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蕾
摘要: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于感染I型牛疱疹病毒而发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的接触感染。临床上任何品种、各个年龄的牛都能够感染,尤其是给犊牛造成最严重的危害,死亡率也最高。该病的发生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冬春季节多发。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染性强,往往会导致大面积传播,因此只要发病就会严重影响我国的肉牛养殖业,损害养牛经济效益,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要点;药物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2-0099-02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学
I型牛疱疹病毒是引起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其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该病毒具有较好的耐低温性,如在-60℃能够保存长达9个月;但耐热性很差,如果在37℃条件下经过大约10 天就会死亡,在超过63℃条件下只有少数能存活。另外,大部分消毒药物都可将其杀死,如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或者季铵盐类消毒药物都可将其杀死。
1.2 易感动物
自然感染情况下,只有牛能够感染该病毒,且各个年龄的牛都能够感染,特别是20~60日龄的犊牛易感性最高。青年牛感染病毒后,一般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往往呈隐性感染。
1.3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病牛和携带I型牛疱疹病毒的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病。另外,康复后的病牛依旧会长时间携带病毒,有时甚至能够超过18个月,给牛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一般来说,主要是牛的鼻、眼睛以及阴道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另外公牛的精液中也可能存在病毒,当易感牛与污染病毒的环境接触或者与携带病毒的牛交配,都可能会被传染。此外,吸血昆虫也可传播该病。
2 临床症状
该病通常具有4~6天的潜伏期,有时能够超过20 天,临床上分成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呼吸道型、生殖道型、流产型、眼炎型以及脑膜炎型等。
2.1 呼吸道型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病牛主要症状是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减少,流泪增多,鼻有黏脓性鼻液流出,且鼻黏膜由于明显充血而呈火红色,因此也将该病称为“红鼻病”。典型表现是呼吸极度困难,犊牛往往呈急性发病,症状比较严重,最后由于窒息和继发感染导致死亡。
2.2 生殖道型
主要是性成熟的牛多见,往往是通过交配感染。患病母牛的阴门、阴道黏膜发生充血,精神不安,排尿次数增加,且由于伴有疼痛而高举尾部。有时黏膜表面散布有灰黄色的脓疱,呈粟粒大小,并有大量的黏脓性分泌物从阴道流出,有时覆盖伪膜,并存在溃疡。患病公牛出现龟头包皮炎,精囊腺发生坏死、变性。病牛一般在发生病变1周后开始康复,但公牛发病后失去配种能力,因此要立即进行淘汰。
2.3 流产型
通常是初产母牛多见,往往在妊娠后期发生,病牛可发生早产或者死胎。流产后常出现胎衣滞留,且流产的胎儿无肉眼可见的特征性病变。
2.4 眼炎型
病牛主要症状是眼睑发生水肿,结膜充血,眼、鼻有浆性或者脓性分泌物流出,有时角膜略微变得混浊。症状严重是可见结膜处存在灰黄色的小颗粒,或者融合形成颗粒状的坏死膜。
2.5 脑膜炎型
通常是小于3~4月龄的犊牛多见,初期表现出发热,眼睛流泪,流鼻涕,呼吸不畅,鼻腔黏膜发生充血,然后有一系列的神经症状,如角弓反张、磨牙、肌肉痉挛、共济失调、沉郁或者兴奋。该类型死亡率较高,能够达到50%左右或者更高。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犊牛,主要是呼吸道和鼻腔发生病变。打开鼻腔发现鼻黏膜变得潮红,鼻甲骨上出现坏死病灶,同时口腔黏膜也为得潮红。切开气管发现气管黏膜表面有大量的出血点。肺脏明显气肿、水肿,表面有出血斑点,有时可见化脓性肺炎,肺间质增宽,肺小叶坏死。肝脏发生肿胀,表面散布有灰白色至灰黄色深浅不一的坏死病灶,呈粟粒大小。肾脏乳头发生明显充血、出血,且肾脏表面也存在坏死病灶,类似于肝脏。
4 诊断要点
牛群中只要出现疑似症状,则要尽快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该病确诊要求病原学、血清学或者分子生物学都呈阳性。其中病原学诊断操作繁琐,需要较长的时间,影响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血清抗体检测,建议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该法优点是检测样本量大、操作简单、快速、便于推广等,是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PCR诊断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适合在感染早期进行快速检测。
5 防治措施
5.1 药物治疗
临床上无特效药物治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主要根据病牛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即抗病毒、防止脱水、避免继发感染。
全部病牛可静脉注射由500 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mL 25%葡萄糖溶液组成的混合溶液,用于强化补液。同时,配合肌肉注射100万IU青霉素,每天1次,1个疗程连续用药3天,以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另外,在全群牛的饲料中加入1 g/kg 98%盐酸吗啉胍粉剂混饲,连续使用1周。
5.2 加强饲养管理
5.2.1 严格引种
牛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不允许到自疫区引入牛。引进的牛要求经过血清学检测,呈阴性时才允许引进,且到场后要经过至少1个月的隔离饲养,且期间要进行2次血检,都呈阴性时才能够混群饲养。
5.2.2 严格消毒
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是保持牛舍环境卫生。牛舍、运动场以及周围环境可使用2%氢氧化钠或者撒布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周1次;场地周围以及场内下水道、污水池等可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每月1次;另外饲料床、料槽、饲喂用具等也要定期进行消毒,常用消毒药有0.2%~0.5%过氧乙酸或者0.1%新洁尔灭等。
5.2.3 注意保温
在气候寒冷的冬季,由于牛体消耗过多的热量,要求牛舍加强保温,不僅能够节约饲料,还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常关闭牛舍门窗,防止冷风吹入,确保牛舍温度高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