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龄
摘要:对当今的设计的社会功能趋势进行探讨。通过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下的设计现象,即工业革命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的设计改革、20世纪初广泛的社会民主思潮带来的设计运动、现代信息社会框架下的新的设计特点。总结设计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特点。设计功能在长时间的社会活动的影响下,从单一地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已经发展到与多个领域识相互交织。如今的设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承担着相当大的社会责任,设计对其所要表达的内涵应更深刻的反思,对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要有充分考虑。
关键词:设计改革 现代主义设计 包豪斯 信息社会 服务设计 责任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1-0092-04
引言
每个历史阶段的设计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每个时期的设计也都是为解决某一主要矛盾而凸显出某一功能。从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不同时期下的社会背景都会产生不同的设计现象。设计风格或流派的出现其背后都有着诸多的因素影响,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到每个阶段人们的生活状态都影响着设计朝着不同的方向转变,而每个时期的主流设计必定是建立在一个普遍的社会需求的背景之下,是为了满足多数人的生活需求或是从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开始出现逐渐走向成熟。随着设计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设计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这种影响属于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设计的价值表现。如今设计渗入到多个领域之中,需要考虑到更多的知识层面和社会影响,本文将对设计不同历史时期设计功能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现代信息社会下的设计功能趋势进行思考。
一、设计具有社会功能
设计功能在长时间的社会活动的影响下,从单一的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已经发展到与多个领域知识相互交织。从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都会引发不同的设计现象,包括设计运动、设计风格、设计师以及设计理论。所有这些变量因素造就了设计的功能也随之改变,设计现象产生的原因、背后所阐述的理念都会对社会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是建筑还是产品的设计,其功能的受众主体是大众,所以从一开始设计就是围绕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展开。设计功能的凸顯是为了方便生活,通过人们行为活动的影响进而增强了设计的社会功能。
因此,无论是从工业革命之后的设计到现代主义设计还是当今多元化的设计,都是处于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功能为首进行的发展变化。
二、设计的社会功能的发展
从工业革命到社会革命运动是设计的探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还没有对设计的社会功能进行目的性的把握,但是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都意识到了当时的设计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了无数的尝试与探索。世界大战前后社会正处于极大的动荡与变革之中,设计开始着手于解决人们生活问题之外更大的社会问题,人们开始思索设计除解决问题之外在生活中所扮演的功能角色。发展到现代,设计已经涉及到几乎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功能开始越来越复杂多样,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刻。
(一)工业化时期的设计改革——设计解决机械生产问题
工业革命后机械化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是引发后来所有设计变革的源头。而当时,英国的整个设计风格正处于维多利亚时期,无论是建筑还是生活工艺品的风格大都遵从中世纪哥特式的风格以及异国情调而设计,而造成这种风格的原因正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彰显他们的社会地位,追求那些复杂的富丽堂皇的设计品所带来的社会现象[1]。
1851年于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宏大的水晶宫博览会,然而展品的功能和形式的严重脱轨在当时造成了相当的不满和批评。主要在于精美复杂的装饰极大影响了产品的使用,而那些附加的装饰在使用时成为了累赘[2]。另一个现象则是由于工业化刚刚起步,机器生产的产品毫无美感可言[3]。这两种极端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尽管值得肯定的是水晶宫简洁的设计和新型的组装式建筑开创了现代设计的先河,但同时这种简洁的建筑设计与室内的展品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引起了人们的批判[4]。
因此,工业化所造成的设计的两极化是当时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这也是之后工艺美术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从工艺美术运动开始,产品的实用性逐渐凸显。当时的政府官员亨利科尔就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思考,他认为因该“善用工业的加工方式”,即应该根据工业加工方式的特点来设计相适应的形式。针对产品的外观来说更应该适用使用目的,应解决使用问题为主[5]。工艺美术运动的出现正是当时的艺术家为了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设计水平下降的问题,意在寻求一种将功能与形式相结合的解决方式[6]。在工业化广泛传播下很快便带来了新艺术运动,发展到后期工业化的实用艺术已经完全与传统的手工技艺分离开来。随着工业化在商业制造中的普及,机械生产的产品逐渐被接受,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机械生产,当时的设计师利用新兴的材料和技术,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设计出诸多造型简洁的产品以便机器生产。在当时的设计的产品之中,大多以几何形式呈现,通过摒弃复杂的装饰突出产品的功能。这种形式的设计不仅易于人们使用、便于清理和收纳,另外通过工业化制造取代了人的手工劳动,大大减少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时间,颇受商业厂商的青睐。在机械化趋势的影响下,产品无论从形式还是使用功能上都越来越接近现代主义,也越来越适应机械化大生产,工业化初期水晶宫博览会上的展品和1925年实行工业化标准化后生产的钢管椅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显后者的生产和使用效率都更高,如图1。
