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欣 周潘伟
摘 要:随着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日渐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幼儿期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多个方面,笔者认为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对幼儿心理健康起直接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幼儿个体、家庭和幼儿园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120-02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强调,要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期作为人类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个人整体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对个体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帮助幼儿培养稳定、健康、和谐的心理素质是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笔者认为,探讨单个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意义不大,应明确多重影响因素并将其明朗化,进而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把影响因素往积极的方向引导,最大化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到那些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尽可能地解决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大化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下面将从幼儿个体、家庭、幼儿园这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些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二、幼儿个体因素
关于幼儿个体因素,笔者主要从生理因素、能力发展两给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理因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放在了幼儿身心状况目标的首位,由此可以看出,幼儿身体健康与否会影响其心理的发展。一是因为身体健康的幼儿比较活泼,容易被同伴和成人积极看待,能与他人建立更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因为这些幼儿也更愿意接受各方面的挑战,并对自己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十分自信;三是因为这些幼儿更愿意帮助其他幼儿,这能促进他们产生责任意识,培养强烈的责任感。而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自信力和强烈的责任感都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身体健康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生理因素中,除了幼儿身体健康外,幼儿的气质类型也会影响其心理的发展。目前,气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幼儿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由生物因素决定的且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它与人的心境和情绪密切相关,是保持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一般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而这四种气质在感受性、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倾向性、反应性等心理指标上都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胆汁气质型幼儿在感受性和耐受性方面比较弱,在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等方面比较强,而黏液气质型则与之完全相反。这充分表明幼儿的气质类型也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二)能力发展
笔者认为幼儿的抗压能力和问题解决技能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1.抗压能力
幼儿抗压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智力水平、认知发展水平、幽默感、自我效能感等。比如,关于自我效能感方面,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幼儿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幼儿通常会积极行动,敢于挑战困难,乐于接受新知识;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幼儿通常表现出退缩的行为,面对问题总持有拒绝、胆怯等消极态度,长此以往,会产生焦虑、不自信等心理问题。像胆怯、焦虑、不自信这些都属于幼儿心理不健康的直接表现,因此,幼儿的抗压能力是幼儿心理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问题解决技能
拥有特殊的技能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同伴的接纳与喜爱,这是一个已被普遍承认的研究结论。研究显示,被高度接纳或高度受欢迎的幼儿心理理论能力显著高于不被接纳或不受欢迎的幼儿。[2]可见,问题解决技能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事实上,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不仅能帮助幼儿赢得同伴的好感,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同伴关系,还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其自我中心的建立。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来说,3—6岁的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之一就是自我中心主义,幼儿完全从自身的立场和观点认识事物,无法客观地从他人的立场去了解事物。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讲,在这个阶段或者说在任何一个阶段,幼儿只有得到了当前的满足,才能继续朝向下一个阶段前进。所以,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会为幼儿带来自信心。而拥有自信心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因此,幼儿的问题解决技能也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三、家庭因素
关于家庭因素,笔者主要从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家庭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家长的教育理念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并大力投资幼儿的身体健康,他们会丰富幼儿的饮食,鼓励幼儿进行多功能锻炼并为幼儿购买健康保险等。然而,在某些家长眼中,所谓的健康就是指身体无恙、体格强壮。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狭隘的,曲解了健康的含义,忽视了幼儿的情感需求。科学的教育观念强调,在幼儿的发展中,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发展能够促进生理的发展和成熟,只有二者协调、统一发展,才能促进幼儿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3]如果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对幼儿进行适时的心理健康指导,那么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不仅不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道德观念,也不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还有可能使幼儿误入歧途。
(二)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细化来说它包括家庭結构、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家庭的经济境况、社会地位以及居住环境等内容。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中的幼儿心理上会出现强烈的压抑感;[4]家庭结构不完整的幼儿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明显大于家庭结构完整的幼儿;[5]亲密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幼儿健康的心理发展;[6]幼儿时期的家庭矛盾会对人以后的心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并且伴随其一生。[7]笔者认为,家庭作为幼儿长期生活和成长的港湾,其环境状况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无法取代的深刻影响。尤其在相对开放的家庭居住环境中(比如农村),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将会更有益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幼儿园因素
关于幼儿园因素,笔者主要从教师素质、活动空间和课程体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师素质
随着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逐渐重视,幼儿园教师队伍也日益壮大。但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仍旧存在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专业能力偏低、职业道德水平偏低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专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师相当匮乏,这会导致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和全面的认识,对幼儿的心理教育缺乏耐心和正确的引导。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使用“再不乖,老师就给妈妈打电话,不让她来接你”“再说话就不要吃饭了”“再不睡觉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等威胁性的语言来引导幼儿的行为,然而这种引导方式会迫使幼儿在高压的氛围中唯命是从,在高度紧张的情绪体验中收敛自己的行為,从而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乃至长久的心理阴影。
(二)活动空间
宽松的活动空间有助于幼儿求知欲、探索欲以及好奇心等心理品质的发展。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也已明确建园标准,要求幼儿园依据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规律对园所空间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但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幼儿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得幼儿有效的活动区域减少。那么,这些狭隘的活动空间就会过分限制幼儿的自由,容易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
(三)课程体系
科学、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幼儿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部分幼儿园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明确的认识,没有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建设,实施起来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照搬其他国家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的认为幼儿只要看起来正常就是没有心理问题,这样长久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五、结语
笔者从幼儿个体、家庭和幼儿园三个方面论述了其为什么会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最大化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刘千冬. 4-5岁儿童社会问题解决创造力对同伴地位的影响:气质和自信心的作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3]赖运成,陈 丽,叶一舵.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测量和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5):19-24.
[4]钟小川.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导向作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9):73-75.
[5]赵军海.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5):4361-4363.
[6]郭 兴,王宇雄.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03-105.
[7]李晓敏.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因素[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