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 贺荣珍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近期备受关注,由于病毒的高传播性,为防止疫情蔓延,国家采取了封城、隔离、延迟复工复学等一系列防控措施,给广大民众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群体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困惑,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期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学生;心理困惑;心理干预
2020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爆发,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高传播性,自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诸如封城、隔离、延迟复工复学等防控措施,在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的同时,也给广大民众的心理造成极大的恐慌。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生理成人而心理滞后的特点,面对此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一系列防控措施,极易产生心理困惑。本文旨在对大学生疫情下的心理困惑及干预建议进行叙述,以期更好的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
1 大学生疫情下的心理困惑
1.1对疫情的恐慌、焦虑、担忧。封城、隔离、延迟开学等疫情防控措施,给新型冠状病毒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各种各样的疫情信息充斥着每天的网络头条。看到每天的新增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以及各种确诊患者的行动轨迹,面对所在社区、村委会的宣传和防控,面对每天的体温和健康情况上报,在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疫情信息的情况下,大学生极易夸大疫情的严重性,产生恐慌、不安、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
1.2居家隔离的烦躁、无聊、倦怠感。居家隔离,无法走亲访友,无法聚餐,无法旅游,无法逛街,没有以往假期的丰富娱乐活动,只能整天呆在面积有限的家里,吃饭、睡觉、看电视,每天重复同样的、机械化的事情,感到生活没有意思,无聊、烦躁、倦怠感滋生。
1.3亲子矛盾。居家隔离,每天和父母、兄弟姐妹朝夕相处。短时间内或许可以和平相处,但时间久了,难免会有各种矛盾和摩擦,比如父母对孩子晚起熬夜的意见,对孩子不做家务的意见,孩子对父母唠叨的厌烦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平时亲子关系不良的家庭来说,一句重话,一个严肃的表情度都可能成为吵架的导火索,导致双方心情低落、烦躁。
1.4学习压力。家里毕竟不是学习的最佳场所。延迟开学,线上教学,对于那些家里没电脑没网、自控能力差、基础差的同学,无疑是很大的学习障碍,同时线上教学不能有效进行师生互动,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对于那些准备考研考证的同学,不能按计划上辅导班,不能在校专心复习。这些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状态,造成大学生学习困惑。
2 大学生疫情下的心理干预措施
2.1合理膳食,作息规律。健康心理的前提是要有健康的身体。疫情期间,大学生延迟开学,隔离在家,无人监督,极易出现饮食作息不规律的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大学生要做到一日三餐按時按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早起早睡,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抵抗力,有效避免感冒、咳嗽、发烧等小病小灾,保证健康体魄,同时也能避免因这些生理症状所引发的心理恐慌,确保心理健康。
2.2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机会,享受家庭时光。与其抱怨在家的无聊,不如借此机会增进和家人的亲密关系。如①制定共同目标,正向表达情绪,和父母约定疫情居家期间,遵循有话好好说,表达积极情绪;②根据自己家庭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与家庭成员共同完成一件事,如做美食、做游戏、棋牌、看有意义的电视等;③有仪式感的表达对家人的感恩,家人坐在一起,回忆以往生活经历,写出感激对方的3件事,相互交流分享,增进情感。④与家人一起进行快乐事件分享,家人坐在一起,分享以往生活中让自己最快乐的5件事,相互交流。
2.3放松训练,缓解压力。放松一种机体主动自我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在网上下载一段放松音乐,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选取一个舒服的坐姿或躺姿,拿掉身上束缚自己的东西(如手表饰品等),在音乐的指导下,将注意力依次集中在身体的每个肌肉群(头、脖颈、手臂、胸、腹部、腿、脚等),感受放松的状态。例如:双手握拳,攥紧些,再紧一些,感受一下手和前臂的紧张状态,让这种感觉进到手指、手掌和前臂。然后放松双手,注意紧张和放松之间的感觉差异。闭上眼睛再做一次,意识到那种紧张、放松,让紧张感流走。依次进行每个部位的肌肉紧张和放松练习,从而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
2.4适当运动,贴近自然。疫情期间提倡少出门不等于完全不出门。在人员稀少的时间段,大学生可以在带好口罩,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在小区绿化带、家门口附近做简单的运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舒缓居家隔离的紧张、压抑、无聊、烦躁等情绪。当然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出门,也可以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瑜伽、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同样可以增强新陈代谢,体验运动出汗后的放松。
2.5增强仪式感,提高学习效率。针对目前居家线上教学的学习模式,大学生可以通过有仪式感的方式,有效划分生活和学习的边界。依据线上课表,准时起床,穿戴整齐,找到一个尽量安静的地方作为学习区,清晰区分上课和下课。上课期间杜绝一切干扰因素,确保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提高线上课程的学习效率,缓解学习压力。
2.6有效评估,遇到问题及时求助。借助于学校提供的心理问卷、测试等随时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或其他刺激性事件,依靠放松训练和自己的力量不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时,主动预约所在学校提供的线上心理咨询,求助于学校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助力健康成长。
总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做好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提供积极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卫生健康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知道原则[S].(2020-1-26)[2020-1-27],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王越(1987—2),女,汉,山东泰安人,高校教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