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可
摘 要:传统应试教育中高中校园往往忽略与高考无关的课程,牺牲次要的课程换来其他课程的教学。高中美术教育纰漏层出不穷,美术教师应及时响应全面化的教育政策,走进高中生群体,结合生活教学,纠正学生审美观,教会学生如何审美。对此,本文重点讨论这一问题。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提升审美能力
引言:
在教育中美术课最容易被教师遗忘和忽略。美术学习也是高中的一大漏洞,导致教育出的学生学习死板、对美的感知力弱。因此,全面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注意学生审美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作为一门带领学生感悟美的基础学科,在美术的历史发展、绘画意境、绘画者经历中深入带领学生进入画里体会绘画者的情感,让学生无拘束的幻想,超越眼睛所见、身体所感仔细体会在画中的美,將美术的意义领悟。以下举出几种方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一、认识在美术教育中的不足
传统教育中美术的课堂地位低于其他学科,针对这点高中校园应该改革,结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加美术教育的投入,让美学作品脱离口述的尴尬。不能在一开始学习中考验学生的想象,应该在一次次的体会中逐渐丰富学生的美学储备。大班式的教育方式会限制学生的审美观,教师在教育中应该结合时代科技将经典、时尚、古典作品尽可能展现在课堂。举例来说,教师利用自身资源将旅行所见尽可能拍摄后带到课堂,学生能在课上亲眼见到作品,想象旅行中的画面。结合互动课堂教师以图片为背景尽可能听取学生对色调的感受,充分展现学生的想法。
二、改变封闭式的教学课堂
教室作为知识的摄取场所极容易给学生带来死板解题的心理暗示。美术教育应该与传统文化教育不同,教学课堂应该多元化,远离课堂描述,多增添一些实际感受的方式。美术课堂上学生可以多增加一些对实物的接触。举例来说,学习梵高的向日葵条件允许时可以让学生面对实物即兴创作,或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现向日葵实物的视频与图片,在学生的绘制中教师普及一些关于梵高的生活故事或创作前景。结束后学生对梵高这个人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时看到他的作品就可以将向日葵作品与本人联系,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梵高对生命的独特理解。最后通过赏析自己的画作了解自己的风格绘制意境,参与课堂的同时也锻炼了审美能力,同时在枯燥的高考教育中增加学习的乐趣。课堂不仅限于学校,教室可以是美术馆、植物园、博物馆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网上参观或校园观察等方式教学。
三、多种美学的结合教育
美学教育、审美观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比起物美,人内心的美更容易塑造学生的美学观。结合作者生存时代向学生讲解是提升学生对人性美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要进行互动,在课堂上要避免沉闷单一[1]。以蒙克的作品《呐喊》为例,这幅抽象画难以被欣赏,更难被理解。教师可以在讲解时结合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欧洲新思潮盛行,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这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学生在兴趣萌芽的同时还了解了作品的特点,结合作者经历传递给学生“生命的脆弱”这一主题。审美不是好看,教师重心应该是建立学生的思考。美术课程也不是固定的解题,找到答案,教师应该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学的印痕,帮助学生不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这样学生就可以平等接受世界上所有艺术,有一个系统的审美观。
四、通过疑问进入课程主题
好奇心总是艺术之始。每个学生对作品的欣赏点都不同,教师应关注学生独特的学习重点。在进入课程前针对学生的好奇心以课堂内容为中心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勾起学生的兴趣。如学习毕加索画作时抽象画作往往难以理解,以一个问题开始可以引起学生思维的运转。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直接决定审美的高度。举例来说,教师讲解毕加索的《和平鸽》时可以先询问学生对鸽子的认识和理解,结合鸽子代表的和平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关于画作的特点和创作背景[2]。经过讨论后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对学生独特的脑回路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热情,才能针对缺陷开始课程。在课堂中教师应以问句为主,一味的陈述句很难带动学生参与其中,而在问句的带动下学生的思维会被调动。在学习中学生会自己感受画面,在《和平鸽》中学生能想象到那只鸽子的生命力和勇敢,也能感受到它代表的一群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喜悦。在学生思考中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就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中摒弃自身审美意识
传统审美中往往是象形思维。学生下意识认为的结果越像真的,作品越美越成功。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高中学生没有触碰过专业的美学教育,相比西方的经典作品,中国学生更容易接受传统的写实派,比如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肖像画,学生难以接受抽象画风、残缺雕塑。美术教师应该改正学生错的审美,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多层次介绍西方经典作品,比如“断臂维纳斯”,学生对这个作品时常是戏虐的角度,难以从中感受美[3]。教师可以从它的面庞介绍,几乎完美的脸面分布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维纳斯象征着爱与美,教师可以从维纳斯雕塑的完美线条分析。维纳斯雕塑的线条在强大审美冲击下雕塑中洋溢充沛的生命力,这也是锻炼审美中的重要一点。
六、结束语
结合相关调查,越来越多从校园走出的学生缺乏感性思维,对生活中美的观察不够。美术作为从小学开展的一门学科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美术教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并非是朝夕间就能迅速提升,教师不论通过什么方法均是为了保证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保障学生的健全成长。课堂应该脱离课本,在学生时期利用高效的学习能力在高中课堂里让学生接触不一样的美[4]。学生的审美能力几乎影响走出校园后的生活,审美素养的拔高有助于学生感性思维的发展,或许可以在学生的文化科目上见到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丁美霞.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 美术教育研究,2014,000(018):140-140.
[2] 王志安. 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与对策研究[C]// 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3辑). 0.
[3] 朱景磊. 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8,156(12):56-57.
[4] 龚现强. 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7,609(26):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