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文言统一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0-03-30 11:45卢丽卿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策略

卢丽卿

摘 要: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缺一不可。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既要注重其中的语言文字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文言语感的培养,诵读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挖掘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实现“文”和“言”的统一和交融。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文言统一;有效;策略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学精华,是我国的文学瑰宝。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夯实学生文言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文”和“言”相结合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把“文”和“言”相分离,要么重“文”轻“言”,要么重“言”轻“文”,导致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文”和“言”的统一,既要注重基本古汉语文字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注重文中思想情感的熏陶和伟大精神的传承,从而促使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显著提高。

一、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具有押韵的语言特点,其中蕴含着优美的音韵感。只有反复的朗读才能深刻体会。因此,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文言经典,细细品味和体会其中的音韵之美。不仅如此,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内容,还能够促进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范读、自由读、齐读、配乐读都是很好地朗读形式,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朗读贯穿全文,贯穿课堂的始终,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读的自然,读的有致,渐渐地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这篇文言文时,我就通过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这篇课文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有力,是学生学习文言文语言的绝佳范文。于是,在课堂上,我首先通过范读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学会正确断句。接着,我通过全班齐读的方式让学生来体会文章语言的铿锵有力,通过配乐朗诵的形式来让学生体会其中语言的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的形式来让学生反复品味其中的音韻美和意境美,使得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形成了良好的文言语感,为学生今后顺利解读文言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关键知识总结,增强学生解读能力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有许多词语的含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等,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变化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而要想真正掌握这些变化,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就要注重对文中关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整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对比学习文中词的古今异同处,以及不同文中同一个词的不同含义,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整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顺利解读文章的真正意识,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安”字在不同的文章和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死于安乐”中“安”是指安逸的意思;而“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中“安”又表示“奉养”;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安”又表示“怎么”的意思。只要学生高度重视知识点的总结,很容易就能够结合上下文以及学过的知识去判断该词的意思,从而顺利阅读和翻译文言文。

三、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我们不能只引导学生进行文字上的梳理,把教学停留在浅显层面。作为一篇流传千古的文章,它本身有更多深层次的思想内涵等待我们去挖掘,去品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受到传统文化精髓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时,我就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去深入挖掘文中的思想内涵,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点名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是范仲淹的伟大抱负。在今天,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课上,我就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让学生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来说一说有什么教育意义,从而促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总而言之,文言文中既有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又有优美的音韵感,同时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把文言文看成是古语言的堆积,只注重语言文字的梳理和讲解,而应该通过朗读、自主品味和合作讨论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言文中的内涵和精髓,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知识和品质双提高,进而促使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质量获得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婷婷.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2(07).

[2] 杨东增.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归因及应对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2).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