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调查与思考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村党建和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要强化标准,全面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聚焦问题,全面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整顿及基层党建督导工作;因村施策,着力突破思想和制度障碍,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党建引领;贫困村;脱贫攻坚;调查思考
習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在确保如期脱贫中,贫困村党组织应当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全面加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一、贫困村党建和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支“两委”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支部书记队伍结构不合理。当前贫困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结构极不合理,尤其体现在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上。我们在江华县调研中发现,该县并村后112个贫困村党支书中,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及以下的只有9人,36岁至54岁的37人,55岁至59岁的36人, 60岁及以上的25人。从文化层次来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6人,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的42人,其他均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从中可以看出,目前贫困村支书队伍中“低文化、老龄化”书记仍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二是后备干部配备严重不足。我们在新田县的调研中,经核实,在贫困村中共有6个村存在两委班子配备不齐的问题,其中5个村支委班子配备不齐,1个村村委班子配备不齐。面对当前精准脱贫的压力,甚至有些支部书记迫于压力大,有畏难、退宿的倾向,不愿当村支书。但因后备干部匮乏,导致有些乡镇党委处于对村支“两委”班子“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人选”的“两难”境地。
三是班子成员带富能力欠缺。从我们在道县、江华、新田等地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村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个人家庭经济收入都处在村里的中上水平,但真正能够让自己富裕起来,也能通过自己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典型少之又少。部分贫困村的班子成员观念僵化,对改革的新事物接受不多,思想观念跟不上新形势下精准扶贫工作的新要求。
2、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内制度落实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调查的几个县中,普遍存在着下面一些问题。
一是贫困村党员队伍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在江华县贫困村3059名党员中,45岁以上2070人,其中60岁以上的1141名,占比30%以上;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2379人。低学历占比则超过70%。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其中758名党员为贫困人口,占贫困村党员总数的24.77%。贫困党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649名,60岁以上的年老体弱型贫困党员有329名。
二是党内生活制度落实不到位。在新田的130个贫困村中,有28个村的村民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班子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和监督委员会在村级重大事项落实过程中的监督作用。有89个村有两年“三会一课”落实次数不够,有37个村连续三年召开“三会一课”次数不够。
3、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堪忧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贫困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根本无力带动本村发展。从江华的调研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一是村级集体经济水平低下。全县150个贫困村中有集体经济的行政村共101个,占67.3%;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49个,占32.7%。其中,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29个,4至5万元的行政村2个,1至4万元的行政村9个,1万元以下的行政村61个,分别占19.3%、1.3%、6.0%、40.7%。2015年全县贫困村级集体资产总额达3300万元,村级总收入306万元,村平只有2.04万元。
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由于各级基层党组织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激励机制不健全、各项财权事权不相对称等原因,各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基层干部队伍活力不足,普遍存在着“等、靠、要、守”的思想,不能立足于已有的资源优势谋求发展,缺乏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对策建议
1、强化标准,全面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一是探索建立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机制。江华县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创新思路,提出建立党支部书记职业化机制的新举措。该县县委要求,从县直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派7名党员到贫困村担任专职党支部书记,加紧探索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路子。到2018年,选派人数达到50名以上。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提高能力素质。针对贫困村党支部书记普遍存在能力素质不高的问题,各县应当统筹安排,选派积极性高的支部书记到发达地区进行现场观摩培训,让他们切身感受发达地区的村党支部书记在带领群众致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做法。今年上半年,道县就选派了5名贫困村的党支部书记到浙江进行学习培训。
三是完善“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体系,从严管理村党支部书记。针对贫困村普遍存在的党内生活制度不落实的问题,各县切实履行了抓党支部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进一步完善“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体系,从严管理党支部书记,从严落实党内生活各项制度。县委书记要具体联系一个落后村。乡镇党委书记要全面掌握村党支部书记的日常表现,对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时集中反映的问题要格外关注,在全面掌握村党支部书记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每年年底要对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在发展集体经济、推进精准脱贫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和鉴定,全面把握和点评村党支部书记做得好的方面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2、聚焦问题,全面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及基层党建督导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应当采取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县级领导要带头示范。各县要专门明确具体的县级领导联系指导贫困村中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整顿工作,全年到点指导工作、帮助解决问题,应当形成常态化,且最低做到每季度至少到联系点去一次。其次优秀党员要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可以从各县直机关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选派后备干部、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组建工作组,驻点每一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帮扶整顿,严格按照帮建领导班子、帮理工作思路、帮强党员队伍、帮解矛盾纠纷、帮建活动场所等“五帮”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整顿工作,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二是加强基层党建的指导和督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指示精神,所有的乡镇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担任1个贫困村的党建指导员,列席联系贫困村的每一次组织生活,给予具体指导。各县组织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分片包干联系指导机制,做到每一名部务会成员联系指导3到4个乡镇的基层党建工作,并具体指导联系乡镇贫困村的基层党建工作,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的销号制度。全面建立倒逼机制,全面加强贫困村基层党建各项基础工作的落实。
3、因村施策,着力突破思想和制度障碍,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突破思想束缚,科学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改革试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指导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选择几个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村作为试点,在土地流转、合作社组建、集体资产运作等方面大胆探索,研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化解村级债务的新方法、新思路。对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把工作重点放在丰富和提升村级发展内涵和功能上;对面广量大的中等发展村,拓展增收渠道;对薄弱村,搞好造血式扶贫,加大多种形式结对共建的帮扶力度。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政策导向,加大县镇财政扶持力度,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救助等方面倾斜。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对称的原则,分解落实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任务,让村级集体组织共享发展成果。同时,加大上级惠农强农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的宣传力度,完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激励保障,激发基层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村干部考核待遇要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绩效挂钩,专业合作组织章程要体现激励机制,实行奖优罚劣。设立5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奖励在强村富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2019-3-11(13).
[2]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3]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十条第一款.
【作者简介】
刘少兵(1969—)男,汉族,湖南永州人,任职于永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基本理论和基层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