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奕堂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当前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提高重视、优化教材、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教学;课堂
引言:
当前,很多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其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考试成绩等没有直接作用,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所以也就不能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很好地与国学教育融合,不能发挥国学教育的作用。邓小平指出:“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要搞好国学教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国学底蕴,只有教师自身对于国学知识的领悟和认知达到一定的水平,方能以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但是能够满足并且符合资质要求的国学教师,数量并不多。
1 当前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在内容的选定和编排上还不完善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学内容占教材的比例较低,而且其中古诗占据了大部分,诗歌、文言文等占的比重较少。在内容的选定以及上下承接等方面未能进行合理的规划,缺乏科学、系统的编排,导致教材中的国学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系统统筹性,影响了国学教育的教学效果。
1.2 教学形式缺乏丰富性和针对性
国学教育涵盖了对传统文化中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的熏陶,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学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多数教师在国学教育中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在未能完全理解内在含义的情况下单纯、死板地背诵,使得阅读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国学教育的作用最终难以发挥。
2 强化小学国学教育的对策解析
2.1 提高认识,领悟小学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2.1.1 国学教育有助于提升语言文字积累和记忆能力
国学经历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历史的考验,流传至今的都是经典,通过阅读、背诵和领悟这些经典文化,可以积累很多有哲理的、优美的词汇,了解大量经典的故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学生将来的写作、演讲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大脑、思想等尚处于从启蒙到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候给予有效的刺激和锻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开发学生的大脑和潜能。像《弟子规》这类书籍,对于从未接触过的成年人来说,很难将其背熟,而小学生却可以在短时间内背诵得滚瓜烂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能力将趋于稳定,记忆力的提高将会变难。
2.1.2 国学教育有助于提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责任感与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属于社会道德心理的范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责任感欠缺的孩子,主要表现为漠视同伴的需求,对同学缺乏尊重。而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正处于认知阶段的小学生,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家庭及同学都不爱,爱祖国便无从谈起。
通过小学语文中的国学教育,让学生把“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作为人际交往的准则,把“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为国奉献的人生信念。这些优秀的经典诗文和故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提升道德情操。
2.2 科学选择,充分发挥教材和配套读物的载体作用
2.2.1 注重教材内容的连续性、逻辑性和系统性
教材中对于国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连续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如果仅仅为了有国学教育内容,而将国学内容片断性地、无序地穿插在教材中,不仅不利于教师的系统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应该经过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规划,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每个阶段学习培养的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从每一本教材到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在编排上都要注重逻辑关系,有目标、分阶段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有做到完整、系统、连贯,才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国学知识,领悟其文化精髓,有助于学生把握国学的核心思想。
2.2.2 合理選择优秀的配套读物
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良好开展,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教师还要注意拓展国学经典内容的阅读,引导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先选择比较浅显的、易于理解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借助故事片、图画等学生易于接受的辅助手段解读古文,不断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配套读物,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延伸国学教育和学习的范围。
2.2.3 优化教材和配套读物的编排
首先是要制定国学教育标准,它是各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依据,对正确开展国学教育以及制定标准教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同时,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邀请国学大师、相关的专家学者、优秀的一线教师组成编写组,集中力量开展教材以及配套读物的编写工作,优化教材的编排,同时也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的配套读物,使配套读物跟教材有机融合。
作者曾受邀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编写,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作为安徽省地方选修教材供各校使用。这套书的内容主要取自《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对选取内容的背景知识、文化价值等进行了简介,对重难点进行了指导和释疑,并且提供了开展拓展活动的示例。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了补充介绍,帮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学习知识,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2.3 创新变革,提升教师国学水平和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提升现有语文教师的国学素养,是改变当前国学教育存在问题的最简便的方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语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国学素养和国学教学能力。同时,可以邀请国学大师举办国学讲堂,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师国学素养的提升,也能使学生现场感受国学大师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其次,要注重在师范类学校广泛开展国学教育,提升师范生的国学素养,传授合理的国学教学方式,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快速投入国学教育中。
在优化小学语文国学教育时,要注意创新教学形式,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探索既具有趣味性、又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
结论: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国学教育日益展现着自身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水平,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从思想认识、教材编排、教师培养、创新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来落实,推动国学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使之能长远、持续、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丛龙梅.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8 (35):26-27
[2]刘荣珍.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