时,别忘了左右两侧的路跟前后的路一样开阔。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