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方法与途径

2020-03-30 03:28韩莹莹姚爽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途径博物馆方法

韩莹莹 姚爽

摘 要:“教育”作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已得到世界博物馆界的公认,如何利用博物馆的天然优势,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事关各馆建设和运营成效,更关系到我国的科技强国建设。本文通过对欧美博物馆先进教育理念的分析,并结合中国博物馆的现状及问题,总结出提升我国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八大方法与途径。旨在为更新博物馆经营理念,推动博物馆自身的改革和博物馆事业的整体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方法;途径

Abstract:"Education" as the primary function of the museum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museum circle. How to make use of the natural advantages of the museu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museum i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museum,but also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ced educational concepts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museum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museums,this paper summarizes eight methods and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Chinese museums.The aim is to provide ideas for updating the management concept of the museum,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museum itself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museum.

Keywords:museum,Education,Methods;approach

1 “教育”作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已得到世界博物馆界的公认

在现代博物馆的各项业务中,“教育”不仅是博物馆对社会的责任,也是首要任务。2007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2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ICOM,简称国际博协)代表大会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修订,首次将“教育”作为博物馆的第一功能予以阐述。该版本的博物馆定义为:博物馆“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以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教育调整到业务目的的首位。国际博物馆界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现代博物馆经营理念和目标的转变,从过去的以收藏和研究为主转变为今天的以教育和服务为主。由“物”到“人”的转变也意味着服务对象从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及以上人群向更具代表性的民众转移。

2 中西方的博物馆教育存在较大差距

从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到2008年,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国博物馆建设的热情已经攀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截至2018年底,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达5354家,比上年增加218家,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为4743家,占博物馆总数的88.6%。但不争的事实是,中西方博物馆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随着一批批现代化中型博物馆的相继建立,并且在硬件设施上已经缩短了与西方的差距,甚至赶超,但大多数博物馆仍未将“教育”视为核心功能,更谈不上科学地制定教育战略规划。

其次,无论是职业地位,还是受领导层的关注度,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都被视为“二等公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再次,虽然各类博物馆正在尝试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甚至一系列延伸和拓展服务,但都处于一种粗放式的管理阶段,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以至于得不到提升和推广。

最后,从事科普教育事业的人员素质和结构有了一些变化,但仍然不足。例如,本科及研究生比例明显上升,但对所学专业与教育学、博物馆学是否相关却无过多要求。虽然降低了讲解员比例,活动策划与实施人员增多,但仍然没有进行应有的细分和专业培训,导致对博物馆教育领域的发展动态知之甚少,工作得不到突破。

此外,国内外博物馆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是教育手段的科技化明显偏低,有的徒有形式。不少馆至今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一些有网站,但是信息更新慢、内容单调、与观众互动少,对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的利用也严重滞后,很少见能够有效利用新媒介配合科普教育活动的案例。

3 提升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方法与途径

借國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的东风,我国科普教育事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为观众呈现具备广度和深度的教育活动,强化博物馆的自身造血功能,维持博物馆旺盛的生命力,不仅事关各馆建设和运营的成效,更关系到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和文化发展战略,是各馆面临的当务之急和严峻挑战。通过对欧美博物馆先进教育理念的分析,并结合中国博物馆的现状及问题,笔者认为,提升我国博物馆教育职能,如下8个方面值得探索和借鉴。

3.1 制定科学的博物馆教育战略规划

博物馆教育战略规划是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总纲领,一份科学完善的教育战略规划,是各馆设计和实施教育项目的良好开端。教育战略规划一般设有年限,例如五年、十年,并且需要定期更新,它包括博物馆的教育愿景、总体目标、具体目标、战略方法等。其中愿景的阐述非常重要,它定义了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最终目标,拥有切实可行的教育愿景,才能制定清晰的工作任务。我国博物馆在制定教育规划时应将“教育使命”摆在突出位置,使其成为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核心导向和愿景。

3.2 开展观众研究

观众研究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有助于博物馆了解:目标观众是谁?潜在观众是谁?并且他们的经历、体验如何?只有对服务对象充分认识,才能设计合适的活动,获得良好成效,提升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观众研究及其带来的数据和信息,在每个环节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但是教育活动策划的基础,也是持续修正和改良具体执行的关键,更有助于教育活动中每个流程的环环相扣。观众研究的方法通常有:定量调查、定性访谈以及观众跟踪等。我们一方面要重视观众研究,另一方面宜积极借鉴欧美机构的成功实践。

3.3 建立高素质教育工作者队伍,并定期开展培训

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体验场所协助公众学习的人,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职能的关键。事实上,博物馆开展的教育活动能获得多大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博物馆理应是高素质教育人才的集中地,否则所谓的战略规划、架构调整、资源投入等都将成为无稽之谈。鉴于此,我国博物馆界亟需提供保障制度和开展专业培训,加快队伍建设。一方面,提高招聘门槛,在学历和所学专业上都要提出要求。同时,制定与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的人才引进制度和薪酬体系,吸引优秀人才,为教育工作者队伍注入高质量、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博物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3.4 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跨出馆门,与馆外机构开展合作