(二)民主思潮下的设计运动——设计服务大众生活
社会民主思想对现代设计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共产党的革命得到了当时许多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支持[7]。富强、繁荣、平等的社会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于是出现了各种社会主义性质的设计来表现他们的革命观念,企图用设计来更好地帮助革命。俄构成主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其鲜明民主性设计思想使得他们的设计实践也是为大众设计服务的。构成主义极大地影响到德国的现代主义设计,直接导致了后来包豪斯建造者格罗皮乌斯对于包豪斯的教学改革[8]。
设计反思和批评最开始出现的原因就是源于人们整体低下的生活水平和状态,设计所做的改变也都是为了让人们有更好的使用感受和服务体验。早在格罗皮乌斯创立包豪斯之初,就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设计在使用过程中的功能服务性,抛弃了形而上的形式设计。[9]格罗皮乌斯本身鲜明的社会主义民主色彩使得他的设计是为大众设计的,是基于为解决人们恶劣的居住环境的问题而设计的。他主张的是能够为大众所消费的起的、人人都能够享受设计所带来便利的设计。所以他的建筑设计表现出了一种批量化、标准化和功能性,同时采用了新技术下低成本的材料和结构来达到经济目的,为大众提供基本住房。他的这种标准化的设计思想很好地体现在了包豪斯的建筑楼之上,如图2,并成为了现代主义建筑中的里程碑。反对任何毫无用处的装饰最大化凸显功能作用,这一观点也自始自终贯穿了现代主义设计整个历史之中。
现代主义的形式在后来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影响与传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当时大多数的主流设计师都有着民主主义的思想。在当时激荡的社会革命运动的背景之下,荷兰风格派的杜斯伯格、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机械美学的奠基人柯布西耶等现代主义大师都持强烈的民主思想。柯布西耶提倡用设计规劃来解决和预防革命造成的社会动荡的问题,同时达成一种民主、平等的社会秩序。他认为住宅只是提供人类的机器而已,建筑设计与产品的设计一样,需要将其功能化来提供给人们更好的居住体验。他所设计的著名建筑萨伏伊别墅就是完全基于功能性的建筑设计,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内部结构和设施都实行功能化,如图3。所以后来现代主义建筑的外观大多是简洁的几何形式,便于规划和建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之所以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风格就是因为二战之后有大量的战后人员需要安置,而现代设计标准化和功能性的楼房式住宅以及它相对较短的施工周期都极大的满足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民主思想如此深入人心的原因在于当时动荡的社会现象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人们渴望平等、自由。当时的设计流派则希望通过设计来传达这一思想。
(三)信息化以来的设计现状——设计应用到多领域之中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之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吃穿住行不再是社会中大的障碍和困难。当物质方面趋于一个饱和的状态之时,伴随而来的是人们对其他细节方面更高层次的需求。与此同时越来越普遍和成熟的网络覆盖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社会划分成了“线下社会”和“线上社会”两个部分相互影响着并充斥了各种各样巨大复杂的信息,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获取渠道和传播者。在这样自媒体的社会现状中,更加凸显了个人色彩。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因此任何的细节都会被放大。在设计上来说一个小小的触点也会对大众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网络自媒体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很快便会造成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
如今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变得越来越多样,几乎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随之而来设计研究也变得更加深入,切入点也变得越来越细致和微妙。在人口结构变化消费升级之后,产生的消费分层造成了市场细分,这种市场需求同样造成了设计领域的细分,出现了许多新的设计方向和分类。[11]同时设计的包含性也越来越广泛,并且涉及到了更多需要考虑的知识领域和社会因素。
在其他的学科领域,设计占据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的地位,这种变化最明显的体现在人们对事物的使用和体验感受之上。无论人们身处哪个行业,都需要专业的仪器或设备进行研究。除了必须的专业性知识和经验之外,器械的精准使用也成为了专业性的技能之一。人与机械产品的交互使用方式也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易于使用和多样化,这一转变在医疗、交通以及天文研究等领域都十分明显。[12]其目的就是在不断提高性能的同时也能够给人们带来更高效率的使用,通过研究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的使用方式,用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方式进行设计表达。福特汽车的外观演变和其车体性能的提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图4,每一代的车型都具有一个时代的审美特征,并且在结合各安全性能方面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三、设计的社会功能的趋势
