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程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 四川 成都610000
微课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而对学生展开教学。当前的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对于基础文化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牢固,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利用微课这一新型模式进行教学实为合适之选,用简短的视频作为教学的指导形式,能够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对医学进行研究。开展微课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双管齐下。
微课即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以及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录制小视频,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复杂化抽象化的知识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内容。根据内容组成的不同,微课可以分为技术操作型微课、理论知识型微课以及综合要点型微课。不同类型的微课课件在内容选择和开展模式上有着很大不同,如技术型微课是针对让学生掌握某种技巧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相结合,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来掌握技巧,同时还要注意课件框架的清晰明了。著名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巿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认为,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集中精力听课的时间也只有5到8分钟左右,在录制知识难点和重点时,可以突出这一教学模式的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1]。黎家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最好控制在10分钟以内,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一段微课主要说明一个问题。微课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知识按照重点难点进行科学划分,把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更能够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微课的开展形式越来越完善,其取得的效果也愈发显著。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开展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进而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所传递的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时代特性,富有新意,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并且结合flash插件的应用,制作出浅显易懂的动画短片,能够将抽象的学习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掌握与之相关的医学知识,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通过动画的形式来展示细菌突破人体防御机制、侵蚀到人体内部的过程;再到人体自身携带的免疫机制发现细菌,并针对其采取措施进行消灭的过程。这种方式为复杂晦涩的医学知识难点赋予独特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插件视频,对以往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还可以提前对即将要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能极大提升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微课在医学职业教育领域上的应用,加快了医学教育工作前进的脚步,为培养医学相关的职业工作者做出贡献。
微课在教育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了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作为指导者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作为听课方被动地学习知识,这种枯燥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早就不能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发展节奏了。尤其是面对医学职业教育教学时,很多的知识点不能通过课堂上单方面灌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传授,这时就应该在信息技术与教育高度融合的基础下,展开微课教学模式,让医学职业教育知识与“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亲密接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视频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点[2]。
1.通过微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把微课教学模式运用到医学职业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听课模式,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时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而不是让学生在大篇幅的书本内容中自己找出知识点,那样不仅浪费时间,更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还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中无法集中注意力。运用微课形式以短小精致的视频,对学生展开难点突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很多的学生在对知识点掌握得不熟练准确的情况下,还能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而形成牢固记忆,这就是将微课运用在教育中的好处。在医学职业教育中,例如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人体的主要器官结构形态或者一幅一幅的更换挂图,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同时还不易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讲解更多的知识点,这时微课就能够很好地解决此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或动画的方式把整理好的图片展示出来;同时微课还可以将声音与动画有机结合在一切,让学生能够能真切全面地学习知识,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癌细胞扩散转移”的教学内容中,癌细胞在各个阶段的不同行为如分裂、移动、扩散等,很难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准确形容。在依靠传统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讲解此方面内容时,教师经常强调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联想的方法来模拟癌细胞各阶段的变化,这就使学生的理解过程变得困难许多。而通过微课教学的方法则使这个过程变得简单许多,借助视频,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掌握癌细胞转移变化规律,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同时由于信息化数据具有可随时传递的特性,即使在课余时间学生也可以获取相应的微课内容,对课堂上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架设网络平台,使学生可以自行搜索想要查询的学习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2.结合微课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由于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教师应当把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把重点难点划分出来,这样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讲解才能更加快速、精准、有效[3]。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教学之前应该着重于教材资源的整合工作,通过精心挑选和整理剪辑,向学生展示出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病理学基础》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活动时,很多疾病状态下的病理变化是无法传统课堂形式展现出来的,这时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病变下的人体器官、细胞等病理变化过程记录下来,之后制作成微课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实际应用。这种新型模式让学生能够提高对医学的认知,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让教师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
3.结合微课教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师在对学生用传统教学方式讲授知识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导致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和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导致教师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医学方面的专业素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微课教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更有侧重、有条理地进行学习,对于难懂的医学知识点也能进一步地掌握。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体内分泌系统中各类内分泌腺体分泌的激素的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进行了层次划分,不要小看对知识层次划分这个细节,它是决定着学生能否对知识点进行掌握的关键所在[4]。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及理解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病例以及药物副作用的表现等现象为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而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太理想的学生,则在课件中详细为学生介绍病理特征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内分泌激素”的基础知识点;然后再结合相关的临床症状进行知识的拓展,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教材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课程的教学需求。
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传统课程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战。将微课运用在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播,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微课使复杂繁琐的医学理论知识条理化,进而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持久的自主学习能力。