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健 蒲松涛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能力的又一挑战。
与2003年不同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深度融入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中。
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提供全新的数字化能力,加快数字化生活服务的发展和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建设,这些都为疫情防控创造了更有利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
对比可见,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疫情研判、诊疗救治、便民服务等方面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抗击疫情中彰显出巨大威力。
互联网开辟疫情信息管理和宣传新战场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信息获取、信息发布带来全新的途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民众了解掌握疫情信息的重要载体,极大拓展了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渠道。
基于互联网的新信息平台让疫情信息的传播更加及时有效,避免因信息不畅造成社会恐慌,极大地推动社会群体一致抵抗疫情共识的快速形成,也促进了各方参与、全民贡献的疫情信息渠道的建立。
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技术,“疫情地图”“发热门诊地图”“辟谣平台”等多种信息平台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帮助民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疫情实时动态、辨别虚假消息,掌握防治应对方法,更加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疫情防控信息的传递和知识的普及。
另一方面,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类平台也为管理部门、医护工作者、广大网民提供了疫情信息交互的新渠道,更好地促进了各方交流与互动,在紧缺物资筹集、疫情情况发布、各地经验分享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新思路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力较SARS病毒更强,疫情爆发期间又恰逢春运,这使得疫情防控范围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或是少数人群,而需要考虑多方信息的综合分析从而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大数据技术得有了用武之地。
春运带来的人口大规模迁移为疫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而通过交通大数据可以有效掌控重点疫区人群迁移情况,有效锁定输入型感染者活动范围和散落各地地隐形传染源,为各地精准防控疫情提供重要参考支撑。例如“同乘患者查询”等数据平台方便民众自主查询是否与确认患者同乘交通工具,加强重点人群筛查和个人自主防护,提高集聚性感染防控效率。
此外,基于疫情防控,国内概念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可详细掌握各类重点医疗物资企业的产能、产量、库存等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医疗物资供给和分配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云计算为民众生活工作模式转变带来新空间
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与成熟带来了电子商务、线上教育、远程办公、在线问诊等线上生活方式的转变,相较于以往云服务使用是“可选项”,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云服务正逐渐变为“必选项”,正是由于各类云服务应用的使用,降低了由于人群聚集导致疫情传播的风险,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模式转变带来新的空间。
例如电子商务大幅减少人们前往超市、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智能货柜、取餐柜等无接触配送进一步减少配送人员面对面接触,在线医疗问诊减少民众因常规就医需求而向医院集聚,语音/视频会议提高交流沟通效率为远程指挥疫情防控创造便利。同时,线上教育保证学生群体“停课不停学”,远程协同办公支撑企业“停工不停产”,有力降低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失。
人工智能成为加速病毒检测和药物研发新引擎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技术在此次疫情防控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提高病毒检测效率和加快药物研发进程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挖掘。
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化的全基因检测分析平台可将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并能精准检测出病毒变异情况,大幅提高疑似病例的确诊速度和准确率,从而降低疑似病例再次传染的危险,确诊病例也能尽早接受治疗而降低病死率。此外,大量人工智能算力还投入到药理毒理研究、蛋白筛选、新药研发等工作中,大幅加快疫苗等的研制进程。
综合来看,信息技术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便民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不充分、不成熟等问题,为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如网络空间成为谣言传播的重灾区,疫情信息网上传播与管理成为疫情防控工作中新的重要环节;数据资源的利用还不充分,距离满足疫情防控统筹调度、精准施策的需要尚存差距;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为疫情防控的协同联动带来一定困难。
为更好发挥信息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建立阻击疫情的“技术堡垒”,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营造良好的网上疫情防控环境。积极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辅助疫情防控工作,如传播权威信息、宣传防治知识、回应民众关切、引导全民参与等。同时,加强网络空间疫情防控不良信息的管理,及时更正和澄清非专业的误导性信息,严厉打击恶意谣言和煽动性信息,让网络空间成为消除民众恐慌、服务疫情防控的新家园。
二是强化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推动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等部门建立完善信息联动机制,加强通信、公路、铁路、民航、医疗、科研等疫情防控相关数据的采集、汇聚、分析和共享,打通各地区各行业的数据壁垒,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医院救治、跟踪筛查、科研攻关等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与应用。借助疫情带来的大规模网上办公、学习、问诊等新需求,化“危”为“机”,推动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信息服务企业等加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和运用,促进远程协同办公、线上教育、智能问诊等应用的成熟和普及,以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好技术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