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是畜禽疾病多发季节,应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控,稳定畜禽生产,以保障肉类食品的稳定供应。现将畜禽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防控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完善畜禽生产生物安全体系,建立动物疫病防护网
畜禽生产生物安全体系主要是防止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进入养殖场,感染和威胁畜禽健康所采取的一系列安全防控措施,是保证畜禽养殖全程健康的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主要是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即控制好养殖场病原微生物的“进”与“出”,关键是对养殖场的人员、物料和环境的控制,手段是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和检疫。在畜禽生产的生物安全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做好四个字:“灭、消、清、隔”,就基本可以保障养殖场安全健康生产。
1.“灭”字
“灭”字主要是控制鼠、鸟、虫、蝇、蚊等活动生物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进入养殖场。这些活动生物常常是病原微生物的中间宿主,如果与畜禽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一旦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等条件适宜,便会侵入易感的畜禽使其生病,从而导致疫病的发生。
2.“消”字
“消”字主要是做好养殖场的场外消毒和场内消毒。场外消毒包括对进出车辆、人员,以及产品销售的消毒工作;场内消毒主要包括对栏舍、场内器具、舍内通道及地面、料线等进行消毒。在消毒过程中,应做到“七分清洗,三分消毒”。具体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不同消毒方法类别与适用范围
表2 不同场所的消毒剂选择
3.“清”字
“清”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条件,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对患病的畜禽早发现、早清除;二是对动物粪便、饲料等固体废弃物进行集中收集,采用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方式,或洒生石灰,或按比例投放烧碱、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消毒。在清理过程中,要求及时清理,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借助废弃物繁殖的机会。
4.“隔”字
“隔”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健康动物对致病微生物暴露的风险。主要包括病畜(禽)隔离和引种隔离。病畜(禽)隔离: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建议及早隔离、早诊治,并对病畜(禽)之前的养殖环境和所用工具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传染病在大范围内扩散。引种隔离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新引入畜禽所携带的未知病原入侵原有畜禽的风险,隔离期间,新引入畜禽由专人饲养,以减少其跟场内其他工作人员的接触机会。引种前,彻底清洗消毒隔离舍,检查饮水器、料槽及通风、温控等设备,提前准备好消毒药、常用药、作业工具等。
二、增强畜禽健康水平,提升畜禽抗病能力
1.加强动物疫苗高效免疫
在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动物个体和群体的抗体水平达不到相关要求,动物的免疫保护力不够。对饲养动物按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使其由易感动物转变为不易感是目前养殖场进行健康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动物免疫过程中,首先,在疫苗选择时应选择国家重点企业生产的或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进口的优质疫苗,同时结合本地疫病流行的血清型,选择高效安全且疫苗株的血清型与流行株相一致的疫苗;其次,规范免疫操作程序,根据动物大小、健康状况来采用正确的疫苗稀释度,疫苗接种前后7天内不使用肾上腺皮质酮类药物,接种菌苗不使用抗菌类药物,接种弱毒活疫苗严禁使用抗病毒性药物;最后,在免疫程序上要注意根据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和抗体消长规律来确定首免日龄和免疫间隔时间,同时按不同疫病發生的日龄、季节规律岔开接种时间,避免同时接种多种疫苗或频繁接种产生的相互干扰和应激。
2.加强动物生产环境舒适度的控制
主要是做好养殖舍内温、湿度的控制,做到大环境通风、小环境保暖。低温、高湿环境容易导致畜禽寒冷,高湿环境还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高温、低湿环境,空气干燥容易诱发畜禽呼吸道疾病。同时注意圈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粪尿、饲料、垫草的发酵和腐败,容易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另外,还要控制和消除空气中的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
3.加强动物营养水平
在当前人为控制的逆环境、以高生产性能和高饲料回报率为目标的生产条件下,动物的抵抗力、抗抑制性、免疫力明显下降。在养殖生产中的种种迹象还表明,过分追求生产性能,而不考虑动物的生理、心理、行为学的基本需求,导致畜禽的亚健康问题突出。饲料的质量不仅是营养平衡的问题,也是控制疾病的重要环节。例如,当非洲猪瘟来临之时,有学者就指出,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增强猪的体质,可有效提高其抵抗非洲猪瘟的能力。为畜禽提供安全、优质和营养平衡的饲料,将极大增强畜禽的抗病能力,保证养殖场健康平稳生产。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曾艳兵 邮编:3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