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俐
摘 要:青年思政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不仅事关个人的职业发展,还将深刻影响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和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科研能力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可借鉴做法,结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对提高我校青年思政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了路径探索。
关键词:思政;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一、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
根据采访和文献数据,高职青年思政教师普遍具有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愿望,但在科研之路上一般都会遇到以下三方面的困境:
首先,教学与科研难以兼顾。刚走上教学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来熟悉和适应教学,分配给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极其有限,繁重的教学任务及额外的行政工作致使科研工作从属于教学任务。
其次,“被动科研”与“主动科研”的转换遇阻。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主要是硕士研究生,其在校学习时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或参与导师的课题,“被动科研”模式下科研方向清晰、专业指导的获得也相对容易。而当硕士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时,原本可全身心投入科研的学生时代已经结束,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涉及的问题和角度又纷繁复杂,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受本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限制,难以独立驾驭较高层次的科研工作。此外,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资源又处于弱势,因而青年教师“主动科研”的信心和积极性不强。
最后,科研定力受获得感和归属感的影响较大。青年思政教师在生活压力与福利待遇上普遍存在落差感,再加上入职不久,心态不是十分稳定,因而归属感和获得感弱化,因此坐得起“冷板凳”的科研定力也受到影响,在科研中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倾向。
二、高职院校青年思政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让教学成为科研起步的实践之源。
高职青年思政教师大部分时间被熟悉课程和提升教学技能所占据,虽然确实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它并不能成为青年教师搁置科研工作的借口。事实上,思政课的教学和科研有着相互映衬、相互促进的内在关联。一方面,思政课堂真理的说服力需要彻底的理论为后盾、教学方法的创新也需要相应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支撑;另一方面,科研成果相应地也能助力教学,使思政青年教师在某一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青年教师可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结合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的当务之急,以“教学研究为主、学理研究为辅”的工作开启学术之路。因此,转换思维方式,辩证地看待自身所遇到的困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或许这种困境将成为青年思政教师科研起步的契机。
(二)切实发挥团队力量,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让科研之路不再是“孤军奋战”。
原则上讲,由学术水平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制定培养计划,在讲课艺术、教学方法、论文撰写等多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并互相分享、借鉴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这对青年思政课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科研方向,是极具意义的。一般而言,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一套“传、帮、带”的机制,但导师的资质如何?是否有足够的师资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导师如何有效地带领学员进行专业成长?学校有没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一“以老带新”工作的真正落实?或许这些是更多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结合当前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研方面导师力量总体较为缺乏的具体实际,笔者认为,我校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相关制度,创造条件让思政教师“适性扬才”,发挥团队的力量,营造良好的科研環节。比如,利用好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省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发挥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个体的引领作用,定期举办经典“读书会”,激发青年思政教师主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这本“真经”的积极性,为科研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此外,基于聚焦教研的“起步”建议,可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开展“圆桌会议”,针对授课内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展开探讨,从而激发青年思政教师的教研灵感。
(三)建立实事求是的科研激励机制,让青年教师在获得感中稳步向前。
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孵化过程,但同时也存在一个培养的关键期。根据一项对思政教师立项数和立项率的调查研究,思政教师科研能力成长的关键期是入职后前五年。若由于学校“高不可攀”的科研激励制度使得青年教师在“关键期”退而求其次地在科研上“赚工分”,则青年教师的获得感将大大降低。
综合考虑当下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思政教师的科研能力,借鉴教育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校应建立实事求是的科研奖励机制。当前,我校大部分思政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与科研激励政策所设定的门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让很多青年教师望而却步。在全国上下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下,结合思政相关学科的特点和现状,建议思政类科研成果激励制度单列,同时对职称较低的青年教师放低门槛,对一般的科研成果也纳入激励范围,例如,被收录进会议论文集的论文、市级举办的获奖征文以及教书育人经验总结等。
(四)坚持“走出去”的专业学习,让青年教师在纵横交流中开拓视野
参与学术交流与学习是青年教师开拓科研视野,锻炼科研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提供给青年思政教师更多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出于合理运用我校有限的科研培训经费的考虑,建议首推相关青年教师参加每年由浙江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分课程进行的备课会;但凡有红头文件且具有学习价值的会议,在教师做好教学安排和培训经费合理的前提下,学校应尽量批准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为避免青年教师在外出学习时“只学不思”或“只参加不学习”等浪费培训资源的问题,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效果评估制度。比如,要求青年教师回校进行汇报交流,且汇报质量将被纳入绩效考核。这不仅有利于受培训个体扎实掌握学习的内容,还有利于将学习成果共享,实现成效最大化。
(五)开拓“引进来”的专业科研指导渠道,让青年教师在有针对性的帮扶中快速成长
学校搭建的在职培训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与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我校以实际行动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这本身值得肯定。然而,就当前我校举办的专家讲座或培训而言,总体上呈现出普适性的特点,因而其专业针对性就相对减弱。因此,建议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可以开拓“引进”本学科的专家学者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指导的渠道。比如,各思政教师可利用好母校的优势资源,联系母校的专家和学者对我校的思政教师进行有偿的针对性专业指导。
三、结语
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固然需要党的领导、师德师风、培养机制等方面的共同作用,但由于思政教师对理论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其政治定力、思维活力与创新能力,因而提高作为“关键少数”的青年思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及青年思政教师本身都应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性并采取符合实际的措施,切实提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向教书育人实践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陈碧妹.对当前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07):17-19.
[2]肖睿.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9):52-53.
[3]陈晓云.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中的矛盾、困难及其成因——基于高校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的调查与研究[J].江苏高教,2019(09):93-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Z].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