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艳
摘要: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迈进信息技术时期,对于人类以往工作、生产、管理以及消费方式带来深刻影响,甚至社会经济架构与社会架构均在此大环境下发生改变。本文通过结合大数据概念,以及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工作特征,探索大数据时代优化审计中数据分析工作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分析
伴随生产自动化、网络财务平台广泛运用、电子商务普及、支付方式多元化,使得整个社会趋向信息化方向发展。20世纪50年代,伴随美国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薪资结算,电子计算机运用在会计与相关领域。而九十年代末期,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于各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数据信息处理电算化以及手工会计工作系统均渐渐转化为计算机信息系统。这些变化促使将审计会计账册与相应经济活动资料作为主要形式的审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一、大数据概念
针对大数据,Gartner研究机构提出这一定义:大数据指的是无法在一定时间范畴内运用常规软件工具实施处理、捕捉与管理的数据集合,而是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才可具备较强洞察发现力、决策力,以及流程优化能力,以此顺应高增长率、海量与多元化的信息资产。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提出这一定义:一种规模庞大到在获取、储存、管理以及分析层面大大超出以往数据库软件工具水平范畴的数据集合,具备高速的数据流转、海量数据规模以及多元的数据类型与价值密度低的特征。
二、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工作特征
(一)审计内容全面性
云计算、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减少企业获取与使用信息数据的成本,促使审计部门能够全面与及时掌握內部数据。借助互联网技术,审计工作者可轻松获得与被审计事件的有数据,涵盖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一方面,外部数据涵盖:政府部门依法所公开的政务数据与经济数据,以及企业依法所公开的诸多数据等,这为审计工作者实施评价及监督工作提供一定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内部数据的获取层面,企业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把企业运作中形成的诸多和生产运营有关的数据、财务数据以及业务数据实施分类、总结与储存,继而产生审计数据库。基于此,企业在审计工作中可不再局限于单一项目与财务层面的审计,并且审计对象也从随机抽样选择转为全量样本,继而使得审计样本更为全面。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之间以及企业各部门间存在的信息孤岛将会被真正打破,有助于审计部门经过专业数据对比、关联性分析以及多角度分析,打破当前审计项目时常发生的行业与部门制约,提高对于隐蔽性案件线索的取证及发现能力,加强审计部门战斗力。
(二)审计过程持续性
学术领域对于持续审计的探索已历经多年,但长时间依赖,因受信息技术条件与水平额度束缚,这一审计手段尚未在现实工作中实现。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我国持续审计工作提供技术基础,促使持续审计由以往的假设变为现实。审计过程持续性所具备的特征便是其“持续性”,企业审计部门能够持续获得企业相关业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并执行专项审计、风险防控以及持续监控等各项工作,落实对企业所有业务环节所具备的风险持续监督与审计,切实将其企业内部运作风险以及财务风险。
(三)审计管理智能性
审计管理所具备的智能性特征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涵盖前期审计方案的设计与审计资源的分配,事件发展当中审计任务的践行。以及后期审计结果整理、精炼、二次利用以及对于被审计方整改状况的实时检查。一方面,审计管理智能化。审计计划时期,审计方案的形成主要源自审计实际预警系统不断监控形成的疑点库、风险库以及问题库,加强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审计组织时期,审计系统会依据审计工作内容以及审计工作者状况合理分配相关工作,适当分配人力、物力与财力,最大程度运用审计资源。而在审计执行时期,审计工作者可借助专用数据信息分析模型与通用数据分析APP针对问题展开分析,同时自动生成相关审计底稿,推动审计执行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并且还可大幅度降低审计工作量。另一方面,在审计过程管理当中,审计系统会不断监督审计工作进度,把握审计工作践行状况,协调与统筹审计资源,加强审计成效。另外,审计工作会履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文书格式、内容以及业务流程,落实审计工作全方位质量掌控,优化审计报告实际质量,有助于审计工作质量检查与监督。
三、大数据时代优化审计中数据分析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建设健全的审计制度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企业在经济活动层面也有所改变,最显著的便是电子商务产业在经济互动层面更为频繁,而这也导致审计部门信息数据采集的难度大大增加。在此状况下企业应建设健全的审计制度,并针对数字化认证组织进行全方位审核,对于管理以及合法资质等层面问题,可将其上升至法律层次,并进行统一化的管理。此外,审计相应部门还应依据审计工作现实情况建设有关制度,持续发掘可满足当前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审计手段,并且在审计制度当中建设具备一定针对性的标准条例。如此一来,不但可清晰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思路、过程、经验以及手段,而且还可高效防止在审计工作者数据信息采集中发生不必要的问题。
(二)增加对大数据管理力度
保障审计数据信息的安全,是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基础条件。审计工作者在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势的同时,还应在工作中增加人力、财力及物力的投入力度,从而强化对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一方面,强化对审计数据信息的存储平台管理,依据平台现状设计合理与科学的管理机制,在数据信息储存中依据管理制度进行,继而保障数据信息的真正安全。另一方面,建设数据信息分析系统,借助这一系统可针对数据信息存储平台当中所蕴含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不但可保障数据信息分析的精准性,而且还可保证数据信息传递安全。此外,针对审计数据实施分层管理,针对数据信息建立相关授权,继而保障所有等级数据信息安全性,针对敏感性数据,应对其进行针对性保护手段,防止数据信息发生盗取或者篡改现象。
(三)加强审计工作者综合素养
就当前状况而言,从事审计工作的主要为审计业务工作者,但多数工作者自身审计能力较低,并不能达到企业或审计工作自身要求的标准。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者综合素养不合格的现象必然会为审计工作造成阻碍,由于其缺乏審计有关专业知识,且技术实践操作不熟练,使得审计工作时长被大幅度延长。然而,专业程序编写工作者、专业数据分析工作者、专业统计分析工作者等,均是一支相对于完善的审计队伍必须具备的,唯有如此才可使得审计工作紧跟时代、社会发展。因此,企业应完善审计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同时,企业还应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者业务素质,借助多元化培训活动加强审计工作者数据处理水平以及业务素养。并且为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者积极参与培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企业可创建评价体系,在一定时间内针对审计工作者学习情况实时考核,进而促使审计工作可快速顺应大数据技术环境。此外,还应创新审计观念。审计工作者应创新以往思维模式,敢于应用诸多现代化与信息化软件,广泛采集信息数据创建数据库,展开分析并评估其相关性,从而基于分析结果与实际状况进行判断与决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因审计数据分析工作是相对漫长且繁杂的工程,所以其会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而随之完善,但是若想保障审计数据分析工作的顺利与稳定执行,便应针对审计数据分析工作当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采用高效与科学的应对策略。并且,相应部门应强化大数据背景下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经过建设健全的审计制度、增加对大数据管理力度、加强审计工作者综合素养等应对策略,降低其中存在风险与问题对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颖,黄金花.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 (13):66-68.
[2]程平,崔纳牟倩.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部审计[J].会计之友,2016 (16):122-125.
[3]刘文,李宜.大数据时代下的政府审计:机遇与挑战[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 (06):90-96.
[4]吴红虹,彭文良.大数据时代对CPA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的影响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 (0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