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工智能背景下出现的新产物“AI合成主播”,通过对真人主播的声音、唇音、表情动作等特征进行提取、加以合成,和真人主播相似度极高,它的出现无疑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产生了一定冲击,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业想要长远发展,需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定改革,适当结合“AI合成主播”的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人工智能;AI合成主播;新闻播音;主持人;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迅速,人工智能逐渐成为潮流,在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如2018年11月出现了全球首個“AI合成主播”,由搜狗公司联同新华社研发,以新华社著名主播邱浩为原型打造。自此“AI合成主播”在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领域拉开了帷幕。
AI合成主播的到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不少新闻播音人士内心产生了波澜,引发了人们的恐慌:“AI合成主播是否具有一定思考力?AI合成主播未来是否会取代新闻主播们的地位?”。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人工智能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阻挡“AI合成主播”发展的步伐已不可能!唯有将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与“AI合成主播”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长远发展。本文将从“AI合成主播”的发展现状,“AI合成主播”所具有的优缺点,“AI合成主播”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造成的冲击,以及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发展方向几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1. “AI合成主播”发展现状
“AI合成主播”诞生于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由新华社社长刘思杨、搜狗公司CEO王小川、搜狗公司智能语音负责人王砚峰和著名新闻主持人邱浩联合发布,利用搜狗公司的“自然交互+知识计算”技术,对邱浩在播报新闻时的声音、唇音、表情动作等特征进行提取,通过技术合成,克隆出一个“自然逼真”的AI主播,与之前所创造出的人工智能略有不同,改善了以往人工智能中出现的表情、语气生硬等的弊端,和真人相似度极高。
虽说人工智能发展已如火如荼,但“AI合成主播”目前主要应用于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领域。“新小浩”-AI合成主播,它的出现及其由“静态式主播”向“站立式主播”的转变,使得AI合成主播不断得到革新,2019年2月,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登上舞台——以新华社女主播屈萌为原型,在2019年两会时期正式上岗,参与了2019年两会、春运、春节、等重要事件的报道,报道的新闻众多,且报道的新闻反响相对较好。两会期间,由科大讯飞推出的多语种虚拟主播“小晴”上岗,对于同一新闻事实,采用中、日、韩、英等多种语种进行报道,315晚会上,以AI主播“姚小松”为大家播报315晚会的有关内容。除此之外,“AI合成主播”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AI合成主播”发挥着主持人的作用,但同时又具备主持人所不具备的功能,如能在时间内进行节目播报,对受众进行精准化服务。细化来说,其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其一,全天候在线,及时传递信息。“AI合成主播”的制作特点决定着其能够24小时在岗,由于其不具有情感性,所以不知疲倦,能够全天候为社交媒体平台或网络化平台工作,同时对于夜间出现的、突发的新闻事件也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真实播音主持人的压力。如在新华社客户端中,有部分夜间新闻都是AI合成主播来发布的,证明了AI主播的播报状态在夜间也是非常积极的。这一行为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新闻节目的制作成本,其只需将新闻相关内容输入,便会自动合成视频,并进行播报的工作方式,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准确,大大提高了新闻节目的制作效率。其二,多语种播报,对外传播便捷。人工智能背景下,虚拟主持人、人工机器人、“AI合成主播”等新兴传播载体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新闻电视节目的传播手段,推动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两会期间,多语种虚拟主播“小晴”,采用中、韩、日、英等多种语言进行新闻报道,实现了一音多语的播报,将中国新闻传递给世界,顺应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共享的发展潮流。其三,程序性输出,独自完成任务。“AI合成主播”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完全依赖于技术的“电视节目播音员”,“AI合成主播”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自动生成了语音及视频,它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是按照人类事先设置的程序或发出的指令进行,一旦指令发出,不需人类干预,可自动完成任务。“AI合成主播”的这一工作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将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具有重要意义。