在新的多元化社会架构下,我们应该扩大视角重新审视设计的地位和作用,包括设计的思考方式和表现形式。总之一切都可以被质疑,一切也都可以被颠覆。当今的设计对人们的思维和思想有着极大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从单一的解决问题扩大到人文环境关怀再到引领人们进行思考的设计,设计的矛头实质上正在进行一种从外部物质环境到人思想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方向是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的。一切问题的源头在于人的认知与思想的顽固和局限性,不得不说,这一意识和转变是一伟大的进步。
(一)激发探索社会价值
如今设计普遍以商业因素为先,无论是学校的设计教育还是企业之中的设计仿佛都遵从着标准化的设计模式,设计者充当的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现象的高级工具而已。[13]商业效益成为了评判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大多数设计者接受直接的信息并处理,整个过程机械而显得过于理性和功能主义,导致了设计与社会现象相脱节、设计师与其文化环境拉开了距离。[14]然而当过于理性和功能主义的时候,现代主义这种现象本身就在无形之中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思想障碍和问题。实际上,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从工业标准化开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包豪斯大力宣扬设计上的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力图建设一个标准化的便于管理和直接解决问题的设计框架和结构。专业化设计教育的出现导致无论环境如何都要抛开个人主义思想去完成任务,这样毫无情感化的专业态度缺乏了对社会现象的客观认识和价值思考,而这种过于理性灌输专业知识的教育形式,实质上直接严重导致教学缺乏了一种探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意识。[15]
然而设计不应该局限和拘泥于任何一个死板严肃的框架之下,设计者也不应该给自己贴上固定的标签和模式。设计所要做的是结合当下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充分考虑到在社会各个方面可能会造成影响,为人们提供一种带有温度的、人性化的、能提高生活品质的选择方式,使人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对自身价值观念与现实的一种思考与反思,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与决定。
与此同时,我们看待问题的视野也应该更加广阔,因为现代生活下的各种理想、形式、心理等方面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16]并且针对现今被放大了的商业经济要素来看,其实其他各种因素现象都在不同程度的产生影响,并且应该给予平等的对待和重视,这一启发也体现于整个设计历史的过程之中。
(二)充分考虑社会效应
纵观设计史的历程可以发现,从设计改革到现代主义的设计都是基于问题而出发的。也就是说过去的设计是在已经发生了的社会问题之下才去思考解决的办法的,譬如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设计混乱导致了设计改革,为解决大众生活的问题造成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盛行......当时的设计行为实质上具有极大的被动性,是为了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出发的。
而现在,设计更应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的预测性和预防性,即在解决已有社会现象的同时又要考虑到设计出来的产品的社会影响。信息社会下各个领域的界限都在相互交会,我们在具体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会不会带来更多新的问题?那么有哪些方面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去主动的思考后用优良的设计来达到预防和避免的目的,或者在保证解决问题的前提下能够解决其他的问题一举多得,能够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使消费者得到更好或一种惊喜的用户体验[17]。
所以说如今的设计不再只是关乎到已有的问题现象和问题本身,还应考虑到已有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影响并作出即时的反应、思考和解决。我们总是从历史和过去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然而却很少在未来可能性的基础上对现状作出瞻前性的设计思考[18]。但是这种对未来进行的动的设计思考其实质上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未知的可行性方案,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现实的发展是多向性的,所以这种预测性设计的重点不是能够解决多少未来还未发生的问题,而是如何能够为目前带来使用或感受上的满足感,也就是用户从开始到结束使用的满意程度,这点是极大的加分项,甚至可以达到忽略某些小细节上的不足之处。
就产品设计设计来说,如今产品设计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物的层面,它更趋向的是一种系统化的整体性设计。从开始进行设计所要考虑的消费定位、市场环境、调研分析、可行性研究、产品生产、市场投放、信息反馈、优化设计、服务销售、生产售后等一系列过程中,产品实物仅占了一小部分,它只是整个系统过程中为了实现用户或消费者某一目的的一个实现载体,是服务于整个系统之中的[19]。当然产品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整个服务系统中用户与未来目的性之间唯一的可触式桥梁。产品设计向服务设计转变的趋势却来越明显,而服务设计所考虑的点也远远多余传统的产品设计。要想让消费者达到满意的使用体验,除了解决问题上的痛点之外,还必须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从开始到结束服务的过程中,每一个触点都有可能造成消费者心理上的波动,而这些心理会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满意程度[20]。在设计中预测每一个可能造成心理变化以及变化方向的点便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使用后的用户体验反馈会很快地进行传播,反馈的好坏会造成直接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产品,则是消费者直接评价服务体验好坏的唯一存在。