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国际博物馆界的发展潮流,博物馆发挥其教育职能,国民教育体系得到完善,相辅相成。近年来馆校合作机制纷纷兴起,初见成效,但馆校合作关系的维系仅靠博物馆教育工作和学校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要制度化地将博物馆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尤其是青少年教育体系,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融入到中小学教学计划中去。国际上有很多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1]。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非馆校合作那么简单,它是一项涉及很多层面的、长期且艰巨的事业:顶层的法律法规,中层的运行机制及底层的实践手段等等。另外,博物馆之间、不同馆的教育部门之间,与社区、基金会、公益团体、教育机构、媒体之间开展合作交流,也是扩大博物馆受众面、发挥其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总之,唯有横向和纵向的通力合作,与正规教育紧密结合,形成社会教育网,才能最大限度地惠及全民。

3.5 持续吸收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活动质量

美国博物馆协会指出,博物馆应“确保学习理论和教育研究为其实践的基础”,并继续强调,“将各种学习方式与学习理论向整合与向所有观众传达内容的方式,两者同样重要”。时下,热点的博物馆学习及教育理念有: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学习循环理论、STEM教育理论等。值得肯定的是,隨着新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涌现,我国科技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与教育职能得到强化。但仍需强调几点:首先,在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后来的理论并没有完全替代前者,而是对前者的发展和补充,在实践中,这些理论往往相互重叠,交替运用。其次,由于博物馆服务对象的不同,所呈现的教学方式更应该是多元的。最后,切勿生搬硬套,应考虑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中国观众目前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打造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活动。总之,理念上的变革和创新是一切行动之源!我国博物馆要想真正提升教育活动质量,发挥其教育职能,首先要在观念上改变,克服畏难情绪,更不要惧怕风险。

3.6 保障资金投入

中国博物馆的教育经费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应保有一定份额,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全年教育经费一般有1000多万美元,占全馆经费的6%-7%,并且近用于制作宣传资料的费用就达50万美元。日本从1996年起就对公私立博物馆、美术馆提供专项资金援助。相比之下,中国博物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不够,甚至有些博物馆整体经费都有所欠缺。当整体经费需要缩减时,往往先缩减教育经费,还存在以“教育”的名义申请经费,之后却挪作他用,如展览、藏品、研究等。博物馆不能希冀不断地只通过展览的更新换代吸引观众,没有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穿插其中,博物馆的生命力不会持久。总之,究其原因,还是对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不够重视,既然“教育”是博物馆 的重中之重,其资源配置问题就应得到解决。

3.7 利用数字化与新媒体技术提高博物馆的可及性

目前,美国博物馆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主要方式有三种:自建网站系统;利用交互式网站,如Facebook、Flickr、Myspace、YouTube、Twitter等;与其他科研机构、公司合作建立网站。这些博物馆大部分都能做到每日更新、接受再现捐赠、在线订票、设有博客、在线商店、在线教育研讨等。在愈演愈烈的数字化时代,各国博物馆颇为明智的做法是将所有的数字化和新媒体都集结起来,进行战略规划[2]。就目前国内博物馆的数字化进展而言,“博物馆数字化推广论坛”已办了11届,注册官方微博、推出微信服务、导览App等开始成为频繁动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存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但仍需引进和应用最合适的数字化和新媒体技术,因为它将是博物馆界未来30年的主要变化因素。

3.8 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对大部分观众而言,参观博物馆并不是件轻松事儿,尤其是在一些大型馆。博物馆无论规模大小,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观众服务来展开,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博物馆的公共服务除了问询、接待、购物、餐饮、休息、导引等项目外,展览内容的选择、讲解方式的使用等于观众有关的都应列入“服务”之列。我们应将“教育”与“公共服务”视为同等重要的核心工作,打破公共服务滞后的窘境。

4 结束语

时下,越来越重视公众的参与,注重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功能是国际博物馆界的发展趋势,博物馆一切工作的核心是让游客拥有愉快的参观学习体验。并且,观众来到博物馆已不再是为了寻找一个权威,而是寻求一种对话。有人说“爱上博物馆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博物馆甚至机构的运作模式及教育模式必须有所改变。希望在博物馆大发展的今天,我们能够肯下决心、肯付代价,大胆与国际接轨,为“建设一个美好的国家”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与青少年儿童教育项目”赴美学习考察小组:《浅谈当代美国博物馆教育——湖南省博物馆教育人员赴美考察报告》,2010年,第15-16页。

[2] 《泰特美术馆发布2013——2014机构数字战略规划》,湖南省博物馆网站,2013年6月17日。

作者简介:①韩莹莹(1986年7月16日),女(汉族),吉林省公主岭市,初级,硕士研究生,光学。

②姚爽(1983年),女(汉族),吉林省松原市,中级,硕士研究生,科技馆传播。

猜你喜欢
途径博物馆方法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博物馆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用对方法才能瘦
露天博物馆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博物馆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