凡事有利又有弊,“AI合成主播”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显示出一些弊端。其一,语音机械,语流音变差。语流音变即指相邻的音节连读所发生的语音改变,而“AI合成主播”的语音是多音节的连续输出,未进行任何变化。如“AI合成主播新小浩”将“什么东西最难携带,什么东西最为累人?”一句中的“东西”二字均独读为平音,而不是轻音,和人类正常发音不符,长此以往,会造成人类对读音误解,引起混淆。其二,停顿不当,造成语义不明。文稿中有单句、复句之分,单句对于“AI合成主播”来说较好复述,但复句,需停顿得当,才能语义明了。“AI合成主播”目前对于新闻播音稿件中的语句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语句结构难以找到停顿位置,造成语义发生改变。如“新小浩在两会”一栏中,曾读到“邀请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卫委员会委员程力峰等……”,这一句中,“新小浩”在读到环境时,在其后停顿了一下,但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是专有名词,是不可分开的,“新小浩”的这一读法,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人们内心的不舒服,具有负面影响。其三,见字出声,缺乏深层内蕴。电视新闻播音的有声语言有表意和深层之分,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在进行稿件的再创作时,不仅讲究文字的本义,还强调语言的深层内涵,在进行直播时有情感的将其叙述,而“AI合成主播”不能做到情感的自然流露,不能做到吸引受众的共鸣,播报效果欠佳。
2. “AI合成主播”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冲击
“AI合成主播”的出现,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首先,引发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的边缘化危机。“AI合成主播”在新闻播音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仿真式的新闻播报,输入新闻文本内容便会自动合成语音或视频的高效性,促使一些电视新闻播音行业中专业性不强、能力弱的工作人员被迫下岗,带来了竞争压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AI合成主播”对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造成影响。由于“AI合成主播”是人工智能时代出现的新兴产物,人类好奇心强,再加上“AI合成主播”所具有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优势明显,用户在信息传播中获得参与感和互动性增强,因此,对其主持的节目观看较多,间接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构成了一定威胁。
3.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发展方向
首先,提高新闻主播的专业能力和个人修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特质。“AI合成主播”仅是新闻传播的工具,而新闻主播是有血有肉的新闻个体,人与机器最大的不同是人具有情感,在进行新闻播报时新闻主播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融入其中,受众能够产生极强的情感共鸣。人们在收看新闻节目时,想听到的不是冷冰冰的话语,而是有温度的,有亲和力的,能产生共鸣的语言。如新闻主播在进行播报灾难,世界不平之事等类似新闻的时候,莫名留下的泪水,新闻主播们幽默诙谐的面部表情,都是促使人们难以忘怀此新闻的原因。一个有影响力的主持人不仅可以是电视台的标志和品牌,也可以是一座城市或是国家的形象代表。因此,新闻主播想要立足不败之地,除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理论修养,形成细致多维的逻辑视角,练就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在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形成自己的个人魅力,让自己播报的新闻更加具有吸引力,做到无可替代。
其次,真人主播与“AI合成主播”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真人主播具有鲜明的情感性,但工作时间有限,主观能动性较强,而“AI合成主播”具有高效性,但播报时表情僵硬,亲切感不足,新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发展,应将两者进行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人主播与“AI合成主播”的分工明确,在各自领域各司其职,开创了一种电视新闻播音中人机结合的新形式,满足了观众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需求,适应了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我国在人工智能发展领域走在时代前沿,一定程度提升了国际形象,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
4. 结语
“AI合成主播”在电视新闻播音行业已是大势所趋,对“AI合成主播”在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对其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AI合成主播”在目前电视新闻领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也为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行业及人员的发展提供一定方向及建议。目前,我国论文中,对“AI合成主播”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对其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领域论文研究的漏洞,希望能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新华社首次推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主播[J].国际人才交流.2018(12).
[2]人工智能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带来的新思考[J].曹淋杰.传媒论坛.2019(01).
[3]从人工智能的应用尝试看新闻业的未来趋势——以AI合成主播为例[J].周信达.青年记者.2019(09).
[4]人工智能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带来的新思考[J].李婉琴.传播力研究.2018(35).
[5]人工智能视域下主持人发展路径探析[J].张超.传播力研究.2019(05).
[6]人工智能视野下主持传播的创新发展[J].徐阳.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9(01).
[7]人工智能时代AI合成主播发展的意义和影响[J].周锦童.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7).
作者简介:张琪,山西临汾人,现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