(三)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经济利益带来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道德问题。今天的设计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供给了人们能够选择多种生活方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在创造新的文化的过程[21]。设计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取决于设计者个人在设计过程融入对于社会价值观的理解和体现。设计师所充当不再是单一的创造产品的角色,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引领者将一种产品或理念以视觉和形式进行阐释给大众,促进人们更大程度上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22]。在这一过程中夹杂着诸多的商业因素,当设计表达成为一种传播媒介之时,会激起人们不同的思考、观点和反思。一旦形成极强个人观念在当下的信息社会下往往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错误或误导性的设计所带来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设计师必须具备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和责任感,而不仅仅是设计表现和能力,所以说当今道德因素在设计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导向。在商业性利益的驱使下,设计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对世界的责任感知。绿色设计、非物质设计都是基于一种对未来社会承担责任的设计体现[23]。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无论是波普艺术还是意大利的激进设计之所以在出现之后却很快消逝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极强的个人主义色彩,它们的出现是基于个人喜好出发的,是源自于对现代主义标准化形式的一种排斥心理,而不具备太多的社会反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设计者来说,我们更应该明确自身的价值观和社会态度,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用有态度和责任心的设计为社会現象和需要解决或帮助的人或事发声。
结语
设计正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普及,设计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宽泛。随着现代信息化的普及,人们接触到的事物也越来越多,从这一点来说,设计所传达信息的价值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如今在设计中占据着重大的导向。今后设计的功能除了需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之外,还应注重对于人们思想和价值导向的传达,注重设计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因为设计从造物到改变生活环境,最终会引起人的反思以及思维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52.
[2]杨亚坤.浅议水晶宫博览会与工艺美术运动[J].工业设计.2018(9):116-117.
[3]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3.
[4]丁成章.历史上采用新型建筑结构的世界博览会场馆[J].世界建筑导报.2018(3):57-59.
[5]赵璞真.机器生产与手工艺之争——19世纪后半叶建筑思潮一角[J].建筑与文化.2018(3):54-55.
[6]罗祖文.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价值取向冲突:生态诉求与平民主义[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7(37):58-62.
[7]薛雨萌.现代主义视域下的德国建筑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8:02.
[8]田雁飞.构成主义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价值[J].大众文艺.2016(37):98.
[9]杭间,靳棣强,胡恩威.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与中国[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4:16.
[10]侯健卫.类传统: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与新精神[J].新建筑.2018(4):62-66.
[11]华思远,邓明辉.车企数字化转型之道[J].经营者.2016(10):85-87.
[12](美)唐纳德·A·诺曼.小柯译.设计心理学.日常的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005.
[13]李敏,黄超.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理念及发展趋势[J].设计.2017(8):120-121.
[14](美)史蒂芬·海勒,薇若妮卡·魏纳.公民设计师[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7:009.
[15]赵雨淋,门德来.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工业设计教育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50.
[16](英)安东尼·邓恩,菲奥娜·雷比.思辨一切[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7:121.
[17]辛向阳,王晰.服务设计中的共同创造和服务体验的不确定性[J].装饰.2018(4):75.
[18]辛向阳,曹建中.定位服务设计:意义塑造、范式转变...[J].包装工程.2018(18):39.
[19](德)雅各布·施耐德,(奥)马克·斯迪克多恩.服务设计思维[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5:295.
[20]张瑞杰,王珈琦.全系统设计及其实践研究[J].设计.2018(13):2.
[21]郭莉,辛向阳.服务设计商业价值的法律保护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21):178-181.
[22]李盛弘.设计师的眼——日常生活中的设计启发[J].设计.2018(18):82-85.
[23]马誉铭.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设计探索[J].设计.2017(2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